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杂技与魔术》2009,(5):60-61
上个世纪30至60年代,《巧连三巾》是北派魔术师最经常演出的节目.因为它表演现象明显,道具便于携带.现场操作也不复杂.可广泛用于小型厅堂、大型舞台,甚至四面环绕的广场.都可以演,因此很受大家的欢迎.不但专业魔术演员几乎人手一份.业余演员也都乐于演它.一些人还把它放在节目后面连上“抢彩”作整场魔术的传底.为什么当年《巧连三巾》在北方特别盛行,  相似文献   

2.
神奇的生物     
这也是一个适合给小孩们表演的节目,可以得到小朋友们热烈的反应。 魔术师显示一条卡通风格的鱼,指出它在笑,很开心。鱼高兴地游来游去,但是当它从魔术师身后游出来时,看上去变得很悲伤了,魔术师解释说是因为有一只猫要吃它,提议“我们可以用魔术咒语把猫赶跑,让它再高兴起来”。在大家喊过魔术咒语后,从魔术师身后游出来的鱼又高兴了。  相似文献   

3.
去年在斯得哥尔摩魔术大会上看到几个另类的魔术节目,至今还觉有趣。一个是几乎不穿衣服的魔术表演,是一个参赛节目。大幕拉开时众人哗然,不是因为他的裸露,他穿着一条白色三角裤,如果演一个规定情景中的特定人物或者演一段健身的节目应该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游泳的人也就是这样子的嘛,但是他是要演魔术啊,舞台上除了他空空如野,魔术师怎么可能没有东西藏在衣服里、或者道具里而  相似文献   

4.
尹浩 《杂技与魔术》2012,(1):39+41-39,41
2008年,随着社会上近景魔术热的兴起我开始接触魔术。我开始学的是近景魔术,因为这类魔术能够让我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虽然肤浅,但是很快乐。2009年7月,FISM魔术大会在北京举办,我去观摩,看见了许多我以前只在视频里看到过的大师,一个个熟悉的身影让我疯狂。我本来是侧重看近景节目和讲座的,可是由于近景魔术表演和讲座的地方小,  相似文献   

5.
正(该论文获评"全国优秀杂技理论作品征集活动"优秀杂技理论作品)观众在看魔术节目时,希望看到魔术师表演的节目独特、新颖,而不是各个魔术师都表演的节目千篇一律。这就要求每一位魔术师都能创作出自己的魔术节目,而不要成为昨天买道具今天就成为"魔术师"的魔术师。一个完整的魔术节目,可以说由四个部分组成:1.魔术节目的构思。构思又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意境构思,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电视魔术与现场魔术的异同,国内很少有魔术师谈及,因为大多数魔术师缺乏电视及魔术跨界从业经历,实际演出经验积累不足。本文旨在分析电视魔术与现场魔术之间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些打造精品魔术节目的思路和建议。一、电视魔术与现场魔术在呈现形式上的差异电视魔术,我们也称之为视频魔术,广义上包括社交媒体直播及网络、电视节目上的魔术表演,  相似文献   

7.
继承与创新,是魔术赖以生存的基础;交流与学习,是魔术得以发展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江苏省杂技家协会致力于魔术的提高与普及、创新与发展,积极组织各项比赛和国际魔术交流活动,为江苏魔术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作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迄今为止已举办了六届江苏省魔术比赛,四届"金手杖"魔术比赛及亚联盟魔术比赛等多项活动,我团的魔术节目"变鸽子",就是在这种对魔术艺术发展重视的氛围中一步步成熟的。魔术表演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为它特殊的神秘性。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美国魔术师斯伦特·莫拉(Silent Mora)对这。个节目进行了创新改革,使其成为一个不需要任何特制道具的纯手法表演,全部道具仅为四个同色的海绵球,一个大小适合的网兜,两只手和一只衣服口袋。斯伦特·莫拉曾带着它在各种魔术大会为魔术师表演,也用它服务过众多俱乐部和剧院中的观众,没有一次不让人觉得有趣、神奇和欢乐。  相似文献   

9.
表演: 上世纪4.0年代,我还是个孩子,喜欢魔术.我在魔术书上学到的第一手魔术便是《骰子变色》,因为它道具易做.崩纸板粘合、描画便可完成,如图1。表演时我把一个大白骰子拿在手中,用布一遮,白骰立即变成了黑骰。后来表演娴熟了.也可以不蒙不盖,两手一晃.白骰就变成了黑骰了(图2)。  相似文献   

10.
表演现象:南方魔术中似乎没有《纸鼓变绸》这个节目,实际上北方魔术中这个节目的演出也不普遍,但陈亚南陈亚华兄弟俩却演得很多。  相似文献   

11.
《双宝献娇》是上世纪40年代北派魔术中的一个大型骰子节目。当年,东北魔术师砦吉发领衔的“启明魔术团”在各地巡演时经常演出这个节目,很受行内人士和观众的欢迎,后来我也观摩过其他魔术师表演此节目,始终不如砦吉发所演的精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对魔术创作和表演的兴趣日渐浓厚,对魔术及其演出市场的关注也比过去更多。我发现目前的魔术舞台似乎还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节目有些雷同,往往是哪个赛场上出现几个编排新颖的节目,马上就有许多魔术师复制出差不多的节目来。二是传统魔术缺乏新的表现,经典节目虽然经过千锤百炼非常精美,但是过度熟悉之后观众很难在其中感到魔术的神奇莫测;三是魔术新作品的创作不太关注市场和观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孙峥 《杂技与魔术》2012,(6):57-58,54
魔术爱好者的快速增长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事物都可以在短时期内被大众熟知,当然也包括魔术。2010年春晚,刘谦的魔术《魔手神彩》让魔术一夜间被中国人所熟知。大家可能记不住这个节目的名字,但是表演者、表演的内容却被大家牢牢记住了。  相似文献   

14.
上次谈到了汉代时中国魔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奇人异事和百戏艺术,其实当时还有第三种魔术的表现和记载,就是国外来的魔术。《魏略》记载汉"元封三年"、"安息进黎轩善眩人",《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安帝刘佑"永宁元年"、"禅国献乐及幻人",也就是说,当年罗马和缅甸官方进贡中都有魔术艺人随团来为皇帝做现场表演,那么他们表演的是什么节目呢?据记载罗马魔术师表演的是吞刀吐火,自缚自解,缅旬来的魔术师表演的是易貌分形,自支解,易牛马头,听上去这些名字好像都很耳熟的,确实,就是在近现代类似的表演也仍然存在在许多艺人的表演中,这也说明当时的外国魔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形态上已和今天的魔术差不太多了。  相似文献   

15.
海绵兔子的变化是很多的,只要你拥有四个海绵兔子,就可以表演我在下面提到的魔术。当然,海绵球也可以,不过,兔子有更好的亲和力,如果你从观众的耳后拿出一个球,观众只会感到惊讶,而如果换成兔子的话,带给观众的就是惊奇加喜悦了。因为兔子更像是一个可爱的玩具,可以让观众重温儿时的游戏和童话,让你的表演始终处在友好和欢乐的气氛中,更快地与观众成为朋友。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经过创新的传统魔术,使用牌桌作为辅助道具,加上一副牌和四名普通观众,就能够完成一个不错的表演,这个节目也可以叫做《四人行》。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27日到30日,北京世界魔术大会舞台魔术比赛在国家会议中心四楼小剧场举行.四天中59个舞台比赛节目轮番上演.吸引了众多的参会者的目光。创造了FISM比赛场中也能座无虚席的观看盛况。中国的12个舞台参赛节目全部完成比赛.由于注重魔术内容的截新和表现形式的民族化,加之表演上的严肃认真.给各国参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中国的魔术表演由此又向世界魔术舞台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一个魔术节目的创造从构思到完成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这跟个人从事魔术艺术表演的经验,对魔术知识的积累和认识是分不开的。魔术有它独特的魅力,有多少魔术师为想出一套好的魔术节目或设计一个魔术效果而绞尽脑汁。因为魔术的创意是没有尽头的,创造的方法也是用不完的,只要运用魔术的知识和科技知识的巧妙结合,把人们心目中不可能的现象变为可能并呈现在观众面前,就成为了魔术创作。以下我就八个方面谈谈魔术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为弘扬民族文化,挖掘、培养东北地区魔术人才,推出魔术精品节目,推动魔术事业的全面发展,由东北三省文联共同主办,吉林省杂技家协会承办的第4届东北三省魔术比赛于2015年9月16日至18日在长春举办。来自东北三省的26个魔术节目汇聚春城。参赛节目分为近景魔术和舞台魔术两类,以健康向上、反映时代主旋律为主要内容,选手有从事魔术表演、教学的专业人士,也有魔术爱  相似文献   

20.
魔术演绎     
演绎,可以理解为演法设计,是魔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于魔术节目的表演阶段,既会在原创节目中遇到,也会在现成节目的排演中遇到,过去我们对这一阶段注意得不够,制作节目时很少进行多种演法的设计、比较和更新,以文字来研究探讨的文章也很少,前一阵子看到郝赫的新书《重点2》,发现其中有些篇幅谈到了这个问题,观点不错,行文也活泼有趣,现摘录部分,帮助大家来加强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