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中的红色经典 所谓红色经典,这里是指反映革命历史题材及描写伟人高贵品德,讴歌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的经典作品。顾名思义,红色经典具有“红色”和“经典”的双重属性,既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又具有超越时代、内涵普适、植根民族文化等特质。  相似文献   

2.
经典红色歌曲作为中国音乐艺术的特殊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并走向胜利的历史回响,具有深刻的革命精神内涵。将经典红色歌曲融入高职“声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引领人生方向、构建人生价值、培养人生动力。高职“声乐”课程从优化经典红色歌曲融入教学的衔接、经典红色歌曲教学改革、课内外双重育人模式和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提升经典红色歌曲在“声乐”课中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对经典红色歌曲演唱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3.
“红色经典”作品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将其选编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其深厚的教学意涵和精神价值。基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红色经典”作品的选编情况和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阅读体验、探索“红色经典”作品课外阅读教学、立足红色资源开展“红色经典”作品教学,将“红色经典”教育渗透每一名学生的心中,使他们自觉承担、继承、发展红色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语教材中,每一册都有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人物的传记、故事等。“红色经典”以其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铭记了一段段血雨腥风的历史。那份记忆关乎信仰追求,关乎责任担当,关乎家国情怀;那份记忆里有慷慨激昂,有血雨腥风,也有舍生取义。阅读“红色经典”,可以培育学生的人格之美。我班以创建“书香班级”为抓手,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红色经典伴我成长”阅读活动,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  相似文献   

5.
彭湘 《湖南教育》2009,(10):48-49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当为语文教学的重任,语文教师要像重视智育一样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促使学生在真善美的追求中形成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个性。站在这个高度思考,革命历史文本,或者说红色经典的教学就大有可为。在笔者看来,总的指导思想是:要突出以情动人,寻求“文”“心”沟通,树立立体式教学观。  相似文献   

6.
红色历史是当今革命老区最为靓丽的一张名片,更是厚植家国情怀最好的营养剂,是高中历史课程的“活教材”。追寻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脚印,探讨红色历史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途径,研究红色历史进校园,将新时代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地域特征和家国情怀记于心、践于行,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平山县红色历史是红色教育的教科书,把红色历史精髓继承并传承下来,是历史给予教师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7.
柯林伍德的历史哲学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缘于他对历史认识能力和性质的考察。通过对其历史认识的哲学背景和思路进行梳理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他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论断重新理解。  相似文献   

8.
经典历史比较是以“一维度词源学”为核心、以“对应同构考证”为方法的历史比较.而“元历史比较”则是以“二维度词源学”为核心、以“相似同构考证”为方法的历史比较,它是笔者在博士论文中率先建构的.“元历史比较”较之于“经典历史比较”,有较大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地图素养,《中学生地图素养的培养研究》认为有四个方面:一是地图知识,二是地图技能,三是地图思维方式,四是地图意识。笔者认为历史地图素养可于四个方面各冠以“历史”,二字。2005年上海历史卷的第32题(图略),是考查学生历史地图素养的一个经典题。  相似文献   

10.
鲍广梅 《学语文》2021,(2):26-27
当前,如何让00后的孩子领悟到记录着宝贵精神财富的“红色文化”的价值,成为一个摆在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日常语文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近经典、重温历史,让“红色文化”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并内化为一种精神的滋养。  相似文献   

11.
红色经典往往具有“小说”与“史实”并存的特质。以导读《红岩》为例,立足“三阶二线”,运用聚焦文本特质化、分析关联综合化、开展活动项目化等策略,探究指导学生深度阅读红色经典的导读模式,指出阅读红色经典,不仅要理解,更要运用评价策略反思,读懂红色经典的写法,读懂红色精神的内涵,获得情感体验,熔铸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一方面传承着此前“经典”红色文艺中时代性、人民性、党的先进性等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又在主题内容、形象塑造、表达方式、风格呈现等方面开创了审美新质。主题内容上紧跟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律动,脱贫攻坚、反腐倡廉、抗击疫情等主题拓展了传统“红色文艺”的革命题材边界。形象塑造上既有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式英雄,也涌现出大量的平民化英雄。表达方式上从“个人记忆”的前设视角转化为“集体记忆”的后设视角,使作品具有更宏阔的视野和理论审视的色彩。风格呈现上更具有娱乐性和亲和力,更易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尽管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在经典传承中有了诸多创新,但仍存在有待提升的空间,如红色内涵与人性规律、审美规律的契合问题,市场化与艺术化调和的问题等,这是在新的历史考验中需要直面回答的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3.
红色经典书写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画卷,讴歌了共产党人和英雄模范的崇高信仰与高尚人格,从而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滋养和学思践悟“四史”的有益读本。鉴于当前对红色经典的育人认知有待深化、育人形式有待创新、还存在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干扰的实际,发挥红色经典的育人作用,应实施的策略为:教师、学生和学校三位一体,培养红色经典育人新生态;立足内涵式发展,找准育人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对接点;创新教育形式,让育人效能入脑入心,获得大学生心理认同;善于识别并旗帜鲜明地驳斥、反击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作出“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重大论断。我们要从历史视野来认识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红色基因具有独特价值和地位,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品格。传承好红色基因,才能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传统“红色经典”小说对革命历史“史诗性”的追求与塑造,被新历史小说作家们解构与颠覆,通过对小说《草生草长》解析,本文展示了新历史小说独特的视角和重视“人”的另一重真实。  相似文献   

16.
董育勇 《江西教育》2023,(35):22-23
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野,教师要丰富历史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辨,让学生感知历史、认识历史、探究历史、反思历史,进而借助历史丰盈学生的精神,润泽学生的生命;要引导学生从道德的、伦理的、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多个视角理解历史和表达历史,让学生认识“感性的历史“”理性的历史“”诗性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阅读红色经典课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但小学生在理解革命精神等抽象概念时存在困难,立足学生接受是一条解决路径。本文从接受美学的“期待视界”论出发,提出在进行红色经典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激活、超越与践行“期待视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红色经典课文要传达的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以“历史人物纵横谈”专题讨论会为主任务,设计了“策划会议方案”“评价历史人物”“整理发言提纲”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生平事迹、时代背景、当今影响、文化心理等来深入“纵横谈”,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关于"经典"一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在的一些报纸、书籍和影视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经典”这个词,如经典葡萄酒、非经典逻辑、民族经典、红色经典电影等等。在这些表述中,“经典”的含义也不尽相同,那么“经典”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对其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的论断实际等于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这是他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这个科学论断的基本特点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这个科学论断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