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刑法》第14条中"放任"一词的概念到底具有何层含义?学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以"不希望说"、"中立说"、"容忍说"、"纵容说"为主流。利用法解释学理论不难发现,"放任"实质上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区间,即便根据体系解释与目的解释,不能对"放任"的含义做出唯一、确定的界定,也不能忽视在法律规则适用时,法解释学为说理提供依据的工具性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于《关雎》主题的解释,历来学者们都是众说纷纭。春秋时期,孔子论诗将礼乐文化相结合;汉代却产生分歧,鲁齐韩三家诗将《关雎》定义为刺诗,而毛诗却定义为美后妃之德;清代方玉润解释《关雎》为房中乐;近代的胡适、闻一多等学者仅仅将其看作爱情诗。但无论哪一种解释,都是读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形成的与当时社会思想相符合的一种解释,综观《关雎》主题的变化,更深刻的反映出思想解放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3.
孙钦善先生的《论语本解》作为诠释《论语》的注本,学术价值极高,但某些注解似乎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吾与女,弗如也"之"与"字应释为连词"和";"乐则韶舞"之"舞"字应释为通"武",指《韶》乐和《武》乐;"义以为质"之"义"字应释为"正义","质"指本质;"小知"应指掌管小事,"大受"应指受以大任;"吾老矣,不能用也"的主语是齐景公,而非孔子.  相似文献   

4.
熊十力十分重视《春秋》,认为孔子作《春秋》所明之义即为"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并因此为统治者所憎恶。熊十力将《论语·阳货》中孔子欲应公山弗扰之召一事,作为孔子行"革命之事"的证据。通过对前人关于孔子欲应公山氏之召的讨论,发现《春秋公羊传解诂》中的"新周"一说可以很好地解释孔子欲应召的行为,所谓"新周"正是贬天子之意。  相似文献   

5.
程平山、周军二位先生根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晋、楚必阝之战,"晋师在敖、高阝之间",楚军"次于管以待之"的记载,认为敖即郑州小双桥遗址的阝敖地,推测管应在郑州市之西北郊一带。笔者认为这种论点不妥,有可商榷之处,《汉书·地理志》、《括地志》的说法应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湖南教育》2012年第3期上刊发了一篇题为《小学课堂改革的几个问题与思考》的文章,该文作者认为,"高效课堂"是只适合中学、但不适合小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对"高效课堂"的误解。其实,"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没有学段之分的,它不仅适用中学课堂,也适用小学课堂,还适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因为"高效课堂"是多维的教育教学目标达成度最高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强秦为什么二世而亡呢?贾谊在《过秦论》(上)中的回答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李淑章先生在《<过秦论>点睛语新解》(下简称《新解》)一文中将这句话称之为“点睛语”,并认为“到目前为止,诸家对这句话的解释,无论在文字上还是在情理上,都站不住脚.”那么,作者提出的“站得住脚”的“新解”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对《论语·宪问》中"夫子自道也"和"爱之能勿劳乎"两个句子中"道"和"劳"两个词的含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从《论语》本身的用词习惯和训诂学原理等方面对这两个词的含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倍雷 《美育学刊》2020,11(1):30-38
《汉书·律历志》引《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给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和"立人之道",如果接着讲,那么"立艺之道"为何?按照"二十六史·艺术列传"的脉络路径与文化逻辑,"艺术"是人类最高技术的展示与运用,是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直接相连的技术。所以"艺术列传"中那些掌握最高技术的人几乎是通《易》之人,甚至有的是通"五经"之人,而"艺术列传"本身就被纳入"二十六史"正史中,"艺术"交织于经与史之中。故此,我们认为"立艺之道"必然就是"曰经与史"。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所论证的"法、术、势"三结合的政治理论,是其所处时代及人性论思想的产物。其中"法"的内容具有合乎时代要求的合理性,而"术、势"则夸大了人性的阴暗面。其思想对当今社会"依法治国"和"以人为本"的方针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思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雎》作为《诗经》之始,其中的"关关雎鸠"一句早已是家喻户晓。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学术的发展,我认为:关关,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雎鸠,即王雎,是一种挚而有别的贞鸟等解释似乎有些不妥,"关关"的定义和雎鸠的身份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需要我们从另一个视角去重新解读。也许"关关"的叫声不是鸟本身所发出的,而是诗里的主人公通过"鸟"这个载体所传达的自己内心的感情和心声。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高度凝练,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的深刻总结。具体而言,"因事而化"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因时而进"就是要紧贴时代发展脉搏,瞄准时代特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因势而新"要求高校根据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更新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13.
释体势     
“体势”是《文心雕龙》的一个重要术语,也是刘勰美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范畴。对于“体势”,《定势》篇专门作了论述。“体势”的含义,众说纷纭。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刘勰对“体势”一词未从理论上给予明确的界说,而是用了大量的比喻和举例,加以比附和描绘。刘勰把这种写法叫做“图风势”(描绘“风骨”和“体势”)。这就增加了我们对“体势”做出准确解释的困难和产生歧义的可能。但是,只要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刘勰的各种比喻和描述进行合乎实际的而不是臆测的分析,那么,做出比较准确的解释,是可以办到的。近年来,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正在走向深入。在大家的研究基础上,我有一些看法提出来参加讨论,以就正于高明。  相似文献   

14.
传世文献但凡说到唐代墓志,时常会提及《杨执一墓志》。其非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措辞华美、藻饰精致、书法遒劲,故无可争议地厕身于唐墓志代表作之列。该墓志可佐证杨雄为观王、《新唐书》所载杨雄为"司空"无误、《唐会要》所载"阳执一"当改为"杨执一",增补"平康坊";可补贺知章传世散文之阙,印证其文学成就;其生肖石刻画丰富全面、精美工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书法敦厚淳和,笔力腴润沉实,而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从第一篇《原道》到第五篇《辨骚》都是讲"文之枢纽"。刘勰"辨骚"之辨应有三方面的意思:其一刘勰以班固对《骚》的非议是"褒、贬任声,抑扬过实",故"辨"有辨别,辩解的意思。其二"辨"又有"分"的意思,是分《骚》与《风》、《雅》等经典的异同。其三辨即变,也就是《序志》里说的"变乎骚"。  相似文献   

16.
公羊学说的源头,在于《春秋》之"义";而《公羊传》对《春秋》大义的解释,便构成了公羊学说的核心。《公羊传》通过它所阐释的《春秋》大义和基本命题,形成了鲜明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7.
金代的大型字书在我国古代字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转折作用,然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一直相对薄弱。《新修玉篇》的发现和影印发行为这方面研究提供了新鲜而丰富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新修玉篇》收字来源广泛,除照收《类玉篇海》所收之字外,又增收了《广集韵》、《省韵》、《切韵》、《广韵》等韵书所收之字,其广泛搜集诸家篇韵,增加了大量的又音和训释。从收字、注音、释义、引证等方面对其编纂体例进行阐释和分析,为研究金代大型字书的编纂情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论语·宪问》中"夫子自道也"和"爱之能勿劳乎"两个句子中"道"和"劳"两个词的含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从《论语》本身的用词习惯和训诂学原理等方面对这两个词的含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孔子在《论语》中建立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伦理体系具有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其本质是以"亲亲"为基础的"爱人"。以此内涵为外延,又有"礼"和"忠恕之道"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表现。这体现了孔子"仁"这一思想体系的层次性和统一性,亦为人们成仁提供了理性认识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国庆 《阅读》2014,(Z7):77-78
<正>《水》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写家乡水的珍贵。课文一开始交代"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接着,分别从"一场雨""一把锁""一勺水"三个方面描述了村里的人和"我们"兄弟对水的期盼、渴望以及被水滋润后舒爽、痛快的深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