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证券虚假陈述与投资者所受损失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问题中,传统的因果关系认定规则面临适用困境,虽然我国立法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角度,实际确立了该类案件的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司法实践也多以此为裁判依据,但我国证券市场中因果关系推定理论适用的现实基础存疑,立法也没有引入过错的考察,更没有区分责任成立因果关系与责任范围因果关系的问题,相关法律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是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信息披露义务而承担的特殊侵权责任,适用证券侵权行为的一般理论。我国证券立法在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的主体、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损害赔偿范围等实体法律制度上存在缺陷,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浅析证券欺诈行为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欺诈行为是指在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欺诈客户等行为。证券民事责任,是指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中介机构等证券市场主体,因从事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禁止性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依法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损害赔偿是承担证券欺诈行为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在实践中要不断完善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4.
证券虚假陈述案件对我国证券市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探讨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相关法律适用对于解决这类纠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囿于我国立法技术不足,相关理论和实务欠缺,导致在具体的虚假陈述民事侵权赔偿过程中的法律适用困难,在证券虚假陈述的制度构建中,应结合证券虚假陈述的特殊性,进行合理的证券民事侵权法律制度设计和民事法律适用。特别是对于揭露主体、揭露日等需要高度证券知识做支撑的法律概念界定上,必须要考虑现实情况,借鉴发达资本市场的相关规则进行相关考虑。  相似文献   

5.
证券欺诈中的虚假陈述有四种典型样态;虚假陈述属于民事侵权行为,除发行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外,其余责任主体一般采取过失责任原则;正确界定虚假陈述应注意与发生了变化的诚实陈述、金融诈骗以及伪证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关于证券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性质可谓众说纷纭,对于虚假陈述的诉讼救济更是无从下手.要明晰证券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的性质应当先明晰证券虚假陈述的主要特征、主要类型.通过对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性质的学说比较分析,把证券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性质界定为侵权责任.既然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属于侵权责任,其责任构成要件应当包括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与过错.实体法只规定权利,权利救济是程序法的职能,要实现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追究有必要对证券虚假陈述的诉讼救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虚假陈述行为对投资者权利侵犯问题研究的难点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认定虚假陈述行为与投资者投资决定和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引进美国证券法律制度中双层因果关系理论则有利于我国在司法实践中有效保护投资者的权利并兼顾上市公司及相关机构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证券欺诈主要表现为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由于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各种形式的证券欺诈之民事责任的主体各不相同,虚假陈述的责任主体包括发行人、专业顾问和证券商;内幕交易的责任主体除公司内部人员外,还应包括知情的公司外部人员以及派生的内幕信息人员;操纵市场的责任主体一般是指实施了以人为方式控制证券价格以图牟利行为的任何人,但安定操作行为人在一定条件下可免于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是近年来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对起诉前提、诉讼方式、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损失认定等主要方面展开评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虚假陈述行为民事责任立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有着成熟资本市场的国家一样,信息披露制度也是中国证券管理制度的基石,如果证券投资能够通过获得足够信息来做出理智的投资决定,他们就能够获得最好的保护。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避免证券市场上的虚假、误导、欺诈、遗漏等行为的发生。本从三个方面论证立法的价值在于对投资利益保护,在于建立现行证券市场的法律制度,在于完善现代公司的治理机制,从而说明虚假陈述行为民事救济制度的建立具有合理性和可追求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