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的170万“线民费”创下FBI薪酬最高纪录,她在一夜之问由美国的侨界名人沦为“双重间谍案”嫌犯,她是冷战后集双料问谍和情色间谍于一身的华裔女性;无论从哪方面看,陈文英都是中美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苏联间谍鲁道夫·阿贝尔是克格勃上校,有“当代王牌间谍”之称。他深通谍术,善于伪装,装什么像什么,成功地扮演了各种不同角色。西方谍报机关称他为“千面人”。他在掩护自己的间谍身份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一直被作为教育和培养间谍新手的教材。  相似文献   

3.
以下讲述的常见错误均以《图书馆目录学习指导书》实习用书为例并沿用原编号。错误部分用横线标出。②神秘的间谍战——一个间谍的叙述/ 分析:一个间谍的叙述是副书名。副书名作为书名部分的内容,其前用“:”标识,原题的“——”去掉。正确著录为: 神秘的间谍战:一个间谍的叙述/ ⑤柳青小说散文集/中国青年出版社编  相似文献   

4.
整个“间谍”事件与以往的传言风波的不同在于,当事人方静迅速且高调地介入到风波当中。但始终没有任何单位或机构出来解释或表态,这使得这场“间谍门”风波,更像是几个相关人“自编自导”的“间谍”闹剧。  相似文献   

5.
2001年4月1日海南上空发生美机撞击中国飞机事什后不久,美国EP-3间谍机机长奥斯本上尉发表了所谓此事件的“回忆录”。本来作为在职间谍不经美国官方特许,绝对不许发表“回忆录”;如今“回忆录”迅速面世,可见美国方面急于误导和欺骗世人。但这本主要由谎言组成的“同忆录”中漏洞百出。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中动物千奇百怪。经过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进化过程,许多飞行动物经受住了洗礼,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导航、识别、计算等多种功能。再加上其自身所特有的小巧、灵敏、快速、高效、可靠、抗干扰和可驯化等突出特点,使之倍受军事家的青睐。可以预测,随着人类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舞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空中飞行“间谍兵”频频出现。提起空中间谍,人们肯定会想起U——2飞机等各种间谍飞行器以及它们的驾驶者们。其实,世界情报史上资格最老的空中间谍是翱翔在蓝天中的鸟类。  相似文献   

7.
美国首都华盛顿对于间谍来说简直是个糟 糕的地方。这里街道宽,而且平行的街很 多,间谍很难发现“钉子”。间谍为了交换几句话,就得驱车到郊外。 尽管如此,华盛顿依然是一个间谍云集的城市。这座城市有几幢大楼,那里作出的决定,往往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数十年间谍战后,在华盛顿的每条街道,几乎都可以找到各国的间谍们在这儿较量过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艾伦·达拉斯在冷战气氛最为紧张的1953—1961年期间领导美国中 央情报局。在他挂帅美中央情报局期间,这一建立于1947年的情报机构声名大振。达拉斯也因此而赢得“美中央情报局之父”的美名。 同20世纪其他著名间谍相比,达拉斯像一名“绅士间谍”。美国记者格罗乌斯为他写的传记便以“绅士间谍”为名。  相似文献   

9.
没有相应的法规限制、没有合适的安全软件来进行防范,我们在面对Spyware(间谍软件)的时候,似乎什么都“没有”。我们只能告诉自己,Spyware(间谍软件)所做的一切符合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我们只能让自己在网络上所迈出的每一步都要谨慎小心。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热销战争题材图书的时候,“间谍题材”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事实上,在战争的阴云笼罩下,美英联军与伊拉克交战双方就是进行着一场“看不见的战争”——“间谍战”。以下就介绍一些相关方面的好书。 世界各国的政治生活中都曾用也将继续使用间谍与反间谍手段。很遗憾的是,许多国内外的记者和政论家对苏联间谍的特别行动乱加评论。因此,现在已到了客观评价苏联70多年来特工机关和现在俄罗斯情报机关进行的所谓“秘密行动”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时统宇 《视听界》2010,(1):114-114
2009年,不少观众都有这样的感受:不管如何转换遥控器,眼前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间谍晃悠,从枪林弹雨、杀机四伏到悬念重重、转危为安。银幕上,《风声》、《秋喜》“猛料”横飞,似乎是要将杀戮和血腥进行到底;荧屏上,各路间谍排队等候,熙熙攘攘不亦乐乎。一时间,谍满荧屏,打开电视全是那个年代的间谍战争。去年初《潜伏》刚刚播出时,我曾为中国电视界“会讲故事”而叫好,  相似文献   

12.
往下我们再谈谈小小说故事中的伏笔。说穿了,伏笔是个高明的“间谍”,它常常作案而不被人们发现,最后直到“公安人员”出面才抓住它.伏笔作案时的拿手戏就是隐身法,只那么一晃,只那么一出溜儿,便躲起来了。粗心大意的人往往看不到它的存在,或者即令看见它也不认为是间谍。然而故事却特别喜欢它,抬举它,把它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常常使唤它去放冷枪,打冷炮。伏笔和悬念更为要好,宛如孪生姐妹,它们出自故事这一母同胞。伏笔和它的“上司”情节,关系也很亲密,情节时常请它为座上客。对作者来说,应该精心地把伏笔培养成“间谍”,而且应该培养成“高级间谍”.否则,作者对伏笔就没有尽到养育之恩,那可是天大的失职!  相似文献   

13.
二战结束后,美国上演了一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片名为《我是一个美国间谍》。出演影电中主角的,是一位名叫克拉拉·菲利普斯的女士。令人叫绝的是:电影就是以她的事迹为素材,以她本人为原型,又由她本人主演而拍摄的,因为她就是那个美国间谍。高衣袋的来历是因为胸罩故事发生在菲律宾,一个由7000多岛屿组成的美丽的群岛,是太平洋、南中国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是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海上交通枢纽。日本为了实现南进战略,必须将菲律宾据为已有,1941年底,日寇击败了美菲联军,二战结束后,美国上演了一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片名为《我是一个美国间谍》。出演影电中主角的,是一位名叫克拉拉·菲利普斯的女士。令人叫绝的是:电影就是以她的事迹为素材,以她本人为原型,又由她本人主演而拍摄的,因为她就是那个美国间谍。高衣袋的来历是因为胸罩故事发生在菲律宾,一个由7000多岛屿组成的美丽的群岛,是太平洋、南中国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是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海上交通枢纽。日本为了实现南进战略,必须将菲律宾据为已有,1941年底,日寇击败了美菲联军,占领了它。1942年5月,就在菲律宾首府马尼拉,有一个神秘的女人,组织了一个地下小组,开始进行艰难...  相似文献   

14.
时值俄罗斯反间谍组织成立90周年之际,俄联邦安全总局等机构近日在莫斯科俄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举办名为“反军事间谍行动90周年”展览活动,首度披露了众多反间谍档案,包括二战时期德国间谍行刺斯大林的内幕以及克格勃数次铲除内奸的始末。  相似文献   

15.
魏庆 《档案天地》2010,(8):29-35
一、台湾“军情局”从现役军官中选拔间谍。间谍培训班通常每年开班一次。平均每期120人左右。经过三军部队技能培训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日前对其军队情报系统进行大规模改组,台军历史最悠久,地位最重要的情报机构“国防部军事情报局”(简称“军情局”)也在改组之列。  相似文献   

16.
八面来风     
《档案天地》2009,(2):64-64
近日,俄罗斯“反军事间谍行动九十周年”展目前正在莫斯科举行,首度向社会公开许多鲜为人知的反间谍实物和档案,包括二战时期德国间谍行刺斯大林的内幕档案等。  相似文献   

17.
当黑客冒用华盛顿著名艺术家的eBay帐户,让用户一头雾水、饱受惊吓时;当窃贼在微软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带着源代码悠然离去时;当越来越多的蠕虫病毒、间谍程序等网络“杀手”以“闪电战”、“迂回战”等多种战术肆虐于网络时……  相似文献   

18.
去年4月初,日本自民党政务调查会抛出了“国家秘密法”,又称“防止间谍法”。它一出笼,立即在日本新闻界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4月18日日本新闻协会编辑委员会集中15家报社的编辑、评论员等,成立了旨在对付防止间谍法的小委员会,专门研讨这一法律草案中跟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苏联最为传奇的间谍恐怕就要属一位名叫格里古列维奇的间谍了。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他辗转欧洲及拉丁美洲数个国家,他作为一名刺客曾参与对托洛茨基和铁托的刺杀。他一直谨守间谍的行为准则,从未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直到最后去世,他的真实身份和经历才被曝光。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的克格勃曾是世界上最庞大的谍报机构,在其隐蔽活动中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机密档案,被历任克格勃首脑视为定国安邦、操纵世局的资本,因此从来都是密不示人。但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在戈氏所倡导的“公开性”与“透明度”等新思维的影响下,克格勃的档案就已开始有选择地开放:而到了“8.19”事件之后,前苏联的间谍王国开始分崩离析,其机密档案也通过各种渠道流失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