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指鹿为马     
《阅读与鉴赏》2002,(5):76-76
八月(秦二世三年八月)己亥,赵高(秦始皇的宦令,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废太子立胡亥,自己做了丞相。不久又害死李斯,逼死胡亥,最后被子婴杀死)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与二世,曰:“马也。”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秦二世胡亥看作是赵高的傀儡,这是一个相当有疑虑的结论。事实上胡亥作为极得秦始皇宠爱的儿子,接受了极好的教育,赵高、李斯等人对他也曾有较高的评价,在镇压陈胜、吴广起义时,胡亥也表现了一定的才干,并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傀儡。对秦二世而言,赵高是他的老师、咽喉、平衡李斯的棋子,而不是一个操纵者。胡亥作为一个政治经验、治国经验不足的皇帝,实际上是秦治国之术的傀儡而非某一个人的玩物。  相似文献   

3.
读李斯传 [唐] 曹邺一车致三毂,本图行地速。不知驾驭难,举足成颠覆。欺暗尚不然,欺明当自戮。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不见三尺坟,云阳草空绿。《李斯列传》比较详细地记叙了秦代政治家——李斯,战国末期入秦后,如何从一个吕不韦的舍人,逐渐晋升为秦国丞相的历史。其中既记载了他如何协助秦始皇迅速统一六国、焚书坑儒的史实,也记叙了秦始皇死后,他怎样追随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以及他本人被赵高所杀未得善终的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写李斯传,目的在于破李斯“极忠”的俗议,因此传文的中心便指向了李斯的灵魂。本文则通过对李斯生平行事,特别是通过对他参与废扶苏立胡亥问题上与赵高六个回合的对话,通过对他原想进谏结果却上了一篇《论督责书》这样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剖析,来透视李斯的灵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看待李斯的德与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斯身为秦朝丞相三十余年,功绩甚伟,被后人称为“千古一相”,最后却死于非命,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由于统治者昏庸残暴,秦王朝已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而最高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却愈演愈烈。郎中令赵高曾当过秦二世胡亥的老师,颇得胡亥宠幸。他身居要职,把持着朝政大权,所杀众多。他唯恐大臣入朝奏事,说他的坏话,便心生一计,对二世说:“天子之所以尊贵,是因为群臣只能  相似文献   

6.
秦始皇不立太子,但他明显偏爱长子扶苏.使其助大将蒙恬守边立功,获取政治资本。后来始皇暴病,欲传位于扶苏。以书召之,未发而死。赵高扣住此书,联络丞相李斯,怂恿皇少子胡亥夺嫡。于是矫诏赐扶苏死,胡亥嗣位。隋文帝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勇不尚矫饰,好奢  相似文献   

7.
指鹿为马     
《双语学习》2009,(12):18-19
秦始皇死了以后,赵高辅佐胡亥继位,当上了秦二世。赵高官居宰相。但其实他想自己当皇帝,又怕大臣们不服,于是想了个主意来试探这些大臣。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210年,宦官赵高当上宰相后,专横跋扈,权倾朝野。秦二世胡亥年纪尚小,朝中一切大事都听从赵高安排。赵高不甘心居一人之下,日夜谋划着篡夺帝位,取代秦二世,但又怕群臣反对。为了试探一下大臣们对自己的服从程度,他策划了一出"指鹿为马"的把戏。在朝堂上,赵高当着秦二世和众大臣的面故意把鹿说成是马,尽管胡亥已经指出是赵高看错了,但大多数大臣慑于赵高的权势,或沉默不  相似文献   

9.
李斯的功过与历史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李斯一生,有功有过,功大于过。其功在于:一、谏辅秦王政,作出“天下统一”的决策;二、谏阻秦王逐客,为秦王政广揽人才;三、参与重大改革,巩固奏的统一;四、提出“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经济政策和“百姓当家,则力农工”的经济思想。其过在于:一、扩大焚书事态,摧毁文化典籍;二、妒贤嫉能,谗杀韩非;三、屈从赵高,诈立胡亥,阴弑扶苏,逼死蒙恬;四、阿顺苟合,助纣为虐。李斯的功绩与罪过,具有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0.
赵高是秦朝末年的阴谋家。他力气大且精通法律,被秦始皇提拔为中车府令,但这不能满足他的野心。秦始皇在河北沙丘病死后,他帮助胡亥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借机杀掉本应为太子的扶苏,将支持扶苏的蒙恬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沙丘之变”。胡亥做了皇帝后,赵高为了篡位,怂  相似文献   

11.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这个问题已有不少人论述过 ,但具体如何操作则少有涉及 ,下面就此谈点看法。一、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这里谈的串联既包括横向、纵向列举 ,又包括对历史人物的连带讲述。连带讲述 ,很难找到合适的联结的方式 ,但却是一种更能让学生好奇和感兴趣的串联方法。比如讲韩非这一伟大思想家的个人经历和理论建树的时候 ,自然会提到其惨遭陷害的情况 ,谁害死韩非 ?是他的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 (与庞涓和孙膑的故事何其相似 ) ;谁害死了李斯呢 ?是历史上著名的巨奸赵高 ;谁杀死了赵高呢 ?是秦王子婴 ;谁杀了子婴呢 ?是霸王项羽 ;项羽…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展现了高超的史传艺术:一是蒙氏是秦代非常显耀的家族,蒙恬、蒙毅兄弟二人更是得到秦始皇生前的重用恩宠,但他们却死于胡亥、赵高、李斯之手,没有逃脱为将不过三代的历史魔咒;二是蒙毅、蒙恬被杀之前,反复辩解自己"无罪""无辜""无过",死非其罪,何罪于天,他们的辩白是《蒙恬列传》的着力处,耐人寻味;三是司马迁在《蒙恬列传》中仅扼要叙述蒙恬的功绩,于文中点出其阿意兴功的罪过,并通过"以客形主"的手法,对蒙毅、赵高、秦始皇、秦子婴进行或详或略的描写。  相似文献   

13.
郭建 《历史学习》2007,(4):45-45
读者大概都知道,劝秦始皇下焚书令的李斯,后来自己也死得很惨。在秦始皇暴毙后,是他和赵高密谋,拥立胡亥为秦二世皇帝。可是后来他又和野心勃勃的赵高发生矛盾,被赵高诬告为“谋反”,关人大牢,“榜掠千余”,李斯迫不得已,只好认罪。按照当时的法律,这样的案件要经过皇帝派出的使者复审才能定案,李斯满心希望能够在秦二世派使者来复审的时候翻案。可是赵高比他更精明,预先派了太监冒充秦二世的使者前来复审,李斯不知有诈,喊冤翻供,结果是招来一顿毒打。反复几次后,李斯不敢翻供,结果在真的秦二世使者来复审时,还是认了这个死罪罪名。终于逃不脱被“具五刑、夷三族”的下场。  相似文献   

14.
蒙氏家族为秦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蒙氏家族功勋卓著,因此,得到秦始皇的宠信,使得蒙氏家族成为秦朝最为显赫的家族。但是,由于卷入了皇室的内部斗争而招致他人的嫉妒,在秦始皇死后,蒙氏家族受到胡亥、赵高及李斯等的陷害,蒙恬、蒙毅被逼自杀,蒙氏家族衰落了。然而,蒙氏家族的衰亡,也隐含秦朝衰亡。  相似文献   

15.
李斯作为秦朝政变的核心人物, 他的思想与秦朝的命运息息相关。李斯的功利观源自于法家的人性理论, 而“帝王之术”是法家人性理论的具体体现, 通过研究“术治”理论及李斯坎坷的一生就会发现, 李斯的功利观与秦朝的短暂存在密切相关, 李斯为了得之不易的功名利禄而拥立胡亥继位, 使秦朝的暴政进一步恶化,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6.
李斯之卒年,据《李斯列传》记载,在秦二世二年七月,并且被赵高陷害与他人无关,而据笔者考证,李斯卒年很可能是在秦二世二年的年底或是秦二世三年的年初,且李斯之死与冯劫、冯去疾二人之死有关,皆为被赵高陷害,当以《秦始皇本纪》记载为确。  相似文献   

17.
秦末赵高伪造遗诏,阴谋篡权,想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公元前二一○年,秦始皇出巡视察,途中忽得重病,命中车府令赵高起草诏令,要长子扶苏赶快从前线回来准备后事。诏令还没发出,秦始皇就去世了。这时,钻入秦王朝内部的阴谋家、野心家赵高,就乘机进行阴谋活动,大造反革命谣言。他煽动秦始皇的幼子胡亥当皇帝,并把秦始皇所写的诏令毀了,另伪造了一  相似文献   

18.
在秦昭王时,洞察了兼并战争发展方向的蒙骜离齐奔秦,使蒙氏家族投入到秦的政治、军事活动中,经历了蒙骜、蒙武、蒙恬和蒙毅兄弟共三代。由于在秦的统一战争及统一后的巩固工作中,蒙氏三代功勋卓著,因此“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使得蒙氏家族成为秦朝声威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但是,由于卷入了皇室的内部斗争,由于权势太重而招致他人的妒嫉,在秦始皇死后,蒙氏家族受到胡亥、赵高及李斯等的迫害,蒙恬、蒙毅被逼自杀,蒙氏家族衰落了。然而,蒙氏家族的衰亡,也正是秦朝衰亡的开始,蒙氏家族的悲剧,隐含着秦朝走向衰亡的重大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斯,既是一个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有功之臣,又是一个苟阿秦二世助纣为虐的千古罪人。他腰斩夷族的悲剧结局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当时人认为“斯极忠而被五刑死”①,后人则认为“盛衰在秦,所以兴衰之故,则皆由于斯”②,评价可谓众说纷坛。要之,在司马迁之前人们多是从道德的角度对李斯是同情多于谴责,在司马迁之后人们则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李斯是指责多于怜悯。但是对李斯悲剧之成因,却关注得不多,偶有论及也是只言片语,如“杀斯之身者非高,而斯自杀也;夷斯之族者非高,而斯自夷也。”③“嘶之死,非死于二世,而死于高也。”…  相似文献   

20.
李斯简论     
在秦王朝的历史舞台上,李斯是一位具有两面性的人物。他从布衣而官至丞相,参与了秦王赢政在统一前后的重大决策,以后又追随秦二世胡亥,助纣为虐,最后又被谗腰斩,在这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其功过究竟如何,历来众说纷云,褒贬不一。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按其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他的功过,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