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虚拟学习社区对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协作交流能力的提升、知识建构的发展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知识共享有利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长远发展,但在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共享受到教师的角色和行为,社区平台和社区的环境,学习者的态度、动机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虚拟社区的发展中,可以通过教师认真做好“新角色”任务,营造良好的社区共享文化氛围,搭建人性化的社区平台,端正学习者态度,提高学习者之间的沟通能力、信息技术水平,缩短学习者之间的知识差异等策略,来更好地激发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的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2.
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构建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为构建出理想的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对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构建策略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对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进行了分析,将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分为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结构维度考量成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及整体网络的属性,关系维度关注成员之间联系的情感质量,认知维度着重成员之间联系的认知质量.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的构建包括环境构建、结构维度构建、关系维度构建和认知维度构建四方面,环境构建包括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设计、学习任务设计和学习资源的选择;结构维度的构建从学习者和助学者两种角色类型着手;关系维度的构建包括建立快速信任、制定规范与惩罚和明确义务与责任;认知维度的构建从培养共同愿景和共享语言两方面进行.本研究对理想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何明  李赟 《现代职业教育》2023,(26):133-136
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结合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学生用户的特征,构建高职英语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自我展示和感知愉悦对人际互动有显著影响,但是对知识共享行为没有直接显著关系;人际互动对知识共享有显著影响,在自我展示与知识共享、感知愉悦与知识共享之间起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鼓励知识共享行为、促进虚拟学习社区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学习共同体:创新学习视角下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源  冒荣 《江苏高教》2008,(2):72-74
大学学习共同体基于共同的学习目标,推崇知识共享,强调学习是从知识边缘向中心过渡的实践过程,同时获得个人的身份建构;它以身份建构为学习观,以建构主义为教育学基础,具有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有利于创新学习。由于传统文化的一些弊端,导致共同体成员之间缺乏信任并回避知识共享,不利于成员创新学习,OK理论和周哈里窗理论对此给出了新的解释。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有话快说"的形式来促进信任和知识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网络给人们带来纷繁复杂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们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虚拟学习社区中面对信息的海洋如何组织和管理信息,让学习者有效地获取学习内容是一个重要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个P2P网络系统,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内容查询、存储和知识共享的环境,并从社会学的视角进一步阐述了互信机制与知识共享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学习者之间知识共享,从而达到有效获取学习内容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知识就是虚拟学习社区的核心要素,虚拟学习社区(VLC)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各子系统都围绕着知识的流动和组织而进行运作.知识生产、知识传递共享、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是虚拟学习社区的最主要目标.借用协同学原理和知识供应链的机理,分析了虚拟学习社区知识供应链的组成部分,构建了虚拟学习社区知识供应链的协同框架,最后详尽地论述了虚拟学习社区知识链协同的形成机制、实现机制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网络学习社区作为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支持平台,承载着信息共享、培养参与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成知识重构和创新的责任。文章以社会网络为视角对网络学习社区进行研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一个具体的网络学习区——现代教育技术论坛进行实践研究,量化地分析了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从而得出该网络社区的结构特和存在的问题,并为网络学习社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1虚拟学习社区的定义目前,关于"虚拟学习社区"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虚拟学习社区是网络环境下的一个交互、协作的团体;成员知识建构通过交流、沟通实现;社区成员具有很强的共同体意识,努力营造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的氛围。本文界定的虚拟学习社区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构建的动态的教与学活动,以解决一个有意义的现实问题为基础,以交流为主要手段,旨在培养成员的高级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9.
知识共享是建立虚拟学习社区的目的之一,但在线知识共享还存在很多阻碍因素.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引入了社会网络关系的概念,提出了一个解释虚拟学习社区中参与者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针对参与者对在线知识共享的态度、主观行为规范、知识创新自我效能感、关于Web的白我效能感以及社会网络关系等影响参与者知识共享行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虚拟学习社区中参与者的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10.
回顾近期或经典文献中关于虚拟学习社区中学员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得到11个学员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将它们用解释结构模型法进行层次分析,发现直接因素是社区的成熟度、学员间的信任和学员参与学习活动的意愿或动机;中层因素是社区文化、社区平台、学员的个性特征和学员的学习能力;深层因素是社区教师或组织者的学习活动组织方法、知识(话题)本身和学员的态度;而根本因素是社区领导的意见和态度.  相似文献   

11.
虚拟社区是知识创造与集体智慧传播的一种有效途径。虚拟社区成员数量巨大,兴趣各异,将专业相关、兴趣相近或学习偏好相同的社区成员聚集在一起动态构建学习共同体,必将发挥虚拟社区在构建社会认知网络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借鉴个性化推荐思想,在阐明个性化推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虚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动态建立过程,设计了虚拟社区学习共同体生成的基本框架,阐述了学习共同体动态建立的技术过程,并示例了个性化推荐策略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tudy involving the design of a virtual community for informal learning about Thai herbs. The community relied on social networking tools and a database of expert knowledge as well as community coordinators. One group of coordinators (Community A) concentrated efforts in recruitment of members on those individuals most likely to be interested in Thai herbs. The second group of coordinators (Community B) recruited from among friends, family and acquaintances. Analysis and t‐tests of measurement of membership, participation and knowledge building revealed higher rates for Community A. Results pertaining to the design of the virtual community, which showed that members mostly used the database, provid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members' access to expert knowledge positively influences participation and knowledge building in a virtual community for informal learning. Results of the comparison of Community A versus Community B provid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of the community positively influences membership, participation and knowledge building in a virtual community for informal learning.  相似文献   

13.
虚拟社区作为一类重要的泛在学习环境,以其平台的开放性、资源的丰富性、知识的共享性已成为当前重要的一种非正式学习环境。虚拟社区中学习的有效性是实现个体知识建构与群体智慧共享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基于虚拟社区学习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理论框架、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与有效学习评估等方面就虚拟社区有效学习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与辨析。  相似文献   

14.
知识社区既能作为社区成员知识管理的工具,也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环境。针对传统学习社区和知识管理的分离研究,本文基于Web2.0环境对二者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网络知识社区的应用框架,并讨论了知识社区组成的三大子社区:知识管理子社区、知识学习子社区和个人信息管理子社区。  相似文献   

15.
网上学习小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小组学习是远程教育一种重要的协同学习形式,而网上学习小组的特性(如学习小组的组织结构、组员对小组活动促进学习的认识、情感因素,以及对教师的期待等)会影响到活动的效果。但目前国内外有关网上学习小组的实证研究较为鲜见。本研究通过教学试验、问卷调查和书面访谈后发现,成功的学习小组规模要适中,组员的水平、志趣、背景等有一定差异,对网上小组活动在学习上的促进作用认同程度高,能处理好协作与自主、认知与情感、个人成就与集体荣誉等关系,形成一个平等、互动、宽松、愉悦的虚拟学习社区。同时,教师从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到整个过程都要“积极干预”,既解疑释惑、传授知识又培养正确的学习技巧,同时,也要体现人文关怀,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营造学习氛围,鼓励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建构主义流派纷呈,对教育、知识、学习理念等产生着重大影响。该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借助于环境和他人的帮助,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和教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并为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teams communicate, collaborate, and perform, even if these teams are not co‐located. Although much is known about enabling effectiveness on face‐to‐face teams, considerably less is known about similarly enabling effectiveness on virtual teams. Yet the use of virtual teams is common and will likely become more commonplace as organizations continue to update and use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technology. Cohort and individual trust between team members is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n most effective teams, virtual or face‐to‐face. This paper examines research on virtual teams and trust across disciplines, including management, e‐learning, business communication, decision making,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sychology, and IT, to identify major characteristics that increase our knowledge of how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trust in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and on virtual teams.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社会性软件成为网络非正式学习的有效支持,虚拟学习社区成为人们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微博,作为Web2.0时代社会性软件的代表之一,其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值得我们探讨。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大学生为主要成员的高校微博群展开研究,通过量化微群成员间的交互关系,分析大学生在微博群这一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人际网络的结构和特征,考察成员间的交互情况。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虚拟学习社区整体结构松散,凝聚力差;(2)社区整体交互模式呈现网状结构;(3)虚拟学习社区中存在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