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正物理是一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应用科学,因而课本上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学生的自主实验。但受学校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一些实验做不成或实验现象不明显,老师不得不把实验现象和结论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上课时高兴而来,沮丧而去,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如果我们对实验器材稍加改进,因陋就简,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是我对三个实验的小小改进,希望对大家特别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有所帮助。1晶体熔化实验的改进在做晶体熔化实验时,课本上建议的材料是  相似文献   

2.
1提出问题 弥漫在有限空间内的面粉(小麦粉)粉尘遇到明火,常会引发爆炸,这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然而,就该实验在实际实验教学中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时,10多所学校的教师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最难做的实验之一,很少有老师做出爆炸的效果。由此看来,探究粉尘爆炸实验的方法很有必要性,那么地迫切和重要,探究的过程一定极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3.
以前,一位初三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刚上化学课时,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感觉真得新奇。轮到我们自己动手做了,一开始还觉得有意思,但做了几个试验后,发现化学实验也挺没劲的。因为我们做的实验在课堂上老师已经做过了,不用做也知道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实验装置以两个大铁钉为两个电极分别固定在单孔胶塞的两个粗钢丝上,将玻璃活塞A的下端插入单孔胶塞内,使露出管端。把胶塞盖在盛有约200ml10%NaOH溶液的广口瓶(250ml)上,胶塞上的两粗钢丝分别用导线连接低压电源的正负极(或干电池组12V)和开关N(如图),这就成了氢、氧混和气体的发生装置。将直径约4cm的软塑料瓶(化学胶水瓶即可)瓶底割弃,留下高约7cm的部分做气体爆炸装置。玻璃活塞A的上端插入小单孔胶塞内,并露出管端,管端由小胶管连通玻璃曲管,使混和气由此导入倒置软塑料瓶内的发泡剂中。在倒置软塑料瓶的中上部瓶壁上钉入两枚小…  相似文献   

5.
在钠及其化合物的学生实验中,学生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做实验,有个学生突然喊起来“老师,老师,不好了,着火了”,我急忙来到实验着火的小组,只见火苗窜出好高,烧杯也裂开了,我指导学生赶紧将火熄灭,把学生安顿好。仔细询问了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原来这位学生在烧杯中加入过氧化钠两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化学老师的进修研讨中,很多老师反映人教版《化学》第三册第六单元《硫酸亚铁的制备》这一实验很重要,但却很难做成功,尤其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做更是只能体验步骤,看不到晶体。课本和教参上也没有特别具体的实验步骤和药品用量的介绍,所以很多学校都不打算做这个实验了。我自己经过多次尝试摸索,找到了制备硫酸亚铁晶体的最佳反应条件,成功地制得了硫酸亚铁晶体,并带领全年级共五百多名学生分班级做了这个实验。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本来是很紧张枯燥的,各门课的实验量也有所减少,而这次实验让学生很兴奋。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高中、中专 ,还是大学的物理实验中 ,都安排有静电场的模拟描绘这一课 ,而且大都放在电学实验的第一课。这是因为 :一方面 ,电场概念的建立是学好电学的关键 ,电场概念是电学理论的基础 ;另一方面 ,这一实验比较经典 ,使用的设备仪器也较简单 ,一般学校都有条件做。但是设备简单、原理经典并不代表该实验一定每做必成 ,本人从事实验教学 15年 ,几乎每次做这个实验都有相当一部分同学 ,虽然严格按实验步骤操作 ,但实验结果总和理论预测有或多或少的偏离 ,有的甚至面目全非 ,其中原因本人都要求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自行分析 ,从失败中得…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物理第一册第五章有两个演示实验 ,一个是第二节演示运动的合成 ,另一个是演示平抛物体的运动。按教材上介绍的方法做这两个实验 ,很难收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我们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不断对此实验进行探索与改进 ,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验该实验按教科书提供的实验方法演示时 ,红蜡块在玻璃试管中上升不是作直线运动 ,而是在开始运动时摇摇摆摆 ,继而又“歪着身子”上升 ,因此无法说明它的上升是做直线运动。为此 ,我们做如下改进。1 1 玻璃管的制作利用废…  相似文献   

9.
1 内能做功演示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三章“二、内能的利用” ,安排了如图 1a所示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虽然简单 ,但实验现象是瞬间的突发性 ,教师在演示过程会出现不安全感。为消除这一恐惧心理 ,使实验现象更可观察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装置如图 1b所示。图 1(1)本实验装置的特点 :①变突发性的瞬间实验现象为持续性的缓慢实验现象 ,延长现象可观察时间 ,消除不安全因素 ,有利于学生观察。②实验现象与第一册第十四章“功的知识”扣合更紧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运用。③可演示机械能的转化。④制作材料普通易找 ,一般实验室都…  相似文献   

10.
1 背景和基本思路 为了探究面粉、煤粉等可燃性粉尘能否发生爆炸,初中化学教材里设计了“粉尘爆炸实验”。但课本仅给出了实验设计的流程示意图,没有提供装置的各种具体参数,实验室里没有现成的实验装置,需要实验员自己制作。但自制的实验器具往往效果不好,甚至实验演示不成功。近年来,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很多研究,也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粉尘爆炸实验演示器”,一般采用塑料(或金属)盖压紧密封方式,点火方式也普遍采用点燃的蜡烛或酒精棉球。本文采用压紧A4纸或者普通纸作盖子密封方式和用电热丝引燃火柴的电热点火方式,来演示粉尘爆炸实验,操作简便,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28页有一个面粉爆炸实验。作为教师如按教材设计的实验演示,很多时候做不成功,我仔细研究发现该实验有以下几点不足: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课本(必修加选修)第二册204页第5题,是一个有关楞次定律的问题。在原来的课本上这是一个验证楞次定律的演示实验,新课本可能是为了提高学生能力,而将其改为习题,使学生手脑并用。笔者发现学生动手的兴趣很高,有一部分学生不是到学校仪器室去借仪器做实验,而是自己动手按图16-30做了一个演示器。可是不论是学校借的还是自己做的仪器,实验效果都不是很好。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课本(必修加选修)第二册204页第5题,是一个有关楞次定律的问题。在原来的课本上这是一个验证楞次定律的演示实验,新课本可能是为了提高学生能力,而将其改为习题,使学生手脑并用。笔者发现学生动手的兴趣很高,有一部分学生不是到学校仪器室去借仪器做实验,而是自己动手按图16-30做了一个演示器。可是不论是学校借的还是自己做的仪器,实验效果都不是很好。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听到或看到一些如煤气爆炸、矿井瓦斯爆炸、汽油桶爆炸、制鞭炮作坊爆炸,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传闻和报道,使不少学生对爆炸有一种恐惧感。由于爆炸灾害不像火(水)灾,它发生迅速而猛烈,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初期的防治和疏散的机会,故一旦爆炸事故发生就会产生  相似文献   

15.
高一化学教材“碱金属”一章中有两个重要的对比实验,一是钾、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设计对比性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物质的性质和便于辨别该物质。这两个对比实验的共同点都是其一反应比另一反应更剧烈,那么这两个“剧烈反应”的本质和现象各有什么不同呢?对辨别该物质有何帮助呢?(1)钾、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将绿豆粒大小的钾、钠分别投入两个盛水(事先滴有酚酞)的烧杯里,只见它们都浮在水面上,证明钾、钠密度比水小;反应放出的热使它们熔成小球;反应产生的氢气驱使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实验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但由于实验仪器的配置、实验准备和经费等方面的问题 ,在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只讲不做或学生只看不做等现象 ,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其实 ,我们只需就地取材 ,就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大量的实验。这里介绍一个方法 :用铅笔盒做物理实验。1 学生铅笔盒里有哪些文具直尺 (塑料尺或钢皮尺 )、铅笔 (或细铅笔芯 )、圆珠笔、钢笔、橡皮、三角板、圆规等。2 不同的文具可以做不同的实验 ,同一文具可以做许多实验 ,下面举例子加以说明( 1 )用直尺做实验①…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内的渗透作用实验 ,存在着操作麻烦 ,出现效果较慢 ,没有对照等不足。尽管报刊曾刊登过改进的方法 ,但都不尽人意。故此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实验效果不错 ,愿与大家共享。(一 )装置介绍1.装置架采用 A、B、C、D四块大小如图 1所示的普通木板钉做而成 ,沿 A木板中线均匀地钻四个孔 ,每孔向一侧有一开口 (便于长颈漏斗的取放 ) ;在开口边的侧面两端各钉一个铁钉 ,使其稍向上倾斜 ,以便能挂上一块带有刻度的透明硬质塑料板 (注意 ,该板植上后应能自然下垂于木板之间 ) ,目的是 :使液面高低变化能看清楚 ,同时防止长…  相似文献   

18.
要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主动研究新课程,探究新时期的育人方法。我在平时的观察中注意到,有的任课老师在上实验课时,往往面面俱到,结果一节课讲解占去了大半时间,真正留给学生实验操作的时间只有一二十分钟。如:高二生物《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有三个内容,本来一个课时就偏紧,待老师一一讲完实验过程、注意事项等理论部分,一些学生刚刚把实验仪器安装调试好、化学试剂配制好,还来不及观察(不要说深入探究),下课铃就响了,学生只能草草收场。这节课也只能算是老师在讲实验,而不是学生在做…  相似文献   

19.
有经验的科学教师一节科学实验探究课上下来,条理清楚,学生被引导得井井有条,实验做得顺顺当当,实验效果明明显显,收集的实验数据科学有序,科学规律显而易见。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些有经验的老师,他们在备课时很注意实验细节。现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总结了实验课前应备的五点细节,与同行交流。(1)备实验材料结构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课本 (华东版 )第 56页第 4章汽化和液化一节中 ,要求学生按图 1所示的装置将盛有水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和观察水的沸腾。粗看起来本实验似乎无技术性问题 ,几乎无失败因素 ,而结果十有八九都是失败的 ,得不到应有的结论。其失败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实验消耗时间太长 ,致使课堂冷场和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是温度升不上 ,继续加热 ,温度却维持在95℃~ 97℃ ,烧杯中的水已明显减少 ,温度仍不上升 ,而且也不出现大量的由小变大的气泡上升到液面破裂。图 1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