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建立先导式电液比例减压阀的数学模型和Simulink模型,通过对Simulink模型施加正弦扫频信号,获得系统的频率特性,并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对系统进行辨识,给出了出系统数学模型的辨识参数,将系统的辨识模型与Simulink模型进行了对比仿真,验证了辨识模型的准确性,为以后比例减压阀的控制提供合适的系统描述。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双边联合控制的电液比例变量泵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测试系统,并利用此测试系统对电液比例变量泵的静态特性进行了潮试和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3.
利用力平衡方程和流量连续方程建立先导式溢流阀的动态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为先导式溢流阀的性能评价和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篦式冷却机液压系统建模仿真,发现电液换向阀频繁换向时,在执行元件入口处存在较大压力冲击,造成液压系统管路破裂。将电液换向阀改为比例方向阀后,仿真结果显示冲击明显减小,满足系统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干冰清洗车的工作特点,引入电液比例控制技术来控制马达卷扬升降装置,进而控制清洗喷射装置的运行速度.然后对比例控制系统建模,借助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模型进行动态特性仿真与分析,并对马达卷扬系统进行传统PID控制器与模糊控制器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得出模糊控制具有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好、控制精度更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液压控制的缺点,选用电液比例阀对液压缸的位置进行控制,通过对电液伺服位置控制系统的组成的分析,对整个电液伺服位置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同时通过计算写出比例电磁阀的传递函数、PID控制的传递函数、比例放大环节的传递函数、反馈环节的产地函数以及阀控缸一负载环节的传递函数,进而得到了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通过simulink强大的仿真功能,采用试凑法和仿真效果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PID的参数,取得了良好地系统仿真效果,系统能够稳定在一个固定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原有QCS014A实验台开发了电液比例阀实验系统,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硬件基础上进行硬件补充和软件编制。该系统运用LabVIEW软件编写系统人机界面,通过串口实现人机界面和PLC通信,设定的控制参数通过PLC实现电磁阀通断和比例阀的阀芯位置控制,PLC同时采集压力流量等信号反馈给人机界面,经过相应处理,界面实时显示实验结果波形和比例阀性能指标。该比例阀实验系统可以进行电液比例换向阀、电液比例流量阀、电液比例溢流阀性能测试,实现比例阀的稳态控制特性、稳态负载特性、动态特性曲线测量。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比例阀运用的了解,系统还可进行双缸同步实验,通过PID控制实现双缸精确同步。借此系统,开设了比例阀的性能测试和双缸同步实验,取得了良好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Multisim为平台分析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使用虚拟电压表、电流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虚拟元件,仿真分析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特性,并演示Multisim中虚拟仪器及各种分析方法的使用。对差分放大器中各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和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的仿真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相符。  相似文献   

9.
林梅 《太原大学学报》2008,9(3):129-133
在描写我国英语课堂中的先导式FOF课堂行为时,研究者观察与实录了两名EFL教师所任教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对其中的先导式FOF课堂行为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主要发现如下:1、先导式比反应式FOF课堂行为的发生频率低;2、大部分先导式FOF课堂行为由教师发起的而不是由学生发起;3、学生(特别是英语水平较高者)发起的FOF课堂行为比教师发起的FOF课堂行为成功领会的比例更大;4、先导式FOF课堂行为针对的首先是词汇,其次是语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推导了调速阀工作时压差匹配的计算公式;用计算机仿真计算的方式得到了其节流阀压差、减压阀压差和总压差随减压阀开度变化的一系列数据,绘出了相应的曲线;经过定量分析,对调速阀稳速特性和功损规律有了明确的认识;并提出了调速阀最佳工作状态的自动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先导式教学法是较常使用的方法,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教学内容等要求。只有对各种可能影响作文先导式教学法实施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解决,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有效提高。本文主要对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先导式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最后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PLC实现的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线性化调节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了一种基于PLC的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线性化调节方法,通过分析电液比例控制阀所具有由输入电流信号来控制流量/压力的特性,利用电流值与流量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曲线,建立数学模型,设计出折线发生器软件程序,以实现通过指令元件均匀调节控制系统参量的目的.该方法可以推广运用到任意PLC控制的调节系统,处理符合任意特性曲线的线性化调节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运用Multisim对RC文式电桥振荡电路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了RC文式电桥振荡电路的选频特性、相频特性、起振条件和稳幅电路等电路.通过改变电路元件参数进行对比观察得到了该振荡电路的相关电路特性,虚拟仿真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计算结果相一致.利用Multsim仿真软件对电子电路进行分析、电子系统设计和电子产品开发都十分便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太原科技大学对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相关教学和实验进行了整合、设计,以便提高学生对各专业课程之间的理解。整合后形成的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其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具体实施方案、实验设备及教学效果,贯通了学生在PLC、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和液压与液力传动的知识,提高了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在进行复杂的机电液系统设计时的全局掌握能力,增强了综合利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传统PID控制器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容易导致过大的超调甚至引起震荡,从而使得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变差.针对此问题,设计了结合PID控制和模糊控制优点的模糊PID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相比,该方法改善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同时也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1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121-126
采用基于FluidSIM软件的系统仿真技术,简化了液压与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介绍了最新版FluidSIM软件的功能特点,并分别通过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建模及仿真、气动步进顺控系统的建模及仿真两个实例,说明FluidSIM在现代液压与气动控制新技术中的应用方法和实现过程。仿真过程及结果表明,FluidSIM的运用有助于液压与气动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工程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微位移放大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压电陶瓷驱动器具有刚性好、频响高和控制精度高的特点, 但是其输出位移却较小, 通常是其长度的1/1 000. 在非圆回转曲面精密车削中, 为了实现刀具大位移、高频响、高精度的进给要求, 提出了新型单自由度柔性铰链机构对压电陶瓷驱动器的输出位移进行放大. 同时对机构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特性理论分析, 提出了机构静态和动态计算解析式, 并用有限元方法对机构动态和静态特性进行了验证. 实验证明机构的最大输出位移为293μm, 谐振频率为312Hz.  相似文献   

18.
以单体励磁爪极场调制(SECPFM)电机为例,使用仿真软件JMAG和MATLAB对电磁学课程中复杂抽象的磁路问题进行具体化分析,并应用于电机静态特性研究,降低了学生理解“场化路”的难度。首先,在JMAG软件中建立单体励磁爪极场调制电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根据结构尺寸参数确定电机定子、转子和定转子间气隙的等效磁导数值;然后,在MATLAB软件中建立三维等效磁网络模型,并分析电机静态特性;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测试均验证了三维等效磁网络建模的准确性和对电机静态特性分析的有效性。该方法可应用于电磁学相关课程教学中磁路原理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拓展等效磁网络建模的思维并提高相关的科研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电液比例阀存在比较大的零位死区,死区过大,手动操作时,容易使人产生滞后感;位置闭环时,影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为了使电液比例阀在使用中获得更好的性能,应该设法减小比例阀死区的影响。目前比较常用的减小死区的方法有先导电流法和变增益法。文中提出了另一种解决比例阀死区影响的线性补偿方法,并用于比例阀系统的PID控制中。  相似文献   

20.
低压电力线信道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电力线信道的几种数学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使用Matlab工具仿真出各种信道的发散图和眼图,直观地反映出它们的信道特性。电力线信道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将其进行静态建模或者将信道噪声作为一个随机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均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因此,作者在理论及其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前期的现场测试结果,对实际电力线信道的传输特性进行了较真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