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儿童参与早期融合教育的态度对早期融合教育的顺利开展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上海市部分普通小学一年级儿童和幼儿园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普通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儿童参与早期融合教育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不过,家长的学历、对自闭症的了解程度以及儿童的学段等对家长的态度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在提出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等改进措施后,家长接纳自闭症儿童参与早期融合教育的态度会更积极.因此,建议增加普通儿童家长接触自闭症儿童的机会,提高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了解程度,同时认真考虑不同家长的需求,完善融合教育支持系统,从而提高普通儿童家长的接纳程度,以促进早期融合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在早期融合教育活动中,无论是自闭症儿童还是普通儿童都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绘本欣赏、炊事活动、游戏比赛、艺术表演等融合课堂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沟通能力和规则意识。同时,普通儿童也在融合中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责任意识,学会了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3.
陈洁 《文教资料》2014,(22):152-153
在语言发展期即学前阶段,提供给听障儿童在融合的环境下,与普通儿童互动交往的机会,能够使听障儿童在语言、社交、个性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对两类家长态度、康复机构和普通幼儿园教师态度、社会支持等的现状分析,对学前段听障儿童融合教育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闭症儿童因难与社会融合成为特殊儿童的"重灾区",我国自闭症儿童已突破160万,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压力,但并非无路可走,以融合教育为核心的特殊教育模式为自闭症儿童与社会融合提供了可能。综合相关研究文献发现,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自实施以来已取得一些成就,但还存着诸如普通家长、儿童大多对自闭症儿童融合存在偏见;学校、教师对自闭症儿童接纳程度并不理想导致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仅表现为"随班就坐"等问题。在剖析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从构建区域教育行政引导,教师师资培养、融合教育观念、法律政策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听障儿童的特殊性,要让他们进入融合教育的环境,适应和普通儿童的社会交往,与普通儿童获得同样的健康、快乐和自信,需要教育工作者充分调动多方面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融合教育是当今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潮流,我国在此研究领域尚属起步阶段。本课题的研究着眼于耳聋儿童与普通儿童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期获得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并为将来特殊教育的转型与普教的融合,提供一些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16,(2):104-112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被称为"特殊儿童之王",基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核心缺陷是"社会性"发展的缺陷,融合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我国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进入普通学校普通班级就读,但近年很多新闻报道这些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遭遇到困难,甚至被普通家长联名劝退。因为实现真正的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教育环境,还需要同时提供系统性的综合的持续的支持和相关服务。本文运用综述研究、实地观察等方法,对美国小学阶段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的构成和运作机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我国建设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体系提供参考和建议,来提升自闭谱系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融合教育已逐渐成为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融合"不是简单机械地将自闭症儿童安排在普通学校的班级就读,而是让他们真正地接受教育。目前,我国融合教育在推进落实过程中的情况不容乐观,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本文试图在分析我国自闭症儿童教育需求的基础上,探讨现阶段国内融合教育面对的困境,提出建议,供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9.
视障儿童与健全儿童的融合教育就是指视力残疾儿童首先在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资源室进行学前康复训练后。再将他们送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通过集体教学和有机穿插对视障儿童的个别辅导,使他们在化知识、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受到良好教育。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资源室对视障儿童的共同教育教学管理,使视障儿童学习了化知识,开启了封闭的心理.陶冶了良好的情操,为将来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河南省四个城市共289名学龄前普通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龄前普通儿童的家长对幼儿园融合教育持中立态度,隐忧融合教育给幼儿带来消极影响;家长的身份、经验以及幼儿的残障类型是影响学龄前普通儿童的家长接纳特殊幼儿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接纳度,应以社区和幼儿园为据点,为家长提供了解特殊幼儿的机会;多渠道宣传融合教育的积极作用,建立学前融合教育的信心;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为试点幼儿园融合教育的实施创设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普通幼儿园中特殊儿童数量正在逐步增加,然而,受制于政府扶持力度和园所重视度、幼儿教师学前融合教育知识和技能以及园内外环境支持系统方面的制约,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园比率较低,生存状态不佳。为此,各地应该提高对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事业的重视,加大职前、职后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力度,组建家、园、校、医为一体的专业团队,建立资源教室等支持系统,使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享有一样的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2.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同样需要被平等对待,希望能够被社会所接纳而不会受到歧视。但现实中,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成果并不理想。对此类儿童来讲,虽然可以与普通幼儿同步接受学前教育,但效果并不明显。文章探讨教育融合理念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情况,分析提升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质量的有效策略,对引发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特殊儿童入学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特殊教育》2023,(17):8-13
为回应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学校“进入难”“参与少”“支持弱”的现实困境,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借鉴已有的融合教育质量理论框架,立足北京市融合教育实践,提出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可进入、能参与、强支持”框架及优质融合教育一体化实践模式,推动布局建设区域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训练基地,创新区域和学校融合教育管理机制,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找到了生动答案。  相似文献   

14.
融合教育中儿童发展状况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班就读是中国大陆地区实施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融合教育模式。为了解融合教育环境下随班就读儿童与普通学生的发展状况,本研究采用质和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所选取的样本校中的35名教师、70名学生及57名家长进行了问卷测查,对校长进行深入访谈。结果表明:随班就读促进了特殊儿童学业能力、社会技能及情绪情感的发展;随班就读对融合教育环境中普通学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部分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对学生的发展也具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闭症儿童在随班就读转衔安置的过程中需要怎样的支持?如何探索创造出更优的转衔安置模式?如何帮助他们在随班就读过程中既能实现物理性的融合,又能实现社会性融合?解决的方案是以融合教育理念实施特殊儿童的差异教育,以自闭症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基本情况分析、个案转衔决策、个案转衔沟通、个案转衔措施等途径追求个案差异教育转衔的成效,探寻特殊儿童转衔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所需的支持保障和差异化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6.
融合教育自萨拉曼卡宣言提出之后,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为特殊教育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社会融合教育是专指自闭症儿童的有关社会功能完善的教育和干预模式,在此背景下,文章从自闭症儿童社会融合教育的必要性、基本条件、安置因素三个方面来探讨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教育,在此基础上提出自闭症社会融合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融合教育是当今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公平的价值观,尊重情绪障碍儿童的人权以及教育权。每个儿童都有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的权利,不应受到任何理由的区别对待。在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下,情绪障碍儿童应得到人性化的教育,享有公平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招生情况和教学实施四个方面对目前重庆市开展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办学条件好、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教师专业技能缺乏、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机构招生困窘和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实施效果欠佳.为促进重庆市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研究,从制定政策保障、营造社会氛围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融合教育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同伴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在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普通学校可实施阳光伙伴课程,让同伴成为特殊儿童的帮助者、保护者、模仿对象、指导者和监管者,让特殊儿童成为他人生命的丰富者、催化者和升华者,实现普特双赢。  相似文献   

20.
融合教育作为当代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为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二者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为融合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向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从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安置形式、成就与挑战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美国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以引起我国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重视,并指出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