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河南承接企业服务业国际化扩张的产业集聚手段主要是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为此,分析了河南产业集聚布局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产业集聚的措施,即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约化集群化经营、企业服务业与城市发展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
将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的因素分为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集聚在于获得产业集群所提供的集聚租和政策租。基于广东科技服务业重点园区内企业问卷调查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相关的假设,证明科技服务业的集聚是市场效应和政策效应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发展中的企业邻近与集聚辨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产业集群”风靡我国的时候,两种倾向尤为显著:一是将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发展,二是在城市或区域内打造和拉伸产业链。这引发了两个基本的问题,其一,企业的地理邻近是否一定有利于企业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其二,产业链是否一定要在本区域中打造?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分析了我国的实例后提出,为提高区域和城市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不仅要重视企业的地理邻近,更重要的是促进产业联系的形成和增强.既包括近距离的联系,也包括关系邻近而地理距离遥远的产业联系。那种简单地把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混淆,以及把产业集群发展看成本地产业链的打造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4.
创意产业具有趋向于在特定地区集聚并形成专业化生产的特点。城市是区域创意产业发展的理想集聚地,创意产业集群可以为城市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发挥集群优势是创意产业集群系统演进的动力,知识共享、信息交流、集成创新促进了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必须实施产业引导战略、产业培育战略、产业扶持战略和产业保护战略。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集群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技术产业集群中新企业衍生基础和方向的不同,将高技术产业集群分为卫星平台式、中卫式、大企业式、链务式以及空间虚拟式五种模式.根据模式的定义着重解释每种模式的组织结构,从集群运行方式、集群内产业价值链特征、企业类型、企业衍生方式、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区域市场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通过比较研究得出所有的集群模式都包含创新层、核心层和辐射区三个层次,而我国在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中应大力发展主导企业、注重企业家的培养、发展现代服务业、官产学研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浙江省区域产业集群中企业信息需求的变化及特征,探讨了当前科技信息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在借鉴新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区域产业集群的科技信息服务实践,探求科技信息服务新策略,提出基于区域产业特色的科技信息服务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吴波 《科研管理》2012,33(11):137-143
针对集群企业外迁现象,学术界提出了集聚优势耗散理论。基于已有研究,本文在区域层面进一步识别驱动集群企业外迁的关键要素,在企业层面揭示"能力异质性"和"规模差异性"对集群企业外迁不同的影响机制。以慈溪家电产业集群为对象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区域层面,企业不可控区域要素是影响集群企业外迁的关键动因;在企业层面,能力强的家电企业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外迁意愿,而规模大的家电企业则表现出显著的本地留守意愿。  相似文献   

8.
谢友才  陈涛 《情报杂志》2005,24(9):40-43
认为产业集群可以归因为或表现为信息集聚,而信息集聚又表现在Web网上,产业集群的研究方法应当创新。因此,指出可以抽取Web网上的产业集群信息,利用Web信息的及时性和完备性,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尤其是从综合信息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的成形、类型进行判断,从而为产业集群理论创新提供可能,并给出了详尽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产业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空间格局演变上看,世界高技术产业聚集形式依次发展为最初在大学附近的聚集、以科技园特征表现的边缘城市和专业镇、由专业镇和边缘城市连绵的产业带和企业分蘖发生异地聚集等四种形式。同时,在高科技产业空间演变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出现还有赖于独立于大学和城市的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与实施品牌战略的协同演进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产业集群的发育过程包含企业品牌的建立和成长过程。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而区域内强势企业品牌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又是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层次的必然结果。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企业品牌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培养和形成机制,企业品牌集群发展又反过来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的知名度,进而实现区域产业集群的品牌化。实施品牌战略带动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是加快区域产业集群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阐述市场导向型产业集群模式的定义及特征,认为集群模式的选择受到政策、资金、智力、市场、产业生命周期等因素影响.用市场导向型集群模式理论,分析安徽现代信息服务业集群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并构建安徽市场导向型现代信息服务业集群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从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产业发展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和不足,发现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传统优势已不再明显,存在产业收入增速放缓、创新能力不强、对人才吸引力下降、产业与城市发展结合不紧密等突出问题,进而就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产业结构、理顺政府职能、完善人才体系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的相关二手数据,基于隶属网络构建了以企业为节点的集群核心网络和以机构为节点的集群支撑网络,并基于企业-机构间的知识扩散关系构建两网间的联系。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业集群内企业-机构间的知识扩散。结论表明:长三角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沪宁杭为领跑者,苏锡常甬为追随者的发展结构;不同城市企业-机构间的知识扩散逐阶段发生在跨地区范围内,知识由中心城市扩散到周边城市。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上海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所处的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AHP模型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并给出该行业应该采取的战略类型。  相似文献   

15.
服务业创新集群研究——以上海市健康服务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创新集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这些研究绝大多数聚焦在制造业领域,对服务业创新集群的研究不多,更未见对健康服务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借鉴制造业创新集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健康服务业的实证研究,构建了创新集群的组织结构、健康服务业集群构成元素、集群概念模型图及集群创新网络,并借鉴奥地利多媒体与报业集群的培育经验,根据上海市健康服务业集群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推进健康服务业集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胡平  石娟  焦阳 《科研管理》2016,37(2):55-62
挖掘2000-2011年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业的专利数据,基于隶属网络关系分别构建了上海、南京、杭州、苏州这四个城市的集群网络和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集群网络,并从个体网和整体网两方面对集群网络的动态发展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集群网络中的企业或科研机构获取资源的平均能力不断增强,集群网络表现出规模持续增大、连通性不断增强的趋势,到了成长阶段连通性趋近100%。2)长三角地区集群网络中,城市内的关系增长要快于城市间的关系增长,形成了以上海为领跑者,南京、杭州、苏州为追随者的格局。3)每个城市的集群网络以及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集群网络都有着小世界网络的特征,信息传播效率很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六省市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关于行业空间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六个省市,即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为研究样本,基于LQ指数、RCA指数和K-spec指数对其整体服务业及其分行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状况进行研究,发现:(1)六省市在整体服务业方面的地区差异有扩大趋势,分行业来看,传统服务行业的省际差异在缩小,一些新兴的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方面的省际差异呈现扩大趋势;(2)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整体服务业以及分行业的地区专业程度都很高,而且集聚趋势也很明显;(3)江苏省和浙江省在大部分服务行业上的产业结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8.
刘建准  姜波 《现代情报》2016,36(12):19-23
本文通过对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剖析其中的差异,归纳总结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相关问题,从信息生态理论视角出发,提出现代信息服务业区域发展集成一体化模式的设计原则并构建框架模型,为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融合模式,从而有利于推动我国和地方现代信息服务业的良性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指数和行业集中度的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95-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熵指数和行业集中度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及其各行业的集聚度进行精确的度量。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度越来越高,产业地方专业化程度不断加强。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有较强的相关性,但由于高技术产业集聚梯次发展的特点也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因此,要引导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协作体系,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