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在阿拉法特4月13日发表声明严厉遣责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的前一天,他的妻子苏哈·特维尔·阿拉法特在巴黎接受了一家阿拉伯文杂志的采访。 苏哈和女儿扎海娃生活在巴黎,无法回到已经被软禁了数月之久的阿拉法特的身边。她和阿拉法特的故事,演绎着一部让人百看不  相似文献   

2.
永不放弃     
人的一生.有很多事情别无选择.必须承受。比如奥里森·马登的童年。马登出生在美国一片贫瘠的森林,3岁丧母,7岁丧父。没有朋友,没有亲情,没有关爱,他的童年就在雇主的责骂和皮鞭下,在同龄孩子的嘲弄和挖苦中度过。  相似文献   

3.
法国启蒙时代的文学大师蒙田说过:“万物皆有它们自己的季节。”人,也有季节。 童年是欢乐的。这并非由于他们被娇养,被宠爱,而是缘于对儿童来说,世界是真正敞开的。在人生中,谁也不可能像儿童那样怀着最深的热切来注视外部世界和别人的人生。可以说,童年诚是一个真实人生的邀请,在童年无须藏拙、矫情,更不懂伪饰、耍花活儿。他们的心灵是一个水晶般透明的世界。难怪塞林格在其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不无感慨地写道:“一个人只有不长大成人才能保存美好的品德。”而帕斯卡还深切期望着:“智慧把我们带回童年。” 当然,这里也就关涉到对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卢梭写道:“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尔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作为父亲,他不仅“对人类有生育人的义务”,而且“他对社会有培养合群的人的义务,他对国家有造就公民的义务”。而教师呢,为了要造就一个人,他本人  相似文献   

4.
晓蓓 《编辑学刊》2008,(3):45-49
面对当下丰富多彩的新媒体世界,以传统纸张印刷形式出现的童书正遭受巨大的挑战和冲击,人们甚至怀疑,人类的童年是否还能保存?美国纽约大学文化传播系教授尼尔·波兹曼在他的<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所阐述的媒体生态变化对人的思维结构、生活形态,人类的理性和天性的动摇和制约,无疑是具有醒世意义的.然而,这本书出版后,却有一个戏剧性的小插曲: 不断有孩子反对波兹曼的看法,他们写信告诉他"童年没有消逝".谁知道呢,也许,孩子正以他们存在的本身捍卫和保存着童年.杨红樱作品的连续走俏,不正是一个例证吗?  相似文献   

5.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41):12-12
阿拉法特:健康恶化赴法就医 自从10月27日传出健康恶化的消息以来,巴勒斯坦最高领导人阿拉法特的命运更 加牵动人心。 10月29日,阿拉法特离开被软禁两年的官邸,赴巴黎治疗。这是他病重后首度出 现在公众视线:阿拉法特身穿蓝色睡衣坐在轮椅上,没有戴他一贯不离身的头巾,看上 去更像一个沧桑的老人,而不是叱咤风云的领袖。 10月31日,巴勒斯坦官方宣布阿拉法特的病情已经稳定,巴解会议当天在阿翁40 年来首度缺席的情况下如常召开,并显示出内部团结。不过,尽管巴方一再传递出"乐 观消息",佴阿拉法特能否重返巴勒斯坦继续其政治生涯,巴勒斯坦是否会出现权力真空 或混乱,还是一系列悬念。  相似文献   

6.
得新 《新闻世界》2006,(5):35-36
被狠心父亲抛弃 今年19岁的史惠恩的家在河南武钢市八台镇老虎村。记忆中的童年对于他来说,充满了苦难。在他刚刚两岁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缺少母爱的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比这更不幸的是,在母亲去世后不久,狠心的父亲又丢下了他和奶奶,到一位寡妇家做了“倒插门”,对他和奶奶根本不管不问。  相似文献   

7.
《兰台内外》2009,(6):62-62
在胡同里度过童年 1969年10月1日是年轻的共和国20岁的生日,也是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投入运营的大喜日子。就在这天,一个小生命悄然降生在北京新华门和故宫之间的一个小胡同里,一对在电话局工作的年轻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他就是祝捷。  相似文献   

8.
舐犊情深     
在阿拉法特去世的日子里,新华社发了大量有关他生平的照片。当读到这张照片时,人们的心不禁要为之震颤--峥峥铁汉之舐犊情深,让人目泫。 阿拉法特之"硬",世人皆知。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永远一身戎装,永远头裹黑白格方巾,为和平与自由艰难奋斗了一生。然而,正所谓怜子何必不丈夫,回眸忍看小於菟,铁汉也自有柔情  相似文献   

9.
父母,先别慌     
孙云晓先生的最新力作《孩子,别慌》针对"童年恐慌"现象进行了深度解读,不仅让广大读者们有机会认识到当代青少年身上所负担的沉重压力,而且还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让孩子不恐慌,父母首先莫慌张。孩子会放大父母的焦虑形成"童年恐慌"。正如孙云晓先生在书中所言,许多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孩子"不能上重点小学就不能上重点中学,不能上重点中学就不能上重点大学,以  相似文献   

10.
从山东省东平县进京打工的农民郭庆军很庆幸自己命大:在做工时意外从九楼摔下,其中两人当场死亡,他却幸运生还,同时他也感到可悲:公司老板在他摔伤后既换公司法人代表,又抽走资金另组新公司,并将他告到法院,致使其打赢官司后却不知道该往哪里要钱。他说:我和70多岁的父母,以及刚满4岁的孩子,现在全靠妻子在商场当促销员每月挣的800元工资生活,这种困境真让我觉得生不如死。  相似文献   

11.
半个世纪以来,中东一直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地区,是世界热点中的热点。在中东,无论是战争,还是和谈,都与一个人的名字有关,他就是叱咤中东风云几十年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 一访:等候12小时 第一次采访阿拉法特是1988年1月12日,我当时任新华社巴格达分社记者,那时正是轰动世界的巴勒斯坦起义爆发不久。为了尽可能快地专访到阿拉法特,我们通过各种渠  相似文献   

12.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3,(42):16-16
阿拉法特:贪污传言再起 巴勒斯坦高官的腐败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一次,海外媒体则直接把矛头指向了74岁的阿拉法特本人。美国CBS的《60分钟》节目11月9日报道说,在巴财政部长的帮助下,调查发现,已经领导巴勒斯坦34年的阿拉法特将外界援助巴  相似文献   

13.
正俞彭年,现年80岁,是一位资深日语翻译,也是位归国华侨,曾任上海外国语学院日语教授、上海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外事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等职。他的故事,就从他的童年说起吧。生逢乱世度童年俞彭年的父母,是来自中国浙江宁波鄞县的侨民。父亲早年投奔同乡,去到日本谋生,在餐馆打杂。母亲于1936年独自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俞彭年的大哥和二哥),从宁波飘洋过海到日本寻找丈夫。世事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一次青春.而能真实地记录童年、青春的办法就是让成长的足迹能及时地被收藏.得以保存.成长是快乐的.是匆忙的.在成长的岁月中为孩子们留下看得到、摸得着的痕迹.感受成长的乐趣,回忆学习的时光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他的著作中曾经写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生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们。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  相似文献   

15.
夜阑人尽,阿尔及尔松树俱乐部的一幢海滨别墅里还亮着灯光,海风阵阵抚人。这是1988年11月15日凌晨3:30,我们在这儿采访了阿拉法特——他刚刚在格林威治时间零时宣布了巴勒斯坦国的诞生。这是一次对一位元首级的国际风云人物的不寻常的采访。它是那样紧张、曲折,那样激动人心,难以忘怀。对我这个年逾花甲的记者来说,也许不会有第二次了。几百名记者的一场激烈竞赛1988年11月15日格林威治时间零时(当地时间凌晨1时),阿拉法特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会议闭幕式上宣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诞生了。在地中海滨的松树俱乐部里,顿时沸腾起来,人们狂欢达一个多小时之久。在大厅里,巴勒斯坦人抬着阿拉法特的巨幅画像,挥舞着巴勒斯坦的旗帜,在民族鼓乐声中载歌载舞,高呼革命与胜利的口号。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的智慧     
古今中外做人,都是一种智慧。2007年做人的智慧有什么特点?迫于竞争的需要.没有人不抱怨现在的孩子压力太大了.一位母亲的话代表了现在做父母的智慧:“如果我还他一个童年.那我就要欠他一个成年。”从小就得让孩子知道.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必须选择一样。越早地作出正确的选择.越容易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我的一位原在上海工作、现已举家迁居美国的朋友.前些日子来信说.移居美国最大的得益者不是朋友夫妇,而是他那刚年满9岁、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乐乐.因为转学美国.乐乐再也不用放学后回家做家庭作业了.书包可以扔到房顶上了。看来,乐乐是“翻身得解放”了!乐乐虽然不是我自己的孩子.但我还真是从内心深处为乐乐的“翻身解放”而感到高兴——因为,乐乐的幸福童年又回来了.孩子又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他那个年龄段所应该享有的且一旦失去就再也无法追回的美好童年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时代选择了阿拉法特.变动的中东和国际格局,又决定了阿拉法特人生的高潮和低落.阿拉法特是复杂的.他是一个革命家,一个强者,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但他又是一个失利者.更准确地讲,悲剧英雄.他终身为之奋斗的巴勒斯坦独立建国梦想,到他走到人生的终点,依然是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19.
名刊要览     
《经济学家》(11月13日)阿拉法特离去在生前的40多年中,阿拉法特一直被人视为恐怖分子和政治家的混合体。就在传记作家们苦于给阿翁定论的同时,巴领导层却正面对一个更紧迫的问题:他们将不得不马上选出一位出色的新领导人,重新赋予中东和平进程以生命。对于巴民众而言,如果在未  相似文献   

20.
我与505征文     
我有位邻居陈大夫,5年前的重阳节生了一个儿子。他为孩子取名也很有趣,不叫“重阳”。却叫“九九”。于是,满院的人们,见了这孩子都叫“九九”,外人不知就里,感到奇怪,怎么大人向小孩子叫“舅舅”呢? 小九九很聪明,很可爱。有一次他仰着小脑袋问我:“叔叔,风是从哪来的?”我反问:“你说呢?”他想了一想说:“风是从树上摇出来的吧?”虽然他只有5岁,却很会动脑筋。但是小九九也令人可怜。他一出生,食欲就不好,吃东西很少,体弱多病,很消瘦。5岁多了,体重只有12公斤。身为大夫的爸爸却治不好他的病。为了给小九九治病,夫妻俩想了很多办法,带他去看过名医,但收效甚微。又找人给九九挑疳积,把孩子痛得声嘶力竭地叫喊,他的父母心痛得撕肝裂肺,院里的人听了也都很为这孩子的健康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