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限制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Lakoff提出来的一个语言学概念,指的是一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模糊限制语往往表现出程度、范围、数量等的模糊,或表现出态度的含糊和不肯定。有趣的是,在新闻报道中,恰当地使用这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不仅不会违背新闻语言客观、准确的表达要求,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语言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甚至使语言表述显得更加谨慎或者更为得体。  相似文献   

2.
解读新闻发言人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新闻发言人是指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新闻发言人与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存在紧密的联系,有利于增加政府、企业等机构与媒体、公众之间的信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概念及其建立 刘建明主编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对新闻发言人的定义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此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①这说明新闻发言人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直接结果,其根本目的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使政府的活动更加易于被普通民众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4.
余婷 《声屏世界》2007,(9):62-63
国际新闻频道是各国政府对外传播自己立场、观点和态度的重要平台,如中国的CCTV-9,美国的CNN International。这类频道的创办、节目的定位与设计、内容的选择都体现了鲜明的政府意图。近年来,全球国际新闻频道(或国际新闻台)数量激增,表明各国政府参与国际信息传播和舆论竞争的意愿日益强烈。  相似文献   

5.
朱楠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68-169
新闻究竟有没有情感?能不能有情感?新闻的基本要求是用事实说话,作者一般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会直白的抒发情感。那么,情感究竟该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新闻中?如何理解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以美国新闻史上的一篇新闻名作为例来探讨研究一下新闻该不该有自己的七情六欲。  相似文献   

6.
新闻发言人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新闻发布人员,其实质是一种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政府、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政府或部门回答记的提问。发言人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工作集体,从事材料的收集和了解情况等工作。同时新闻发言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合作沟通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7.
赵利 《军事记者》2010,(11):29-30
客观性与倾向性是新闻的两个重要特性。在新闻报道中。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关系看似对立的,其实是统一存在的。立场纯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而光有立场,脱离客观事实的也不是新闻。新闻倾向性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客观事实是记者表现其倾向性的基础,人们只能在事实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表现倾向性,而不能在新闻中脱离事实,随心所欲地表明自己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少企业、社会团体、甚至个人纷纷仿效政府机构、公职单位的做法,举办类似的新闻发布会,借以扩大影响,或使自己在某一有争议的问题上占据某种优势。由于这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新闻单位如何对待,可以说还很缺乏经验。但就现在已经出现的情况看,有些作法大有探讨的必要。现今,把由这类组织或个人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同政府部门公职单位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等同对待,是某些报纸,包括法制报纸在内,在这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不够妥当作法的主要原因。诚然,这类新闻发布会也能为报社提供很多很有价值的报道素材,或某些报道线索,我们应热情对待,不能轻易采取拒之门外的态度。然而,这类主动送上门来的新闻线索,同新闻单位通过派员采访和调查研究掌握的报道线索相  相似文献   

9.
政府新闻言论是指政府官员在公开场合站在政府立场向公众发布的能够代表政府意志和观点的新闻讯息,包括政要演说、典礼致辞以及在新闻发布会上的答记者问等等。由于媒体关注度不断升级,政府新闻言论逐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10.
新闻发言人的目的在于向社会披露政府信息或澄清政府立场,而不是刻意为政府自己说好话。再说了,为自己说好话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是这种自我评价究竟会有多少人相信呢  相似文献   

11.
郭林  黄鑫 《青年记者》2010,(6):30-31
政府新闻言论是指政府官员在公开场合站在政府立场向公众发布的能够代表政府意志和观点的新闻讯息,包括政要演说、典礼致辞以及在新闻发布会上的答记者问等等。由于媒体关注度不断升级,政府新闻言论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话语方式。本文从政府新闻言论的基本类型出发,结合中西方政府新闻言论的经典范例进行比较,意在探讨中西方政府新闻言论中话语方式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韦君宇 《新闻世界》2014,(9):261-262
马来西亚航班MH370失联之事引发全球关注,马来西亚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是人们获得关于MH370信息的重要信息源,通过多次的新闻发布,马来西亚在这之中建构了自己的国家形象。本文对该事件中马来西亚新闻发布的一些优点与缺陷进行了总结,并以此来探讨新闻发布会中的国家形象建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少企业、社会团体、甚至个人纷纷仿效政府机构、公职单位的做法,举办类似的新闻发布会,借以扩大影响,或使自己在某一有争议的问题上占据某种优势。由于这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新闻单位如何对待,可以说还很缺乏经验。但就现在已经出现的情况看,有些作法大有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国内外重大事件,重大思想性、政治性问题或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议论述,以表明新闻机构的立场和态度,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诞生为标志,用事实说话,其鲜明的栏目特色为世人所关注。新闻评论节目既是各家电视台  相似文献   

15.
盛勇 《新闻前哨》2014,(11):51-52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简短文字,它采用精炼的语言和美观醒目的方式,表达新闻的主要内容和新鲜内容,可以或隐或显地表达作者和编者的立场、观点和意向.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被问到官员和记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时,他表示,国家的政策需要通过记者传递给公众,而公众监督政府则是通过各方面。其中包括记者。他强调,政府官员和新闻发言人要适应今天这样一个媒体时代,要乐意或者主动地和记者接触,请他们来传递政府的打算;同时也要乐意地接受记者的监督,官员要修养他的新闻观或者媒体观。  相似文献   

17.
李华 《传媒》2000,(11)
由美国飘氏(Pew)研究中心和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杂志联手所做的一项新调查表明:40%的记者为了本机构的利益而故意回避或淡化某些虽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的报道。 调查表明:市场竞争的压力导致了新闻机构不愿意去报道一些被认为太麻烦或者太复杂的事件。这项调查涉及了206位记者和81个新闻机构主管人员,其中150人来自地方新闻机  相似文献   

18.
近来各地纷纷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如河南、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上述各地均将这一措施作为政府各类信息向社会公开的窗口,旨在保证政府信息的及时性和权威性.应该说,中国人对于新闻发言人并不陌生,电视里、报纸上时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或名字.有学者是这样定义新闻发言人的:"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9.
钱兵 《记者摇篮》2009,(12):24-24,87
新闻导向的表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显性导向,即新闻的内容表达了明确的倾向,立场鲜明,使人很容易分辨其导向是否正确;另一种是隐性导向,新闻的倾向不明确表达,而是深埋在新闻信息之中,向受众悄然传递和进行诱导,使受众在无意识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就接受了这些倾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生活在网络社会中。由于新闻的主要内容基本一致,为了使更多的用户浏览自己的页面,各网站发布了网络个性化的新闻评论。基于网络发展的新闻评论使得大众的观点、立场更加鲜明地表达,并影响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分析传统的与网络的新闻评论特点,讨论了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与发展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