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众创空间是我国实施“双创”战略的重要载体,提高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是推进“双创”战略的现实需要。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考虑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系统的关联特征,构建了两阶段混联网络DEA模型测度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然后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寻效率提升路径。结果表明:我国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整体效率全国均值仅为0.584,且至少75%的地区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整体效率在0.7以下,我国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分阶段来看,招商引资阶段、创业团队孵化培育阶段和企业孵化培育阶段效率均值分别为0.708、0.773和0.818;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活动各阶段的效率均受政府财政补贴、市场化水平、区域众创空间规模以及创新创业运营成本这4个条件的协同影响,并且这4个条件的不同组态构成了8条效率提升路径,并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市场驱动型”和“政府驱动型”两类模式。招商引资阶段适合“市场驱动型”提升路径,创业团队培育孵化阶段适合“政府驱动型”提升路径,而企业孵化培育阶段兼顾了“市场驱动型”和“政府驱动型”两类提升路径。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我国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水平,也能够为提升我国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2.
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创业孵化模式。高校众创空间对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推动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探讨将高校众创空间的功能定位为非盈利性的服务平台、人才培养的试验园区、开放式的资源集聚地、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中心,并从管理团队、管理制度、进退机制、运营支持等方面设计运行机制,从建设理念、虚实平台、师资队伍、文化活动等采取相应的策略,推动向GIS(群体创新空间)、“前孵化器”、PNP创业孵化器发展。  相似文献   

3.
“众创空间”是创新2.0时代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集合式概念,是由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组成的创新新创业服务生态系统。创新2.0时代,欧美国家正积极探索众创空间生态模式,逐渐建立起“创客空间+孵化器+智能化创新(Living Lab)”的垂直、多元化众创空间生态主体结构。相比之下,我国众创空间生态体系尚不健全,“孵化器”一元主导的结构模式明显,在众创空间发展模式、经营主体、功能绩效等方面与国外众创空间存在较大差距。创新2.0时代,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众创空间发展经验,布局社区化创客空间,建立创新创业智能化升级机制,延长创新创业服务链条,完善众创空间生态体系;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市场化改革,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中介组织,提升众创空间专业化水平,形成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多元化众创空间新形态,建立起中国特色的众创空间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发展的大背景下,需立足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因此,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在采用传统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科学合理测度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建立Tobit模型考察影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第一,2016—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综合效率整体上不太理想。第二,30个省区市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呈现波动式上升变化,效率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四大地区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全要素生产率逐年提升。第三,第三产业GDP占比、轻资产运营模式、技术市场发展水平显著促进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的提高,政府补贴则显著抑制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的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不显著正向影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本文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众创空间运营机构提供了实证依据,研究结论为政府出台创新创业发展政策和促进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的有效供给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众创空间作为孵化器3.0时代的创业服务平台,已逐步成为各地孵化培育新兴产业、规划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阵地,各级政府都力争把众创空间的发展模式与本地经济发展特色结合起来,以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分析众创空间的发展动态,探索和发掘众创空间的良性发展模式,对推动众创空间规范健康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速以及构建地区创新驱动新常态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众创空间的发展急需推进开放式、网络式、联合式、虚拟式的发展思路.众创空间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规模适度化与深度专业化,应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导向机制和立体的风险预警机制,集中资源对那些发展潜力好的众创空间进行扶持,更加有效地服务和支撑创新创业,最终为双创注入全新的活力和更强大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冯海红  曲婉 《科研管理》2019,40(4):168-178
作为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受到社会网络的显著影响,并与一般孵化器存的形成机理和运作模式在较大差异。本文从众创空间的行动导向出发,将社会网络解析为资本网络、市场网络、技术网络、专业服务网络、媒体网络和制度网络等六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研究影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模式差异化的关键社会网络因素。研究发现,行动导向下的多元网络协同治理决定了众创空间的创业模式,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对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模式有着差异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创客空间以项目为导向,通过提供真实学习情境,激发创客学习兴趣,推动创客间有效协作,提升创客创新创业能力。从情境学习视角出发,界定创客空间内涵,从领域、共同体、实践与工具四方面分析创客空间构成要素,探究构成要素从实践共同体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的演进过程,研究创客空间如何从动力激发、活动参与、支撑保障、反馈评价等四方面构建有效运行机制,提高创客情境学习效率。以南京创客空间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为创客空间创新创业情境构建与设计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为众创空间和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全民创新创业出现新局面。西部地区众创空间的发展数量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筹集资金困难、区域发展不平衡,高层次人才短缺等短板和问题都是影响众创空间孵化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新的挑战和机遇下,研究西部地区众创空间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路径、策略和机制,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重要方式,也是营造社会发展创新创业氛围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构建大众创新创业体制和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返乡创业人员普遍面临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等瓶颈问题,推进创客创新驱动新农人创业成为一条重要路径。基于多案例信息挖掘,分析了创客创新驱动新农人创业机制,提出驱动发展的平台模式、联盟模式、基地模式与孵化模式,并比较分析了驱动发展模式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全面推进实施城乡创新创业发展的队伍专业化、路径合理化、服务生态化建议,对推动城市创客创新成果聚焦实体经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村农业产业升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推动我国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是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对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国民竞争力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探究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机理,进而剖析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包括众创驱动、众包驱动、众筹驱动、众扶驱动;并通过机理分析从制定布局规划、优化发展模式、聚集创业资源、整合金融资源4个方面提出我国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以经科技部备案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的82家上海众创空间为研究样本,识别创业生态系统视角下不同类型众创空间的运行模式。研究得出创业生态系统视角下六类众创空间运行模式的组成和影响机理;并得出创业生态系统视角下六类众创空间运行模式中,不同的创业过程对应的创业环境有共性也各有特色和不同点。基于此,为众创空间的建设运营、创业主体选择入驻众创空间的类型和政府的创新发展规划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紫微  黄杜鹃  胡登峰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236-2245
本文结合探索性案例研究法与Stackelberg博弈分析法,针对复杂硬件产品化与创客项目化,研究众创空间协同硬件创客创业的过程控制机理及协同参与度。主要结论有:(1)探索性案例发现众创空间协同硬件创客的发生过程存在着一条精细化分工的创业过程控制路线;(2)Stackelberg博弈得出众创空间协同硬件创业存在整体效应并具有充分必要性,可有效增加硬件创客的产品定义精准度,解决硬件创客供应链和渠道整合的关键资源痛点;(3)众创空间存在一个合理的协同度,并且是硬件创客的关键资源投入和产品定义能力的反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当众创空间把握合理协同参与度,以协同创业的整体效应来控制精细化的硬件创业过程,可成为硬件产业链资源协同共享的创业新范式。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众创空间现状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新常态下,调动普通大众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口红利再次发力的重要途径,众创空间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众创空间是一类新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针对早期创业、满足了网络时代大众创新创业的新需求,并且具有开放和资源共享等特征。梳理我国众创空间数量与分布、发展模式以及各地方支持政策,并对国外典型众创空间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众创空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互联网应用、数据库建设、创意设计等十个领域的多家众创空间负责人、运营团队、入驻创客、创新团队调研显示,众创空间行业发展呈现"一横一纵一圈"的立体发展趋势,并且成为传统企业探索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众创空间正在成为城市创新创业网络平台,未来或发展成为一种新兴产业类型.然而众创空间行业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对接不足、政策支持不精准;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与国际创新资源衔接不足及集成创新和关键技术创新困难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建议众创空间行业发展应沿着协同、效率、集聚、对接的生态学路径前进.  相似文献   

15.
乌仕明  李正风 《科学学研究》2019,37(9):1626-1631
双创政策带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众创空间发展。本文探讨了在双创政策下科技企业孵化器转型为众创空间的机制与动力。文章以为我国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实地案例考察、访谈,分析其设立众创空间服务的背景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边探索传统孵化工作转型的可能性,一边把握了双创政策与创客群体契合的优势,展开了众创空间的探索业务。自下而上的草根的理念,打开了创客与创业家的交流,为科技企业孵化转型的机制奠定基础,基于制度的创客运动本土化,则提供了转型的动力。从孵化到众创转型,快速地外来的创客运动本土化,同时也丰富了既有技术孵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利用CSSC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以“众创空间”或“创客空间”为主题的422篇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图谱分析等,分析国内外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和热点及其异同,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国内外学者之间的合作较少,仅有少数学者间形成合作团队但涉及领域较窄;第二,国外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快速增长期且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文献数量仍在迅速增加,而国内经历了起步期、迅速增长期、缓慢下降期,文献数量增速放缓;第三,国外研究热点聚焦于“创客空间+技术孵化”“创客空间+教育”,而国内研究热点聚焦于“众创空间+教育服务”“众创空间+创新创业”“众创空间+绩效提升”;第四,国外研究的前沿方向是教育、硬件DIY、工程教学,国内则是生态系统、绩效评价、创新创业、高校众创空间等,但国内外研究都向众创空间的实践性结果迈进,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创新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17.
众创空间用户即创客的入驻和持续参与,是推动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梳理国内外众创空间及其持续使用的相关研究,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视角,构建一个创客持续使用意愿形成机理的研究框架。研究表明:众创空间作为一个复杂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系统,通过为创客提供经济型、技术型、社会型和政策型创新创业服务,影响创客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进而影响创客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此外,创客不同的因果定向特质——自主定向、控制定向和非个人定向与众创空间的服务交互作用,最终影响创客的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18.
刘志迎  武琳 《科学学研究》2018,36(3):569-576
摘要:随着创新民主化时代到来,国内外兴起了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新型组织形式,尤为引人注意并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地的众创空间或创客空间受到理论界关注,也在实践中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创新创业理论,回溯众创空间研究起源,系统解读众创空间产生与运行的基本原理,试图在理论上探寻研究众创空间的切入点或理论支撑,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众创空间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众创空间的组织者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基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CSSC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以"众创空间"或"创客空间"为主题的422篇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图谱分析等,分析国内外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和热点及其异同,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开展合作研究少,仅有少数学者间形成合作团队但涉及领域较窄;第二,国外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快速增长期且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文献数量仍在迅速增加,而国内经历了起步期、迅速增长期、缓慢下降期,文献数量增速放缓;第三,国外研究热点聚焦于"创客空间+技术孵化""创客空间+教育",而国内研究热点聚焦于"众创空间+教育服务""众创空间+创新创业""众创空间+绩效提升";第四,国外研究的前沿方向是教育、硬件DIY、工程教学,国内则是生态系统、绩效评价、创新创业、高校众创空间等,但国内外研究都向众创空间的实践性结果迈进,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创新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创客空间是发展迅速的创新创业资源整合平台,是创客空间的重要形式。在研究图书馆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平台运作模式、利益主体构成及其协助模式的基础上,借助博弈论方法与工具探究创客空间创新生态系统多方利益分配的问题。结果表明,创客主体以生态系统协同为依托,通过创客空间搜寻与对接企业资源的收益优于自行搜寻与对接模式,而创客空间、政府企业的收益则在于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