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西安地区用人单位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比当前民办院校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现状,得出目前民办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结论,高校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据此,提出了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思路,以期高校的人才培养更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西安地区用人单位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比当前民办院校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现状,得出目前民办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结论,高校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据此,提出了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思路,以期高校的人才培养更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3.
吕雪 《科教文汇》2014,(28):130-131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流的需求与日俱增。翻译处于跨文化交流的前沿且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国内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并不理想,专业合格人才缺口巨大。本文探索了一种新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坊”式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处。该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动态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对于现行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G I S专业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及目前GIS教育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四方面建立G I S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满足社会对G I S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刘阳  杜松华  禤欣 《科技风》2023,(24):120-122
新文科建设及数智时代的背景给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创新融合”发展模式适合数智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在发展理念、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以期为我国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各高校应转变人才培养的观念,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改变之前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提出"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而且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让有志于从事研究工作的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保证教育质量的指导性文件,随着社会对法律文秘(速录)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需进行调整和完善.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当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建议,并创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环节,实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保证教育质量的指导性文件,随着社会对法律文秘(速录)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需进行调整和完善。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当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建议,并创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环节,实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19)
机械设计专业是高校的重点专业,对机械设计人才培养有着关键性作用。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机械设计认真对待机械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不足,并积极创新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机械设计人才。本文在分析高校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高校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康满春 《科技风》2023,(3):121-123
“双一流”高校建设既为地方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农业水利工程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前景、现状以及困境的综述和探讨,有助于深化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认识,并进而探索满足地方及区域农业水利需求的农业水利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徐飞 《情报科学》2021,39(12):179-186
【目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进行挖掘与共享利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振兴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过程】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文献数据库中2003-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从 研究现状、研究力量、研究热点以及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研究趋势。【结 果/结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研究成果的数量增长势头明显,研究主题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文 化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创新/局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表明 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频次较少,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关联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及其政策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考察了科技人才激励的国际经验。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度强调政策的目的性,而忽略了科技创新人才特殊的动机与需求,因此本文在吸收相关理论和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和政策完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国家启动实施了“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的“2011计划”,开启了协同创新政策的国家意志。知名高校由于其各方面资源优势突出,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而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中流砥柱的地方高校,由于其实力问题始终都没有形成适合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极大的制约了我国人才的培养质量,制约了地方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转型发展的客观性与迫切性,基于普适计算与信息链理论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其它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我国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立伟 《科教文汇》2013,(22):30-31
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是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目标的完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材的建设与创新。现在的普通高校教材,在结构上还是把学科知识作为核心,已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了。高校教材建设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把创新与特色,满足学生需要作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独特的创新精神是推动一个人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对于艺术设计行业而言,创新是成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必须要拥有的能力。本文基于当前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情况,结合艺术设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对艺术设计创新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茹意 《科教文汇》2020,(8):164-165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保障,因此,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外语人才数量与质量需求明显增加。本文以衡阳开放经济发展为大背景,指出现阶段衡阳开放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并对人才联合培养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衡阳开放经济发展提供外语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7.
董效康 《科教文汇》2021,(12):130-131
以旅游文创产品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德才兼备的旅游文创人才的培养。基于此,该文认为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旅游文创人才培养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通过融入课程思政、推动学科融合、强化产教融合以及加强文化熏陶等方面的论述,对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旅游文创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董坤 《现代情报》2015,35(2):12-17
针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组织方法的不足,提出一个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语义化组织框架。通过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描述模型,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元及其关联关系的语义化描述,在其基础上,基于关联数据所采用的RDF模型与链接机制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元以及知识元之间关联关系的语义化整合与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旨在为推进公共图书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网上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深入了解福建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推进策略。[结果/结论]提出明确社会定位,发挥自身优势;结合馆情,合理分工;克服非遗局限性,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制度与政策;联通读者,"活化"非遗等推进公共图书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国家对高水平人才有更多的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该文从产学研结合的角度对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分析了当前人才需求现状,构建了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案例展示,旨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效解决智能制造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为培养优秀的智能制造行业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