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小学数学课堂文化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其核心是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当前,要超越"权威独断",追求"师生对话"的课堂文化形态;要超越"工程思维",追求"农人情怀"的课堂文化生态;要超越"知识本位",追求"以生为本"的课堂文化质态。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厘清"为什么要贯穿"和"如何把握与理解"的基本问题;在思维转换上实现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理性世界与生活世界、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人价值取向的融合与对接;在方式选择上做到因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为大学生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注入"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教育发展不可能回避价值取向问题。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明确其价值取向。历史上出现的经济取向、政治取向和教育取向的各种流派,各自偏重"精英"与"大众"一端。我国高中教育的价值选择也应当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超越"精英"与"大众"之争,在整合经济、政治和教育取向的基础上探寻自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张天翼的文学创作放在30年代特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下,从他的创作在克服初期"革命文学"作品注重宣传价值而忽视审美价值的偏差,推动左翼文学创作走向成熟;探究和剖析"国民性",透视民族文化心理,达到"惊醒国民"的目的:独辟蹊径、劲捷明快、泼辣豪放的讽刺艺术风格;和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拓者,为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了张天翼及其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16,(1):109-111
对滁州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利益化"和"自我化",原因主要有高等教育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互影响以及来自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要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取向;设立就业心理咨询机构,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有效开展"三个课堂"一体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的政治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 ,但它的文化价值取向无疑带有鲜明的民族性 ,是中国民族文化在当代的必然选择 ,是危机关头的忧患情结、处世与思维中的贵中守和的中庸原则、与其它民族关系上的博大容纳精神、政治文化上的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的凝点。  相似文献   

7.
"文以载道",是语文教科书的基本特点与重要使命。聚焦价值取向,基于四个维度,即场域取向、人物取向、道德取向以及政治取向,比较研究民国"开明版"与当代"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可以窥见我国语文教科书历经70余年其价值取向变更的基本图景。这一变更的特点既表征为超越时空的稳定,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革新。这些透视,将为我国未来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之基本格局的构建提供有益观照。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心理、政治价值三个层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导,以民主法治观念为核心内容,以人为本、以社会主义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公民政治文化,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精髓、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成果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的政治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的。它的文化价值取向无疑带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我们民族处世与思维中的贵中守和的中庸原则、与其它民族关系上的博大容纳精神、政治文化上的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的北纬点,即是中国民族文化在当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无论在创作上,还是在评论上、在理论研究和教学上,都回避不了其中蕴含着明显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取向。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当今世界各国的文艺,由于其阶级属性、地缘政治、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在价值选择与价值取向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我们要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学自觉意识启蒙于屈原、宋玉,开端于汉大赋的创作,汉赋的出现标志着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自觉地发挥学的社会功用,使学为社会服务;汉赋与经、史、哲分家,成为独立的学作品,有一定的创作理论,有些辞赋家终身以辞赋创作为业,形成了一批专业作家。  相似文献   

12.
历来都认为汉代的诗歌创作成就很低,尤其是四言诗的创作更是处于衰落之境.从两汉四言诗的传衍方面着手来阐明四言诗体在其他文体中的运用,发现大量四言的韵文韵语存在于辞赋、骈文以及颂、赞、铭箴、碑诔等应用文体中,各具特点并影响着汉以后许多文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题材选择是魏晋诗,赋关系的重要方面,建安时代,以提纯学创作内容的学性和凸显学自身抒情功能为特征的体演进意识,与“雅好慷慨”的时代精神相交汇,使诗、赋创作以强烈的主观抒情性为统摄,题材趋同现象普遍、突出;魏晋之际,诗、赋创作的趋同现象仍然存在,而同题创作中衰,更为重视诗、赋题材之“异”;太康作家更为自觉地选择诗、赋题材,对“诗缘情”、“赋体物”有了更深刻的体认。  相似文献   

14.
赋是中国文学独有的文学样式,赋体叙事研究随着赋体文学研究的复兴而逐渐发展,也是赋体研究逐步深入的重要表现。综合学术界相关成果,可以看到赋体叙事研究在其文学体式影响、汉赋、唐赋及俗赋等若干点上有了初步成绩。以赋的文学成就来比照,汉赋叙事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尤其显得不足。  相似文献   

15.
汉代的辞赋品评,是真正意义上的对作家个体美文创作的文学评论。虽然政教价值观仍合理地得以延续,但它主宰文学批评的局面巳被打破,审美愉悦价值正式得到承认;赋家品评定位中的唯美倾向和辞宗赋首的推出,搁置了政教批评坚守的原道、宗经、征圣的旧准则,确立了文学自身新的审美范型和新的传统;对创作主体的情感、个性、才情以及审美把握世界的心灵妙奥的关注。是文学观念向着文学本体进一步深化的重要体现。所有这些理论景观,都标志着文学的独立自觉。并昭示着魏晋六朝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汉魏六朝是中国韵文文体的唯美演进期,其时赋体风貌的演变体现出文学自觉时代所独具的特征,即大赋的宏伟富丽,小赋的灵动整练,俳赋的浏亮骈俪。此一时期艺术质素迅猛成长而内容质素相对滞后的唯美化倾向,为唐宋文情并茂的理想文体风貌之形成作好了艺术上的准备,并留下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济慈颂诗中精彩纷呈的通感意象在整体上构成了一个个通感群。对这些通感群的文体学研究方法的介入,不但可以发现一条从前景化文体功能到陌生化文学理论形成的诗歌审美之路,而且有助于揭示济慈诗歌美学的魅力,并对现代诗歌的创作和欣赏带来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代文学不仅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明确的区分与认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而且形成了文学专业文人与创作队伍,明确了创作的动机,重视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及创作的价值,在各类文学体裁上有了重大的发展,标志着汉代文学已达到“自觉”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创作个性是作家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独创性。韩东青年题材小说以其在语言、题材、文体精神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化”享誉当代文坛。他在边缘处的深度叙事、对个体经验的剖析书写、对“存在”的追问都使他的小说具有了独特的创作个性与丰富的可言说性。  相似文献   

20.
枚乘《七发》开创了汉大赋这一体式,是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直接祖先。但枚乘的《七发》背后还存在着古老的师承,司马相如的作品却脱离了上古文学传统,确立了汉赋的表现世界,标志着汉赋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