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理性与非理性在历史长河中相辅相成,虽然理性与非理性的定义尚未明确,但狄更斯通过构造极限环境诠释了理性与非理性,表现极限的情境以及处在这种情境中的人的反应。在极限环境中,马内特医生选择了理性,代表着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而德伐石太太则选择非理性,代表着对于仇恨的极端信奉与践行。虽然理性与非理性的研究并未完善。但是《双城记》已经通过极限环境为人类于理性与非理性之中的选择与存在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分析,针对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决策、问题、策略、集体与个体、权力、环境、动力和形式等一系列相关问题逐一展开分析,指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一直处于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之中,并且认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将会一直在理性与非理性的相互制衡下发展。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的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社会冲突渐成当今社会常态。如何把社会冲突控制在适当的秩序范围内,实现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西方现代社会冲突理论主张辨证地看待社会冲突,为我们重新认识社会冲突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视角。理性审视社会冲突并建设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努力发挥社会冲突的正功能、消解其负功能从而实现国家与社会长治久安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期盼。  相似文献   

4.
王颖 《职大学报》2007,31(4):99-100
人类决策是一个复杂的理性和非理性过程。有限理性模式是基于一种假设,即时间,资源和智力能量是有限的。因为这些局限性,人们往往依靠简单的规则,利用环境结构采用快速节俭启发式的策略,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是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群体的不同组合也会对个体产生决策压力,择偶的过程既是一个理性过程,也是一个基于情感和社会进程的非理性过程。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基石之一,也是马克思毕生的两大发现之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使人们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科学理论为指导,有了正确的认识方向和认识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发展动力系统是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多维交叉渗透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概括起来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科技。本文将结合马恩经典著作从上述三个方面具体阐述社会发展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6.
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贯穿着人类生活的始终。大学生是社会中坚力量的后备军,他们是否具备理性消费观存在重大意义。为帮助其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文章主要从消费主体的自身特性、消费行为的社会因素、消费心理的外部引导三个维度出发,浅析非理性消费观产生的原因,以期针对性地改善部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庄子》对于审美高峰体验的论述十分精辟,但它又因在语言表述上经常排斥社会理性,而为后代纵欲者提供了非理性沉迷的口实;审美的高峰体验只有与社会理性精神高度整合,才有可能使人类踏上真正的审美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方古代艺术中,人类才真正开始自觉地理性地去认识和反映人的自身。对人的自身的认识和反映主要是理性意识和宇宙意识。理性意识确立了人的社会角色意识;宇宙意识对宇宙的永恒进行了深入地思索和探求,也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相似文献   

9.
理性是思想与对象同一,非理性则与理性悖逆。理性以外部对象为思想内容,非理性则以自我需要为思想中心。理性与非理性不是平行并立,互不干扰,也不是渭分明,各行其是,而是相辅相成,各有自已的功能和作用的。失却理性和失却非理性,都会导致精神危机。在精神世界中,不存在纯粹的理性活动,也不存在粹纯的非理性活动。当代西方的非理性主义,是把非理性当作世界的本源,它是个人中心主义的一种思想体系,与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非理性现象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0.
封孝伦先生在《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一书中强调“美是人的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并把审美中的非理性因素摆到应有的位置上,这是对强调理性的“实践美学”的超越。实践证明,审美中不仅有理性因素,而且有非理性因素,甚至有时非理性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因此,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没有过时,而被当代精神生理学证明是科学的。强调审美中的非理性因素,对于抗击理性主义的重压,恢复人性的完整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竞技与游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和方法,确立游戏为竞技起点;以人和社会发展阶段学说为理论根基,阐释各时期竞技发展的主导理性和本位特征,即第一阶段:信仰理性下的群体本位特征;第二阶段:工具理性下的个体本位特征;第三阶段:反思理性下的自觉类本位特征,并阐明自由是竞技自始至终一以贯之的内在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奥运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段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在百年的奥运长河中,无不时刻体现了奥运体育文化和教育。奥运文化的本质是人本文化。奥运体育文化即人的文化,无人则止。体育文化是把文化融入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推崇人性化管理,实现体育文化和运动员同生共存,共同发展;奥运体育教育提倡人的和谐发展,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体质、精神、品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解释学方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武术理论和价值、教育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教育理论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进行解读。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武术教育的需求,这也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尤其处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其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低下,因而人们迫切地呼唤学校予以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这中间也包括致力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武术教育,以便使之奠定以满足学生现实需要、释放武术教育功能和实现武术教育价值为内容的基础,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中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广泛传播对整个现代社会生活发生着巨大影响,它不仅对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其他文化不可代替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体育运动为人格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会;第二,现代体育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三,现代体育运动的竞争性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精神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社会建设思想即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从人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实质出发,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动力、核心等问题,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建设理论。找到实现人自由全面与解放的钥匙。在今天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马克思的社会建设理论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反思文学"思潮承继了鲁迅的理性品质和敢于直面人生的精神,对文革及更早的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大胆的质疑。另外,"反思文学"和鲁迅在对人及人性本质的探询上存在诸多暗合,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爱情的反复诘问、对自我的深刻解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今天,在人文精神逐渐衰落,知识分子愈来愈被有机化而丧失了批判的锋芒,知识不再被视为探索真理的武器而是买卖的资本,以及知识分子的"自救"与"救世"成为普遍关注焦点的社会转型时期,强调屈原人格范示于当代社会的实践,对于当下知识分子的人格重建与走出精神困境也不无启示意义,对于我们民族也具有无可估量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体育消费目标市场选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转型时期收入分配的特点,结合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对体育消费进行目标市场选择,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发不同收入群体的体育消费,促进我国体育消费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9.
历史时期举世各国之经济社会发展的史实表明.地理环境.首先是自然地理环境加上由之衍生的人文地理环境对于人类从事基本经济社会活动的城乡市场以及城乡市场网络结构之形成与发展演变起着重大的基础和支撑作用。据此,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论述其地域范围、区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基本特点以及历史时期主要因人为开发导致的一些生态环境变迁趋向.以期为当今这一地区完善城乡市场结构与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提供基本背景及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