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论宋代<<调笑>>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代《调笑》词有独特的体式,与唐、五代《调笑》迥然不同,它以女性为抒情主体,以男女之间的相爱相悦、相思相别为主要内容。它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是唱赚的早期形式。诗词文三者结合的样式,注重对人物情感心理的刻画,使它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它与通俗曲艺接近,但又追求“雅”的风格。宋代《调笑》词集中于北宋,这既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与苏门文人集团的参与创作相关,也是其自身的发展、变化使然。  相似文献   

2.
文人词之所以能在中晚唐走向兴盛,虽与外部因素的强力推动有很大的关系,但主要是文学自身不断发展演进的内因造就的。诗歌在盛唐时期极度兴盛至中唐以后难以为继,为词体的渐趋兴盛创造了契机;中唐之后诗体的词化趋向为文人词的发展兴盛铺就了一条便捷的可供借鉴之路;词体之渐兴也是其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  相似文献   

3.
咏物词的发生与词的兴盛基本同步。咏物词的总体创作情况从数量上看与唐宋词的发展也基本同步。但是,作为一种成熟的创作类型,咏物词与整个词史的发展却不是同步的。也就是说,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咏物词的出现,较之最优秀的唐宋词精品的出现,要滞后许多,咏物词创作观念和审美理想的确立相对滞后于词史之演进。  相似文献   

4.
正《大江东去与晓风残月》是《我的母语课》六年级的一个主题阅读单元。由《忆江南》《调笑令》《乌夜啼》《西江月》《念奴娇》五首词组成。笔者进行了如下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本单元五篇词,读出“婉约派”词与“豪放派”词的区别。2.了解每篇词的大意及写作背景。3.抓住词中的景物仔细体会,知道“有什么样的景就有什么样的情”。4.知道不仅同一词牌所填的词  相似文献   

5.
歌舞戏转踏与《调笑》在宋代关系密切。《调笑》是宋人写作转踏最为常用的词调,转踏从南宋开始式微,《调笑》词保留了作为转踏歌辞的痕迹,同时又有变化。关于《调笑》和转踏的离合这一具体问题,如果以歌舞戏为本位,得出的结论似乎是《调笑》离开转踏单独发展,离散了音乐先天赋予它的形制,割裂了与音乐的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戏剧性;而如果以词为本位,得出的结论或许就是《调笑》接受了转踏赋予它的某些特征,为词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即使在后世已经不再与歌舞相融,也启发了词体的某些新因素。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正恰恰从反、正两方面显示着《调笑》与转踏离分之后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欧阳炯所撰<花间集序>当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词论,其中所揭示的花间词人共同的风格倾向、词体特点,唐以来词的演进发展、温庭筠在花间词坛的地位等,具有弥足珍重的词学思想史和文学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节气词是时间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上古时期是二十四节气逐渐形成时期,节气词有一个产生和发展、完善的过程.最早的节气词见于<尚书·尧典>,春秋战国时期是节气词逐渐发展、丰富的时期,到了西汉时期,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最终确定下来,与现代通用的二十四节气名完全相同了.  相似文献   

8.
董希平 《天中学刊》2005,20(3):75-81
中唐是早期词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彼时的文人词作者皆为声名卓著的诗人,尚无专业的词作者出现;其时的文人词与诗没有明确的界限与分野,演唱实践中诗词并用、难分彼此,词尚未成为独立的文体;词在意境、取象、表现情感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中唐诗歌的特点.可以说,中唐词是诗歌影响之下的诗人之词.对于中唐词这一特征的考察,揭示了诗歌对于早期词发展的影响以及早期词体建设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银魄,银魄,留照寻常巷陌。”面对秋夜皎洁的夜空,我想起多年前所背的《调笑令》一词,在纸上仿写着留下一笔。想起多年前与婉约词的相遇,解脱与舒朗之感又一次将我从琐碎的忧虑中解放了出来。我最早背的风格婉约的词是李煜的《忆江南》,当时我六年级,父亲要求我每天背一首《白香词谱》里的词,那时的我稚气未脱。我很早就对古代战争痴迷,便常常端详“将军夜引弓”的雄姿,哀婉“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  相似文献   

10.
在宋元话本中穿插诗词,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是俗词的运用,更是具有典型的艺术特点,并具有一定的地位及影响。在词的发展达到鼎盛、雅俗之辩达到理论和创作成熟的时期,话本中俗词的运用,又为雅俗之辩的演进、融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解缙是明初的才子,他的诗创作极具个性特色,在当时的坛独树一帜。他的政论直抒胸臆,气势充沛,风类似贾谊,人物传记叙事简洁,描摹生动,深得太史公笔法。他在诗歌创作上推崇盛唐,诗风豪迈不羁,想象丰富,富有激情,类似李白,表现出诗人不凡的抱负与傲世才华。  相似文献   

12.
在中唐的文坛上,柳宗元诗文自成一格别具风韵。本文试图从柳宗元的生活经历、诗文创作出发,管窥其大致的心路历程和情感轨迹,即从盛唐诗人的自信到中唐诗人的自适再到晚唐诗人的自伤,并由此揭示从盛唐到晚唐文人心态的历史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宋人传奇因为不如唐人小说之华美而且道学气息浓厚,而常常为人所诟病。其实宋代传奇也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和意义。由于作家队伍、士人心态、题材来源、创作手法、语言艺术的不同,宋代传奇在创作动机、思想内容、艺术格局、审美情趣等方面相对于唐代传奇有了重大变迁。我们不应该忽视宋代传奇。  相似文献   

14.
晚唐五代词人孙光宪的花间别调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别具一格,实为创新。在艳情题材之外开辟出诸如咏史、咏物、边塞、农村、风物的创作新天地,在柔媚风格之外表现出阔大旷达、清疏秀朗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镜花缘》的叙事方式在借鉴继承《红楼梦》等古典小说的基础上,也具备自身一些典型特征,主要是通过几组关系体现出来的:一是天庭与人间的异域同构关系;二是女性与男性的性别视角关系;三是以李唐为代表的正义与以武周为代表的非正义之间的对抗关系;四是以中土为代表的文化正统与以唐敖(唐小山)游历空间为代表的异化文化的批判关系.这几组关系的构架,是统摄于李汝珍的三种创作动机之下,追步于史笔,针砭世道人心,以文为戏.  相似文献   

16.
晚唐五代词人孙光宪的花间别调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别具一格,实为创新。在艳情题材之外开辟出诸如咏史、咏物、边塞、农村、风物的创作新天地,在柔媚风格之外表现出阔大旷达、清疏秀朗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启”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唐代受到“文章盛世”的影响,不仅在作品的数量方面超越了前人,而且内容涉及的范围也很广阔,已与魏晋之时这一文体的用途有很多不同。通过对《文苑英华》等文献资料的考察,论述了唐启的分类,分析了唐启在唐代历史中的大致面貌,通过援引一些唐启的代表文本,归纳了它具有的文学特征和社会功能。唐代以后,“启”类文体的创作呈衰退趋势,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应归结于历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宋词叙事现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词中客观存在着值得注意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叙事现象”。宋词叙事性作品从题材内容看,有咏史、纪游、写人等几种,而数量最多、质量较好的是爱情故事和重要时事。联章体、词加序、用典、纪言、截取典型片断等,是宋词叙事的常用手法,而其创新主要在于利用词的结构特点,精心谋篇布局,使故事的叙述错综变化、委婉曲折。宋词叙事既是对唐五代词的继承、发展,又有更为深刻的原因:文艺观念的变革和诗史意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19.
宋代及其以后的时代是中国平民化修族谱的时代。从现存的族谱序可知,南宋后期以来,江西地域的宗族撰写了大量的族谱。这种平民化族谱修篡的兴起,与唐代中期以来大量中原移民进入江西生存繁衍有着极大的关系,移民的后裔们特别渴望记述祖辈的源流、事迹与优良品德,对于平民化族谱修撰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初时期,当大多数诗人追随梁、陈宫掖余风,沉溺于歌功颂德,应酬奉和之时,田园诗人王绩、民间诗人王梵志以平易率真,自然淳朴的诗风,拔于流俗之外,别具一格,为初唐的浮靡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为中国诗歌的通俗化以及唐诗异彩纷呈的艺术性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