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中报     
一次特殊的奖励○朱帆在我的军旅生涯中,获得过不少荣誉,但是让我珍惜和感到难忘的,还是班长给我的一次特殊“奖励”。就是这次特殊的奖励,改变了我的命运,也让我永远和班长保持着一种割舍不断的战友情谊。我的班长是一位城市兵。分到他手下,的确是一种幸运。那一年我们分到营部的共有10名新战士。也许是班长希望他的兵青出于蓝胜于蓝罢,他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在这种条件下,为了调动我们这群新兵的积极性,他实行了一个并不正规的“班嘉奖”,每月评选一次。尽管这是最低层次的表彰,但我们10个新兵还是挺当回事的,都希望能够获得第一个“…  相似文献   

2.
方力钧是我想念最多的一个朋友。其实我只写过一篇关于方力钧的稿子,有时太近了反而不知道写什么,而且我又不会象那些艺评家那样评论他的画,说他“玩世”或者“泼皮”,而且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我以为是为国争光为人类造福,对我却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我读过他的“艺术手记”,其实那“手记”在别人看来好象跟艺术没大关系,说是全是人与人的关系;我也看到过别人的文章里援引“手记”,每当这时我都想发笑——因为我觉得他的“手记”象小学生作文,稚嫩得能掐出一把水来,而引用者居然还真把它当一  相似文献   

3.
1 我走近巴赞,渐渐的,花了将近十年的时光。为什么1981年,我第一次到巴黎进行学术访问时,没有去见巴赞,而直到1988年第二次访问时才与他谋面? 1981年的那次访问,我在各方面都受到法国外交部文化司的特殊优待,在学术上,除了给我一张自由出入卢浮宫进行参观的“绿卡”外,还根据我所提出的名单,安排了我与文化界名人的会见,  相似文献   

4.
同桌     
我的同桌故事多,我的同桌真快乐。可不是,每天他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好像每天都吃了“开心果”似的。他喜欢唱歌,是个名副其实的“追星族”,每天都搅得我心神不定。可当我有一次无意中发现他的记事本时,才觉得他其实并没有那么疯狂。他把许多歌词改了改,变成自己想说的话。他这样锻炼自己,有什么不好吗?尤其是他的一句“我喜欢音乐是为了陶冶情操,让我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原来他和其他歌迷不一样。他在狂热中没忘记自己是谁。从那以后,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听他唱歌,我们成了不错的朋友,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和他接触多了,…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我到北京市海淀区采访,在一户菜农家里吃饭。餐桌上,摆着几样菜,都是当时市场上缺少的。我问:“你这鲜菜从哪儿来?”他说:“自种的——我是专种‘冷门’菜。”他进一步说:“别人都种大白菜时,我种的是细菜;当众人都种细菜时,我还适当种些粗菜。这样,拿到市场上就成了热菜,卖  相似文献   

6.
画中有话     
“我现在已经不踢球了,因为我自己就是个球。” 马拉多纳来到中国时这么说。阿根廷媒体说他胖得都爬不动长城了。他的一名随从也说,“马拉多纳是足坛的卢西亚诺·帕瓦罗蒂,我指的不是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地位,而是指他们不可遏制的肥胖,连走路都没形了。”  相似文献   

7.
所谓短册,是指过去日本人用来写和歌或俳句等的一种窄长条厚纸。两年前,我在日本进修时,常听说“短册”这个词,但开始时我不知道短册在出版界为何物。有一天,我与讲谈社的一位部长一起到池袋的一家书店参观,发现陈列在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里都夹有一张细长的厚纸。当我询问那位部长为何所有书里都要夹上一张这样的纸条时,他告诉我说,“这就是短册”。接着他向我详细地介绍了短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迂回采访     
战士小柯经常做好事不留名,多次被评为“学雷锋标兵”,笔者慕名前访,结果吃了“闭门羹”。原因是他不愿被宣传。听说他爱好打乒乓球,于是,我便找他切磋技艺。五局下来,我对他说:“你干什么都是默默无闻的,没想到你的乒乓球打得这么好。”找准了“突破口”,话题顺势切入正卷,在其不知不觉中我获取了所需的素材。当我拿着写出的稿子请他审查时,他连呼“上当!”无独有偶,我采访小牛时也遇到类似情况。小牛钟情于缪斯女神,在报刊上发表了五十多首诗歌,被干部战士称为“连队小诗人”。当我去采访他时,他毫不客气地把我拒之门外。正面进攻不行,我就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一直苦练都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冲到起跑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他撑  相似文献   

10.
4月27日,里根总统在中国访问的第二天,我在下午四点多到长城饭店参加美方在新闻中心举行的“吹风”会。“吹风”开始之前,我同美国一家地方报纸的记者闲聊。他告诉我,在到达北京以后的一天多时间里,他已经发回去四篇稿子了。当我问他参加了哪几项采访活动时,他回答说:“除了昨天下午的欢迎仪式外,别的采访都没有参加,因为我不在那几个‘普尔’里。”  相似文献   

11.
我与505征文     
505胜过“偏方”今年春季,我原在部队的一位老战友老李,从咸阳来看我,见面后,却使我大吃一惊。几年不见,人变得胖了,也精神多了。我几乎不敢相认了。他在部队时,胃病比我还严重,1.75米的个头,却瘦得只有120多斤,因此大家都叫他“李排骨”。我问他的缘由,他说是用一个“偏方”。我问什么“偏方?”他却解开了衣扣。让我瞧。咳!原来是只505神功元气袋。说实在的,我一直对它没有产生兴趣。但老李的变化使我信服了这神袋子。  相似文献   

12.
朱佑宝  彭影 《兰台世界》2013,(12):137-138
朱载埔在音乐、数学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尤其是他发明的“十二平均律”,对世界声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主要通过对朱我堉人生经历的介绍,分析这种特殊经历以及一些特殊人物对他音乐律学成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93年夏天,当我第一次看见白岩松在电视上露头时,心里当即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抵触,他那张硬梆梆加紧绷绷的脸实是既严厉还不好看,于是心里顿生偏见,接着又看了几回电视仍然觉得他很不顺眼,于是想也没想随笔就在南方一家大报上点着名把他恶损了一通。眼光浅的人还不只我一个,还另有一位外地观众也跟我一样眼浅,他当时一见白岩松在“东方时空”露头,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把一张明信片寄到白岩松手上,上面这样写:“每天早上都看见你那张哭丧的脸,之后弄得我一天心情都不好。”一个初登电视门槛的毛头小伙,心里哪受得住这般…  相似文献   

14.
卜卦记     
考试在即,大家都忙着备考,惟有不把功夫下在平时而临考前急来抱佛脚的王林(化名)有些反常:仍然我行我素,好似胸有成竹。为了解开这个结我故意讨好王林。果然不出所料,他确有高招。原来一位叫“小神仙”的人能为他保平安。出于好奇,也为了查出个所以然来我决定见见“小神仙”。在我的再三央求下,他才勉强答应我,但我必须答应他“对任何人都保密”的誓言。终于,在一条破巷深处的小杂屋中我见到了“小神仙”,一个四十多岁留着撮山羊胡,摇着把小黑扇,鼠眼滴溜溜一直转的人。在问清来因之后,他便给我俩侃开了。只见他的手指时伸时…  相似文献   

15.
罗伟 《今传媒》2005,(5):52-53
雷鸣和我是老乡。认识他时,他在武汉一家报社做打工编辑,现在他则是武汉小有名气的撰稿人。若非亲口道出,谁也不会知道他有那么复杂的人生经历,包括他曾两度失足并被劳教,为生计所迫当三轮车夫……下面就是他的自述。特殊经历,我成了金钱主宰的“奴仆”1975年12月28日,我出生在  相似文献   

16.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同志可能会感到很奇怪:“这不是荒唐吗!去采访,谁还能把眼睛搁在家里?”这种惊奇我也有过。我刚开始搞报道时,同一位老同志去采写一位电话员。临出发,他正儿八经地对我说:“可不要忘记带‘眼睛’啊!”我当时心想:“莫不是看我年轻,故意戏弄我?”不过我很快意识到他是对的。采访时,我的脑子里本子上记的都是“听”  相似文献   

17.
中外名记者谈到采写经验时,差不多部有“身体健康”这一条。范长江在《我怎样做新闻记者》一文中谈了五条经验,其中最后一条是“健康”。他认为,新闻记者的生活流动性大,衣食住行都不可能照常人安排。他说:“西安事变前后,我两三个晚上不睡眠是很普通的事情,为了赶时间,有时连续四五十  相似文献   

18.
从多年的新闻实践中,我体会到,每写一篇新闻稿件,都要细心地听取被采写者的意见。我曾采访过一位助理工程师,用微机控制百吨锅炉节约原煤的事。写稿时我为他加上了一段“闪光”的话,文章发表后,他感慨地对我说:“本来这是篇好文章,可你加上这样一段我没说过的话,就显得多余了”。我十分尴尬。至今想来,都是一件憾事。打那以后,我坚持每写完一篇新闻稿,都要让被采写者亲自看一看。再有就是不能强人所难。去年夏天,我采访了我厂一位优秀青年工程师。他谈到,我迷上了革新,竟  相似文献   

19.
程鹤麟和他的《新闻半小时》终于成功了!当我从电视屏幕上听到宣读共青团中央表彰的十名“社会监督哨兵”,第一个就是程鹤麟时,当我看到他从中央领导同志手中接过奖状时,我为他的成功而兴奋不已。每一个成功者都有艰辛,每一条成功之路都有坎坷,程鹤麟和他主持的《新闻半小时》也有说不尽的甜酸苦辣!还是在1985年,我在全国电视新闻理论研讨会上见到了程鹤麟,这是他毕业后到福建电视台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20.
记得我刚当报道员那阵子,一连发稿百余篇,都石沉大海、咨无音讯。正在我感叹“自己不是那块料”时,一位老报道员给我提供了一条线索。说六连有个战士被团里树为“学雷锋标兵”。可当我抓住这条线索去采访他时,他却不大愿意讲自己的事。怎么办呢?第一步,我先与他交朋友,从闲谈中索取报道所需的素材。后来随着友情日益加深,我又展开了第二步,通过深入谈心,他终于向我道出了对谁也没讲的心里话。原来,他父亲早逝,哥哥先天性聋哑,家中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他之所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工作中,与他母亲的那一封封“教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