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与王琪校长的谈话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生命。”在他看来,教育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第二重境界是润物无声,教导无痕;最高一重境界则是对生命的了知、洞察、理解和关怀。何以如此看重“生命”二字的分量?何以对教育中“生命感”的遗失和对生命本身的漠视如此痛心?何以连篇累牍地撰文倡扬“生命教育”的理念?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与王校长展开了一场关于“生命”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团结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前提。校长在与教师相处时,显示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我是你的知音第一层次的校长明白:要想让教师把校长引为知己,校长要先知教师。1.知教师之现状。包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事业进取心以及在生活中的角色等等,校长都应较为全面、深刻的了解,这是校长走进教师内心世界的前提。2.知教师之所需。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目标与愿望。有的教师希望教育艺术精湛,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有的教师希望学校福利见长,解决家庭经济紧张的问题;还有个别教师对教育热情不高,对工作外的事情感兴趣,如写作、书法…  相似文献   

3.
校长的幸福在于享受教育 杨文娟(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校长) 袁卫星老师在谈及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时曾说:“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这样的一种境界,教师要有,校长更应有,惟其如此,校长才有幸福可言: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要进入教师的意识,成为教师自己的思想,成为真正支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灵魂,要经过这三个阶段:认识、观念、理念。 一、素质教育认识 教育思想的第一个层次是教育认识,认识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对素质教育有所认识。认识就其本身而言,有感性认识(经验)和理性认识(理论)之分。 感性认识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必要基础,但经验本身还不是理论,感性认识只是对教育实践的直接的、直观的反映,它还存在很多局限: 第一,感性认识只从事物的外在联系和表现反映对象。经验只是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认识事物并加…  相似文献   

5.
1.信息资源服务。校长可从以下渠道满足教师需要:(1)每年提供一定的经费,保证图书馆购买教育类书籍。(2)学校统筹订阅教育报刊,集中存放,资源共享。(3)建立校园网,为教师上网阅览提供便利。(4)“走出去,请进来”,缩短教师与专家的距离。(5)定期编印《科研信息》,举办科研沙龙。2.课题研究服务。科研以课题为支柱,校长要为课题研究提供全程服务。(1)打破垄断课题的局面,多让一线教师担当课题主持人。(2)在课题运作过程中,校长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教师的课题立项尽心尽力,尽可能争取高一级别的课题。(3)课题立项之…  相似文献   

6.
教育境界的高低是教师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志,提升教师教育境界是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教育境界的可显示性决定了可以从多角度对境界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把教育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守纪之境、守德之境和审美之境;求生之境、执迷之境、自如之境;困顿之境、平淡之境、合乐之境、自由之境。教师教育境界的提升通过“内美”和“修能”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我是你的知音 校长明白:要想让教师把校长引为知己,校长要先知教师. 1.知教师之现状.包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事业进取心以及在生活中的角色等等,校长都应较为全面、深刻地了解,这是校长走进教师内心世界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庖丁解牛》与化学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道:自然之理。(2)论:由探究而知物理的过程。(3)大自然的法则就是自然(荣格语)。(4)意识的觉醒,唤起价值主体的重建。(5)成功是失败之母。(6)境界有多大,人就有多大。  相似文献   

9.
管理即教育。教育应该是美的。学校管理要以真和善为基础,追求美的境界,以美导真,以美导善。如何按照美的规律来管理学校,使学校管理达到美的境界?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尝试。一、优化教师管理,要高扬和谐之美1.以校长自身的美好形象感化教师校长的管理,有职务的影响力和非职务的影响力的作用。校长应特别重视非职务影响力的作用,以自身高尚美好的形象为师师表,去潜移默化地感染教师。如果校长能以自身美的仪表、美的举止、美的语言、美的情操去影响教师,那么,教师与校长之间交流、共处,就会产生如沐春风之感,就会为实施和谐管理奠定…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唐河人。中国著名哲学家。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境界说”,冯友兰哲学中的境界是指由人的主观觉悟和了解造成的精神状态。后人评价他的境界说:“明‘哲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之天理,泄‘人生的意义在于觉解’之天机。”上述的评价是否中肯呢?读一读《人生的境界》便知。笔者认为,把握以下“四个一”是解读本文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校长是担负着基础教育学校管理职责的一个重要群体,校长的态度及作为,直接影响到教育改革的成效。新世纪教育范式的转型和学校教育情境的多元变化,向学校领导提出了新的挑战,校长必须根据他们所面临的情境来实行有效的领导。新世纪的中小学校长应该是能够适应新的教育范式的多元化领导:(1)管理工程师;(2)人力资源专家;(3)学校中的CEO;(4)道德榜样和文化领袖;(5)首席教师和课程专家.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学习型学校组织的中心.让校本研究机制真正走进校园 培育学习型学校,要求学校组织中:(1)有学习型校长。校长要有这样的意识:学习力是发展之源,创新力是成长之基,竞争力是致胜之本。学习型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学习、思考、交流和写作,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办学的理论依据,也是学校的灵魂。(2)有学习型教师队伍。新型的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从“一碗水”、“一桶水”、“长流水”到“带领学生自己找水”,走永无止境的学习之路、终身教育之路。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形成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3)有学习交流的平台。这平台有硬件因素,如必要的学习务件、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也有软件因素,如制度激励、经费支持、学习结果评价和学习结果的展示交流等学习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很早就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我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大课题《江苏省名校长名教师成长机制与规律的整合研究》.对全省20多位名校长开展集体性个案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深深体会到,校长是学校办学的关键,教师是办学的基础,校长是教育思想之魂,办学方向之魂,教育集体之魂,学校化之魂;成功校长引领学校成功,平庸校长导致学校平庸.拙劣校长则把学校引向歧路:当什么样的校长}要当追求卓越、追求和谐、追求成功的校长,当有思想、有愿景、有个性、有创新精神、有办学绩效的校长。  相似文献   

14.
大凡培训,总容易流于形式,校长培训也不例外;理论教学,最容易令人乏味,教育理论的教学更甚。综合两者,校长培训的教育理论课教学要真正有生气,有成效,恐怕要超越常规教学,作一番改革。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在精讲基础上适当引入“三论”(讨论、评论、辩论),会大大提高培训效果。一、校长培训的特点与教学目标校长培训的特点是教学的依据,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校长已有相当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的经验与知识,这一特点要求培训不能过分注重知识与经验的传授。(二)校长普遍比教师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及处理问…  相似文献   

15.
让“行动研究”闪烁草根精神的光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苏 《今日教育》2008,(1):61-62
《今日教育》:第一次接触“行动研究”的概念是什么时候? 陈昌发:几年前,我还在白市驿一小任校长.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的朱德全教授在教师培训课上介绍了“行动研究“的一些情况.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非常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吴金瑜 《上海教育》2006,(7A):48-48
自从学校产生以来,校长与教师的关系就是学校的基本关系。但不同的时代,这种关系并不相同。 在工业化时代,教育以知识传授为其基本任务。曾在19世纪中叶担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查理斯认为:学校是教师的集合体,是知识的仓库。所以,在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教育时代,校长是管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组织教师有序地将知识从知识的仓库(书本和教师大脑)输送到学生的大脑中。  相似文献   

17.
滑秀林 《上海教育》2006,(7A):48-49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重新定位校长与教师的基本关系,以及怎样处理好两之问的关系,反映了一名校长的教育理念和职业智慧。通常认为,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雁,所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一所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教育界更是流行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对这句话我一直不大赞同,因为它无形中夸大了校长的能量,易生流弊。我始终觉得,教师才是办学的第一资源,是学校最可宝贵的财富,是铸就学校事业辉煌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教师教育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就,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困境突出体现在,受到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我们对教师教育的立场存在着模糊与误解,执着于技术理性取向的教师教育观,而忽视了教师教育所应具有的“博雅”传统.博雅精神的教师教育更关注作为“人”的教育者,要想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必然置放在“幸福”、“自由”、“德性”这一本质意义来理解儿童,理解教育.因此,任何有助于养成儿童之为完全人格、幸福人生、自主意识、德性伦理等方面的熏陶与涵养的功夫均是教师教育必然要考虑的内容.迈向博雅精神新时代的教师教育主要有三层境界,即意识境界、德性境界和心灵境界.意识境界追寻的是成为教育者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民主教育精神,德性境界寻绎的是教育者的“内心之修养,穷神之知化”的人文伦理精神,心灵境界上达的则是教育者的“大全之所悟,天地之参化”的人生幸福精神.  相似文献   

19.
情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才能优化教学效果,达到以情促知,知情并茂的境界。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学,教师如何实施情感渗透,发挥情感功能呢?  相似文献   

20.
开展教育科研是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引导、帮助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校长的重要职责。在这方面,校长应对教师做哪些工作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下面几点:(一)思想上开导开展教育科研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向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但是,据我们所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