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的传播学研究领域有两大对垒的学派:一是以美国为主体的传统学派,或叫经验学派、行政管理学派: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新兴的批判学派。既然是两个学派、两个阵营,就说明二者之间存在不少差异(当然也不是绝对的,互相有渗透)本文即想对此做一初步的探讨与分析,看看他们到底有哪些不同。 一、差异面面观 批判学派的“批判”,可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当今不合理的、异化的传播现象进行批判性的揭露和分析。二是对商业化、实用化、经验化的传统理论进行否定性的抨击与扬弃。于是,批判学派自诞生之日起,便同传统学派处于天然的对抗状态中。这种对抗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上看,可以说是拥有古老文化传统,作为西方文明摇篮的欧洲,同没有多少历史根底的美国,在学术思想上的较量。也可从另一角度讲,六十年代兴起的  相似文献   

2.
吴雷 《今传媒》2014,(12):51-53
美国语境下的传播学批判学派是个富有争议的概念,本文首先从西方传播学语境中批判学派的源头和主要流派的身份认同出发,分析了欧洲传播学批判学派内部的重大分歧;再对美国主流传播学建立到批判学派构建的过程进行分析,认为美国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构建是意识形态价值选择的结果,是冷战思维下文化殖民的战略选择;然而,批判理论的批判立场毕竟是颠覆美国立场的价值体系,不符合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如今,本身无法自成体系,现在又很少有人再继续为其构筑理论体系的批判学派,失去了本来的意识形态价值,重新被主流传播学研究所冷落,不得不处于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批判学派纵横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播学批判学派既是一个学科的流派 ,更是一种学术的思潮在传播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但还未受到我国学者足够的重视。本文对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发展脉络、重要人物、研究志向等 ,进行了宏观勾勒 ,以期推进对此学派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学者们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而其中主要的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顾名思义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来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而传播学的另一大学派批判学派是在主攻社会科学研究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  相似文献   

5.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认为该派是相对美国传播学经验主义主流学派而言的 ,其思想来源 ,主要在欧洲 ,但直接与传播学主流学派对立的学者群体 ,主要在美国。欧洲的许多学者由于研究方法、切入视角和研究结论与美国主流学派的差异 ,因而与其形成一种自然的划分。批判学派一般在中观和宏观的层次 ,主要从政治经济学、文化工业、主流意识形态等角度分析各种传播现象。现在这两个学派在研究方法上已经相互渗透 ,学派划分的标准本身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6.
批判学派和传统学派是传播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两个较大的、思想相对的学派。本文从两个学派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观点出发,对两个学派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取向予以分析比较,并探讨了两个学派在发展中的借鉴、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系谱学的视野审视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谱系传承,通过对近代以来西方思想演进路数的梳理,勾勒出传播学批判学派诸流派传承嬗变的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指出:作为基本维度之一,"批判"与建构维度相对,标示出人类对既有存在的超越,而人类社会正是在这两者内在张力的驱动下不断前行的。  相似文献   

8.
在传播学的"西学东渐"过程中,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其实有着两种不同的引进路径,而且批判学派内部不同理论范式的引进也遭遇了不同的境遇。本文拟对照经验学派的西学东渐史讨论批判学派的引入过程及遇到的问题,为批判学派的本土化发展和自主性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法兰克福学派对广告所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就是直接导源于该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即遵循的是文化批判的研究取向,秉承的是"皮下注射"模式。虽然这种批判存在明显的缺陷,但该学派建立了有别于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范式,从而在上世纪形成了广告研究的两大学术重心:欧洲的文化批判研究和美国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政治经济文化──一种关于批判学派之理论探究的辨析如同传统学派的学术探讨头绪纷繁、杂乱无章,批判学派的理论研究也是纷纷扬扬、森罗万象,仿佛没有一定之规。不过从大的方面看,批判学派的阵营似可分为三支劲旅:一支指向意识形态领域,一支专攻垄断控制问题,一支横...  相似文献   

11.
美国哲学家拉瑞·劳丹说:“一个研究传统是一个关于所研究领域内的实体的过程的一般假定和在这一领域内用以研究问题和建构理论的适当方法的体系。”。这意味着,任何科学研究传统都具有某些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假设和前提。传播学中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对立的根源就在于,这两个不同阵营中的学者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具有不同的预设,具体而言,他们在方法论上的分歧表现为:是坚持实证主义这是趋向于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西方传媒批判理论中 ,最为引人瞩目的“文化研究”学派作了系统的研究 ,对“文化研究”学派代表性人物作了较为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的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媒介批评理论中,意识形态理论以其强烈的批判性又被称之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过去两个世纪内,在西方的媒介及其文化批判领域,随着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内涵的不同阐释,先后形成了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全球主义以及后现代学派等四种媒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4.
在传播学界,"批判学派"一词一直没有什么太多的争议,它被认为是欧洲20世纪60年代以后崛起的传播研究范式。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先有了批判学派这个概念或对于欧洲传播学"他者"形象的确立,才有了批判学派的历史脉络,它是一种因果倒置逻辑的产物。而从概念内涵上看,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可以被称为批判学派的传播研究主体。是20世纪70年代传播学科话语权的斗争催生了这个概念,并使这个概念得到了各方认可。但将所有批判理论都纳入"经验—批判"的二元框架,其实终结了不同批判思想之间的差异并消灭了它们的主体性,一切理论创新随之戛然而止。中国学者对这一二元框架的照单全收体现了我们在理论积累上的欠缺,也体现了我们的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15.
李彬 《青年记者》2013,(1):52-54
中国自改革开放初期引入传播学以来,三十余年间大多承袭以美国为典范的经验学派,而轻略以欧陆为中心的批判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刘海龙副教授曾经提出一个耐人深思的问题:1982年5月初,施拉姆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大学与新闻研究机构。这次访问对中国内地的传播学引进影响深远。施拉姆访问时的演讲以及由他撰  相似文献   

16.
胡河宁 《今传媒》2011,19(2):29-31
本文介绍了哈贝马斯和姆贝等人为代表的批判学派中蕴含的组织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17.
谭辉煌 《青年记者》2012,(36):45-46
法兰克福学派对广告所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源于该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即遵循的是文化批判的研究取向,"这种批判实践与传统的文化批评、文学批评不同,它并不是以文化超功利的永恒价值为坐标,而是以总体的社会关系为参照来解读广告文化现象;它关心的并不是广告文化的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通过对欧洲批判学派与美国传统学派的概念厘定以及对研究焦点、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取向三个方面的对照和梳理,深刻理解传播学这两大学派的研究差异,为更细致的研究工作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9.
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及其对批判学派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批判学派的学术资源中 ,话语理论 (TheoriesofDiscourse)向为欧洲传播学界所倚重 ,而在话语理论的形成过程中 ,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又是首屈一指的先驱。他的交往与对话学说、“超语言学”理论以及意识形态话语观等一整套话语理论 ,为人们批判性地解剖各种传播活动的深层机制、社会情态、历史渊源等 ,无不提供了朴实而新颖的视角 ,留下了自然而深长的启迪 ,并事实上开启了当今福柯“话语 /权力”的著名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文化工业”现状是处于历史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二律背反的复杂语境之中的,这就决定了当今中国的大众文化除了依照商业准则,成为一种类似西方模式的“文化工业”外,还不能忘却今日中国文化独特的人文主体性、启蒙性与社会历史深度.事实上,“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幽深复杂的,本文主要解读该学派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歧义以及这一批判理论的结构复杂性,以期为我们理解“文化工业”现象提供更确切的知识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