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修武县档案馆保存有一套"大跃进"时期的<修武县报>. <修武县报>,1956年5月11日正式创刊,其前身是"解放战争"时期<修武小报>,为周一报,铅印、新闻纸八开两版,同年10月改为四开四版,1957年3月停刊.  相似文献   

2.
纵观全国各类报刊,现在报名上带有"拼音"二字的只有《小学生拼音报》了.过去北京、上海各有一家带"拼音"报名的报纸,现在全都更名了.北京的《汉语拼音报》更名为《语言文字报》、上海的《汉语拼音小报》更名为《语言文字周报》.《小学生拼音报》创刊40多年来,多次变更名称,但始终保留"拼音"二字,尤其是办报宗旨一直坚持以"拼音"为特色,咬定"拼音"不动摇,为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和推广普通话服务.许多业内人士都说: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级小市,在一个狭小的拼音领域,能创办出质量这么高、发行量这么大、影响这么好的报纸是值得研究的"拼音报现象".那么,《小学生拼音报》是如何突出"拼音"特色,发挥品牌效应的呢?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欧美国家流行的"社区报"受到我国新闻界的关注,吸引了业界和学界去研究探索.2001年8月10日,作为全国城市社区传媒试点的深圳<南山日报>打出"社区报"的旗号,同城<龙岗日报>也很快跟进;2004年2月8日,号称"中国第一张社区报"的<巷报>在吉林省长春市推出;2004年3月,<华夏时报>第四次改版时调整都市报定位,号称要打造"中国第一份商圈社区报";长沙<东方新报>也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社区报探索.  相似文献   

4.
企业报副刊如何实现贴近职工读者、满足企业需求、突出新闻意识,为创建和谐企业发挥自己独特的文化功效?济南铁道报一个坚持数年的副刊头条栏目"凡人星空"对此做了有益探索:用"新闻镜头"加"文学形式",切入"企业生活"中的小人物,受到读者和企业的欢迎.一线读者反馈说,企业报最有看头的就是那些身边小人物的故事.每周向报社提供小人物线索的电话、短信也是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5.
2009年初,半岛都市报社提出了"打造半岛报系,挺进全国十强,实现利润过亿"的三年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基本完成. 2009年底,半岛都市报社实现了利润过亿,半岛报系雏形渐成.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空穴来风"的讨论 2000年上半年,<中国新闻出版报>曾就"空穴来风"这一成语的用法刊登了两篇观点截然相反的文章.第一篇文章认为,"空穴来风"近似"事出有因",<文汇报>上的一则标题<普京语惊四座并非空穴来风>中的"空穴来风"用错了.  相似文献   

7.
2003年12月3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新闻出版报>社主办的"党报如何应对市场"理论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专题研讨<新疆经济报>的改革经验.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赵利宁、国家新闻出版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以及北京、上海、南京的新闻界专家、首都各大报的负责人、高校新闻专业教授、中国记协、中国报协、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郭珺 《传媒》2021,(3):24-26
地市级"报台合并"现象在近几年备受学界和业界的瞩目,已经完成"报台合并"的媒体组织其经验和教训也对其他正在开展或计划开展"报台合并"的城市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本文探讨了多家地市级"报台合并"案例在流程、机制、管理等各环节的融合经验,总的来看,"报台合并"过程中要做好组织结构的调整,事业与产业的区分,业务流程的再造,以提升管理效率,产业反哺事业,推出更多融媒精品.  相似文献   

9.
<中国远洋报>近年在"三贴近"中不断体现和升华报纸自身特色,"海味"越来越突出,有效提升报影响力、增强了员工凝聚力和企业软实力. 贴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0.
报纸的"网事"版是报网互动的一种产物和表现.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地区的<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和<钱江晚报>(宁波版)等3份报纸的"网事"版为研究个案,考察了"网事"版在期刊、版面安排、选题、报道模式和报道思路等方面存在的异同,以期对新闻实务界探讨报网互动的模式和形式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间来,"社区报"模式正被国内外媒体推崇.2009年4月,<绍兴晚报>创办"报中报"--<社区报>.创刊至今已办70余期,逢周四出版,每期一叠8个版(含广告,实际刊发报道内容量为5~6个版). 一年多来,<社区报>"摸着石头过河".开通专门社区热线,建立社区QQ群(正筹划建立"社区网"),开设"社区红人馆""台门故事""社区论坛""刺猜球"等特色栏目,招聘首批市民记者、通讯员,逐渐形成"题材内容可看、形式包装可读、立意小中见大、服务亲密无间、活动丰富多彩"的风格和理念,在社会上已形成一定知名度.  相似文献   

12.
"卖点"的市场背景市场上流通的一切商品,都必须适销对路才能占领市场,取得经济效益;我们的报纸,也不例外,无论机关报、专业报、市民报……都有个适销对路、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市场的问题.报纸的"卖点"命题,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时代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入水深者得蛟龙".对于企业报记者而言,这水指的就是基层,企业报记者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才能抓到"活鱼".不深入基层,光靠漂在上面就不能了解具体情况,不可能发现,不可能积累,最终会失掉新闻报道的源泉.深入基层是企业报记者最大的优势.因为他们就生长在企业一线,与基层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4.
办好新闻栏目,是各家报纸都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十几年的职业生涯,对经营版面新闻专栏,可谓甘苦备尝. <辽河石油报>经济版的"记者观察"、"科技群英荟"、"市场开拓者"等栏目,为采编人员提供了"抓鲜鱼、抓大鱼"的机会.栏目开办八年来,发稿300多篇,其中有10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新闻奖项.不仅使报纸版面增色生辉,也成为提高采编人员业务素质的"演兵场".  相似文献   

15.
《今日早报》以做得颇有影响的房产新闻报道与相关领域的广告运营为突破口,开通了国内首个综合类报纸专业房产网早报房产网(www.zaobaofc.com),将报网互动扎根到报社的"细胞组织"工作室。做好"报网三大互动" 一、报网受众互动。听取意见及时反馈。在网上许多读者通过QQ、MSN及早报网尤其是"口水楼市"就新闻报道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提供报料、对当下房产热点事件与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读者在提供报料的同时,也对当下房产热点事件与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很多房产公司的负责人也来发表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报是党的新闻工作在基层的延续、在企业的延伸,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企业报,对于在企业中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企业党群关系的"连心桥"作用,发挥在对外交往竞争中的"名片"功能和获取同行业信息的平台作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办好企业报,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四个建设".  相似文献   

17.
徐建 《传媒》2016,(13):15-17
2013年1月8日,《华西社区报》在成都创刊,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份面向社区免费发行的报纸,是以《华西都市报》为龙头的华西传媒集群深耕成都主城社区、抢占社区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一个新载体.3年多来,《华西社区报》扎根社区,始终坚持"温度 互动 实用"办报宗旨,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便捷服务,为企业营销铺设"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8.
1、我国现代报刊事业诞生以来,新闻法规的制订状况怎样? 答:我国的现代报刊事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当时中国政府制定了一些关于新闻工作的法规,如1906年<大清印刷物专律>、1908年<大清报律>、1914年民国政府的<报纸条例>和<出版法>、1943年<新闻记者法>等.这些法规包含了禁止"诬诈"、"利用职务欺诈或恐吓之行为"、"攻击他人隐私"、"败坏风俗"等等涉及新闻职业道德的条款.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初中叶,中国诞生了第一批近代报刊,相继出现一系列的新名词用以指称其出版机构,而极少延用旧有的"报房"或"报坊".在这些新名词中,主要有"报馆"和"报社".考察发现,"报社"具有一定的日源性特征,同时在本土也用来统称"讲报社"和"阅报社".从清末至民国时期,"报馆"与"报社"几乎并驾齐驱.但在1940年代,"报社"渐有取代之势,最终"报馆"在中国大陆丧失了其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报>前身是创刊于2000年11月,由陕西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主管、主办的<杨凌示范区报>.当时报社职工5人,仅一间集体办公室,报纸发行量394份,年广告收入几万元,经营不善,亏损严重.2001年7月,报纸经过重新定位,正式更名为<农业科技报>.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社长、总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