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随机抽取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和锦州市的23所小学,编制《辽宁省小学武术运动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全面调查武术教学情况、武术师资力量、课外武术活动和体育教师武术文化传承意识,为辽宁省小学武术运动的教育与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封面人物     
正瞿才学,出生于全国武术之乡——湖南省浏阳市。现任湖南省浏阳市青少年武术训练基地总教练,浏阳市武术协会常委,一级武术教练员,国际武术文化传播大使。曾在国际、国内武术比赛中荣获奖杯3座、金牌11枚、银牌5枚、铜  相似文献   

3.
河南登封将建“少林武术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少林武术闻名全国的河南登封市将建设一座“少林武术城”。  相似文献   

4.
健康长寿自古就是人们追求的美好境界。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一些严重威胁人们健康长寿的“文明病”随之增多,阻碍了人们对这一美好境界的追求。展现中华武术神功、荟粹世界武道精华的《中华武术》月刊,给人们架起了一座攀登这一美好境界的阶梯。  相似文献   

5.
贾澎 《中华武术》2004,(4):26-27
在攀登武术真谛这一高峰的征程中,修炼者都希望寻觅一条坦途、捷径。《太极拳论》讲:“由着熟渐悟懂劲,懂劲渐阶及神明”。“着熟”“懂劲”“神明”就像横亘在修炼者面前的“三座大山”,一座险似一座,一座难似一座。自古而今修炼者又何止千万?“着熟”者已是不易,“懂劲”者更为难能可贵,达到“神明”者凤毛麟角、屈指可数,那么什  相似文献   

6.
嵩山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重要发祥地,驰名中外。但在我国究竟有多少应少林寺,说法不一。根据正史、野史、史料和小说的记载,共有11座。经笔者考证:真实的少林寺有嵩山、莆田、蓟州、和林、长安、太原和洛阳7座;假托的少林寺有山东和台湾2座;待考的少林寺有泉州和福建2座。本文就待考的两座少林寺做些分析。一、泉州少林寺。通称“东禅少林寺”。在未确定“莆田少林寺”之前,武术界一直将此寺院视为南少林寺的遗址,这是历史的误会。据《中华武术辞典》泉州少林寺条:“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在福建省泉州市东门外有座佛教禅…  相似文献   

7.
温博 《体育世界》2009,(8):48-49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深受广起人民的喜爱。普及武术运动,促进全民健身,学校武术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武术运动中对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智能训练、意志品质训练的要求较高,特别是身体训练,它将是柔韧、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素质训练,这些素质是完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少年武术教学与训练,除了遵循一般的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外,还要结合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与训练。本文通过对少年武术教学与训练的实践,浅谈一下在少年生理、心理等雳面座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武术”名词定论问题是目前中国武术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武术名词意义、内容非常广泛,给人们很模糊的概念,现代人们只是片面的了解武术,有的甚至错误的理解武术,所以给武术向世界发展带来影响。武术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实用意义,要想弄清“武术”实际意义,就必须对武术名词在古代、近代、现代的真正实际意义进行分析,确定武术名词在各个不同时代的不同意义和武术内在含义的转移变化发展过程,并且分析现代武术发展形式和武术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再研究武术体系所包括各种单项内容发展的可行性——使人们对武术名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论。  相似文献   

9.
谭大江  张奇 《武当》2000,(12):3-4
中华武术的形成,其背景成分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官方武术、文人武术、民间武术、宗教武术、江湖武术等等。而且每一类武术体系中都有很多内容,各类武术间还存在千丝万缕“割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所以在古代,国家为了选拔武官,特设有正统规范的比赛项目和评判  相似文献   

10.
唐宋南少林武术历史迹象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从文物考古,文献考证,以及民间传说等几方面对南少林武术在唐宋时期的一些迹象进行考证探求,结果表明:南少林寺至晚于晚唐之前已传少林宗风,禅武合一;宋代已有习武高僧;有9座寺享有“南少林之誉”;寺内武术与外来武术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1.
2006年5月28日,由亚太文化促进会武术专业委员会、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主办,北京精武武术运动发展中心、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承办的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香山团城演武厅落下帷幕。来自国内各省市的三百多名武术爱好者以及武术名家,欢聚一堂,切磋武艺。到会的武术名家有中国武术“十大武术教练”、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曾乃梁,陈式太极拳名家王西安等。  相似文献   

12.
武术意识是武术工作者常用的名词,尤其在武术教学、训练、竞赛中的应用更为广泛。现笔者根据武术教学、训练的经验体会,从武术套路的攻防动作和心理学的角度,谈谈武术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在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文化责任与使命,对当前学校武术教育呈现出武术文化内涵淡化、教育功能弱化、教育地位边缘化以及教育内容标准化等瓶颈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对学校教育对武术文化的选择性、武术教育时空的有限性、武术教育传承主体的有限性,以及学校武术教育的迟效性等症结问题进行学理分析。最后,在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需要从提升武术文化价值意蕴,重构武术教育体系;整合传统武术文化精髓,更新武术教育内容;把握传统武术转型特点,构建长效教育机制;完善学校武术教育文化政策,加强学校武术教育有效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4.
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社会公益机构,成功架起了一座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而武术作为一种内外兼修、蕴含深刻哲理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对外展示的标志性符号。武术进入孔子学院将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闪光点,同时也将为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开辟一条有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资中,自汉武年间建县,迄今已两千年,在这座古老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孕育了二千多年却历久常新的文化。四川省级非物质遗产盘破门武术就是扎根在这块土地上的"土著"门派,三百年来盘破门各代第子在自身的丰富发展盘破门武术过程中,海纳百川,博采众家之长,已形成现在的独特的盘破门武术和盘破门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6.
关致远 《精武》2006,(12):43-43
在被誉为华夏之根的华山脚下,座落着一座古老的村镇,它叫岳庙西城子村。西城子村多数人姓孟,他们祖祖辈辈习练着一种拳法,当地人称其为华山太极拳。华山武术以太极武术为最,在孟氏家族与华山高道的精心钻研下,华山太极武术经过酝酿和萌芽、发展与积累、鼎盛与流传、继承与衍续四个阶段,呈现出兴衰更替、彼此融合的脉络。  相似文献   

17.
武术在学校体育与农村体育中的作用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武术对青少年儿童壮内强外、全面增强体质具有独特的优势。武术应尽快进入各级各类学校。建议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武术进入学校的规划、指导、管理与协调;将武术初级段位标准列入中小学体育锻炼标准,建立全国中小学武术健身网络和中心。武术易于在广大农村普及开展,符合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武术应唱主角。在农村推广普及武术,是增加农村体育人口、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运用艺术理论与方法,认为武术套路运动是一种表现性的技击而非真实的技击,提出了写意武术概念,并把它划分为哲理化武术、戏剧化武术、记述性武术等,以及通过对写意武术的文化渊源的分析研究,指出发展武术不应被“体操化、艺术化”等观念所束缚,在不失项目特色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武术形式。  相似文献   

19.
武术发展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伴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和20世纪的改良,今天的武术已经与我们先前所传承的武术产生了本质的差异。对于这些差异的出现,一方面有人认为,现代武术是对昨天(传统)武术的扭曲,呼吁还武术以昨天的面目;另一方面,有人认为时代与社会变迁在昨天武术的社会功能逐渐脱落、削弱后,现代武术是保障武术生存的有效手段。随着新旧世纪的交替,寻求正确的迎合时代变革要求的武术发展理论、诠释武术发展的道路是十分必要的。一、武术发展的双重性格回顾20世纪武术的发展,我们不能否认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20.
<正>大运河流淌千年,孕育了沿岸一座座文化名城,成为联结南北、沟通古今的文明纽带。当百年名拳与千年运河在拱宸交汇,我们便看到了一条熠熠生辉的中华武术之河。漕运繁荣与武术兴盛,相融相生,共同沉淀,形成今天运河流域的“文化存量”。拳法与武德,如运河之水,浩浩汤汤,贯通南北,激荡着中国人的精气神,源远流长,成为运河文化取之不竭的增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