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曾卓的《悬崖边的树》是诗歌,尤铭的《峭壁上的树》是散文。一诗一文,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2.
《离太阳最近的树》和《窗前的树》都是描写树的散文,但它们在写作特点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试从文章结构、文章意蕴、表达技巧的异同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舍己树     
英国作家戴顿有一部名叫《舍己树》的作品,主角是一棵深爱着某个男孩的树。 男孩尚小的时候,在树枝上荡秋千,上树摘果子,在树阴下睡觉。树很喜欢那些时光。  相似文献   

4.
舍己树     
《现代语文》2005,(7):36-36
英国作家戴顿有一部名叫《舍己树》的作品,主角是一棵深爱着某个男孩的树。男孩年纪尚小的时候,吊在树枝上荡秋千;上树摘果子;在树阴下睡觉。那真是一段快乐无忧的日子,树很喜欢那些时光。后来小男孩逐渐长大了,他跟树在一起的时间愈来愈少。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阅读了《南方分级阅读》丛书中的《蓝兔子的秘密树洞》这本书。里面有好多篇童话故事,如《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半只鸡》《小麻雀》《爱心树》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爱心树》。  相似文献   

6.
席慕容和舒婷作为当代女诗人中的佼佼者,其代表作《一棵开花的树》、《神女峰》传达出对爱情的不同态度,《一棵开花的树》表现的是一种被动、依附式的爱情,而《神女峰》则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节烈观的批判,对永恒无望的等待的否定.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去年的树》第十五自然段,想一想“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这句话的意思。 师:盯着灯火看的这会,鸟儿心里想什么呢? 生: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相似文献   

8.
从叙事学角度分析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是当前文学赏析的新潮流。运用结构主义方法,从叙事学角度分析李锐小说《无风之树》文本的叙事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与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诗歌《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暖树"课本注解为"向阳的树"。通过对唐诗中"暖树"的用法、古诗中"暖×""寒×"结构的语词以及文意等多方面的探究,认定"暖树"解释为"春天的树"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切入影片《生命之树》和《焦土之城》,可以从比较视阈下分析出两部影片在不同的主题意义以及叙事方式上所共同展现的隐蔽的女性主题。无论是对生命的反思、个体的追问还是对于人伦的建构,两部影片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展示了同样的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尘埃落定》与《铁皮鼓》这两部小说的文本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二者都采用了第一人称“我”,傻子,儿童这样三种叙述视角。从宏观上看,它们都使用这三种叙述视角;从微观上看,二者又有相异之处,各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2.
伊甸园之谜     
在《圣经》里有这样一段描述——上帝在东方的伊甸.为亚当和夏娃造了一个乐园。那里地上擞满金子、珍珠、红玛瑙,各种树木从地里长出来.开满各种奇花异卉,非常好看:树上的果子还可以作为食物。园子当中还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树。还有河水在园中淙淙流淌,滋润大地。河水分成四道环绕伊甸。作为上帝的恩赐.那里天不下雨但却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13.
《北京娃娃》是春树的成名作,在书中,春树给我们展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看到的普通女中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想法。这就是所谓的一个十七岁女中学生的残酷青春自白。本文将从春树对情感的态度和与摇滚的密切关系这两个书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叙述残酷的青春到底是怎样的,并试图解释造成这些不同于常态的中学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郑晓霞 《小学语文》2009,(12):34-35
笔者在《给予树》的备课过程中,尝试着从“品味词语”人手,进行教案的框架预设,借《备课之窗》栏目平台与同行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15.
等待     
精彩的引导、优美的音乐、流畅的朗读,三年级的语文课《给予树》正在进行着……  相似文献   

16.
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也就不同。先看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课文《去年的树》,其大致内容是: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在树上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唱歌。冬天,鸟儿飞走时答应树的要求:明年再唱给你听。可是,第二年鸟儿  相似文献   

17.
课文童话故事《会走路的树》中,小驯鹿和小鸟有这样一次对话: “你也是一棵会走路的树吗?”小鸟问。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0,(2):17-17
武洁2009年12月29日在《西安日报》撰文:布置“看广告”作业的,究竟是学校还是商家?近日,西安有多所小学发通知要求学生一大早起来看广告,并要家长陪同。(2009年12月22日《西安晚报》)  相似文献   

19.
一、把握课标,解读文本——说教材《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中的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满感情的儿童诗,同单元的童话故事《猴子种果树》《会走路的树》和散文《问银河》都很贴近儿童生活,富于想象,体裁却各不相同。全册共四种体裁,本单元就占了三种,很明显编者的意图就是想让孩子们了解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这首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日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全诗共5小节,通过“我”对夏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答问,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达上运用了重叠法,  相似文献   

20.
征订启事     
我在进行教科版《科学》三上植物单元的教学时,调整了教学顺序。把《我的大树》作为本单元的切入点,从学生感兴趣和发现的问题入手,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探究,然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