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赫索格>是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索尔·贝娄创作的一部心理小说.小说中,贝娄摒弃了对人物外在行为和动作的细致刻画,而把笔触深入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使得这部小说虽然情节平淡,但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却细腻而真实地展现出来.在小说中,贝娄运用了主观视角、书信体、自由联想和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突出了其心理小说的写作特色,表现了他的心理现实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索尔·贝娄笔下的芝加哥和纽约代表着二战之后美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小说中物质与精神、城市与乡村、现实与理想和他者取向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对立反映了贝娄对后工业社会城市文化的批判和贝娄的"双重意识",折射出贝娄超验人性的诉求及其思想的矛盾性。文章指出,贝娄作品重在呈现人物的思想意识,但贝娄将人物的心理投射在客观环境,用象征手法通过故事背景暗示人物的心理变化、营造氛围,使外部世界描写和人物心理揭示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坚守、人性本善的美好信念和对城市文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美国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以作家切身的文化体验,以文学化的手法,反映了当代美国犹太移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本文试图从作品主人公赫索格与<圣经>人物摩西的精神联系、作家贝娄的犹太文化之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出作品中被深深镌刻的犹太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索尔·贝娄文学生涯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的深入研究发现,从小说创作技法的角度来看,这部充分体现索尔·贝娄小说特点的作品有力地说明了索尔·贝娄是一位堪称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家。作家先后运用了意识流、歧义与反讽、象征意义、变换的叙事角度以及时空交错等手法,而这些无一不是现代主义作家常用的技法。  相似文献   

5.
索尔·贝娄是当代美国犹太作家的杰出代表人物.本篇论文分析索尔·贝娄代表作《赫索格》的犹太性,试图说明索尔·贝娄在小说中表现出的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敏锐观察与犹太民族的命运折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贝娄赋予小说主人公美好希望所蕴含的犹太性.  相似文献   

6.
评论界对美国犹太作家马拉默德、辛格等作品中的犹太性因素分析甚详,但却对索尔.贝娄作品中的犹太性分析较少,即使提到也是一笔带过。虽然贝娄本人总想避免贴上“美国犹太作家”的标签,但他始终关注着犹太人的精神世界的生活,在他的作品中也充满着大量犹太文化的因素。贝娄笔下的主人公继承了犹太人的沉思传统,保持着传统的女性观、金钱观、家庭观,在与美国文化的碰撞中继续自己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7.
从索尔·贝娄小说看其对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索尔·贝娄的两部具有典型意义的描写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小说<赫索格>和<洪堡的礼物>分析贝娄对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受西方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贝娄对其犹太主人公们在美国现代特定历史和环境下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给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与同情,并为他们指出了得救的出路.贝娄对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其实是对所有知识分子,甚至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  相似文献   

8.
对于生长在异乡的外籍作家来说,民族身份似乎是一个永远也讨论不完的话题,《拉维尔斯坦》却为美国犹太籍作家索尔·贝娄60多年创作生涯的寻根之旅画上了个圆满的句号。小说独具匠心地以回忆录的形式展开,巧妙地将现实与回忆、叙述与评论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性鲜活的拉维尔斯坦形象。在机智风趣的语言背后是贝娄对当代美国社会现实的关注。在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的新时期,贝娄也反思了反犹主义的历史给犹太民族带来的难以抹去的影响。在谴责反犹主义的同时贝娄也告诫犹太同胞们不要忘记历史,警惕反犹主义抬头,呼吁人道主义同情。小说中,渊博的哲学观点、巧妙的拼贴艺术、精巧的象征手法以及尖刻的反讽特色,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新现实主义视阈,而且拓宽了贝娄的创作主题,引发读者回味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小说家索尔.贝娄在进行创作时,一直受到自己民族身份的影响。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始终在寻找着自己的"身份"和"信仰"。由于犹太教正统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冲突,贝娄也遭遇到了在美国生活的犹太人的普遍困惑。本文旨在从宗教的角度出发,分析其辞世之作《拉维尔斯坦》的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10.
在索尔·贝娄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赫索格>中,索尔·贝娄戏仿了女性主义者,并通过戏仿,批评和嘲讽了女性主义者的过激反应和极端做法.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戏仿解读也可以帮助我们澄清有关索尔·贝娄对女性的态度的各种争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索尔·贝娄的<雨王汉德森>的主人公汉德森从质疑进而探寻,到最终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心路历程,论证明确人生价值对生命存在的重大意义.爱在人们明确人生价值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贝娄浪漫主义思想一方面是由于受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源于他日益厌倦了现代主义文学所倡导的悲观气氛和荒原观念。作为当代社会的浪漫主义者,贝娄呼吁人们从习俗禁锢和平常理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最终能为自己在荒原里找到一条出路。这正是贝娄作为一个良知作家留给我们的珍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在小说《更多的人死于伤心》中,索尔·贝娄抓住并模仿了盛行美国社会之中的犬儒主义者话语模式的显著特点,运用戏仿的手法极力夸大了犬儒主义者的彻底无情和无所不在,使小说中的犬儒主义者如同小说开始时提到的漫画中的人物那样荒唐可笑,不可理喻,从而达到对它进行批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存在主义作家的创作开创了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荒诞派,荒诞派作品也在很长时期内影响着当代许多大家的创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的代表作品便反映了人的这种荒诞的存在。本文梳理了荒诞派文学的历史渊源及特色,通过贝娄作品与荒诞派作品的对读指出了新的时代背景下贝娄对荒诞派文学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索尔·贝娄是美国杰出的文学家,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极具超前意识与批判精神的人文思想,对20世纪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均产生深厚的影响。索尔·贝娄的小说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研究其小说中的人文主题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文章从索尔·贝娄晚期小说中人文精神的缘由及体现、民族与人文精神、自由与人文精神三大层面入手,阐释索尔·贝娄晚期小说为人文而辩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姜杉 《文教资料》2013,(31):127-129
作为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贝娄一直在创作中探究人类究竟应该如何生存、如何才能得到生存的真谛、生命的意义和不朽。通过分析贝娄小说中的寻找主题,可以窥见现代人的精神生命在异化、荒诞的世界中的失落和匮乏。贝娄小说中的寻找主题展现了人类在孤独感和放逐感中对爱与生命意义的渴望与追寻,并体现了贝娄对人类未来的乐观向上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贝娄是美国当代最富盛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奥吉马奇历险记》更是为他迎来了最初的声誉.有学者认为,贝娄使《奥吉马奇历险记》充满了喜剧的色彩,也有学者认为,作品是悲观的概括.本文认为小说的写作意图是“不确定”的,贝娄试图通过这种“不确定”演绎真实生活,呈现世界的本质,表达其对人及世界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8.
索尔·贝娄是美国著名的犹太裔小说家,本文从犹太民族的历史以及贝娄的犹太家庭环境谈到犹太元素对贝娄的影响。又从美国文化对贝娄的影响和同化,谈到他的犹太灵魂和美国生活发生的矛盾冲突以及碰撞交融。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作为表现犹太性和美国文化冲突的范例,对于深入理解贝娄的写作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丹 《林区教学》2011,(10):16-18
《只争朝夕》是公认的贝娄的代表作之一,是当代一部名著。运用心理现实主义和心理学理论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以此来解析小说中所展现人物的迷惘与孤独,并通过研究小说中对于人自身存在的思索和认识,对人类生存意义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同时通过对作品中的主人公进行剖析,分析其苦闷与绝望生活的原因所在,进而指出个人只有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努力,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只争朝夕》的成功对索尔.贝娄以后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对我们进一步研究索尔.贝娄的其他作品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殷小翠 《文教资料》2011,(35):15-16
作者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文学伦理学理论视角出发,从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方面对索尔·贝娄作品《只争朝夕》进行了研究,对索尔·贝娄作品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