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梅尔维尔的史诗巨著,《白鲸》极具研究价值,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许多学者从生态研究的角度来审视它,其中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整体性之间的二元对立逐渐被人们发现并研究。借助于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本文试图挖掘作品所体现的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主义对抗,进而体现人与自然要和平相处,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而担忧。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危机的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生态伦理学讨论的热点话题。基于此在回顾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变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学视角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辩式思考。提出人与自然是相互改造的关系,人对自然的认识随着对世界的改造逐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对人与自然对立观的否定,习近平总书记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与发展,其蕴含的思想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查尔斯·弗雷泽的小说《冷山》因描写了人与土地的复杂情感与关系而荣膺美国国家图书奖。事实上,该小说描写的生态关系不仅不局限于人与土地之间,更扩展到了人与整个自然。本文从生态主义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揭示了其中蕴含的自然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4.
当代作家从生态整体主义的理念出发,关爱每一个生命,借助具有生态意识的“老者”形象,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展开批判和反思。“老者”是真正具有生态观念的人,他们平等看待和关爱动物,劝导为经济利益所蒙蔽双眼的年轻人要爱护动物。当代作家通过对“老者”形象的书写,反对将人类与动物对立起来,以及仅把动物当作谋取经济效益的工具行为,期望增强当代人的生态意识、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深刻认识人类中心主义的危害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以此重铸生态整体主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是在建立在生态批评之上,是女性主义与生态运动的结合体。本文能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下探索《红字》,探究书中的女性主义意识的崛起,对两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自然的关系,分析生态女性主义主义思想,揭示和谐社会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使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三个量表对37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物质主义价值观、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物质主义价值观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均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说《海隅逐客》主要讲述了欧洲白人的东方冒险故事。大海是白人贸易的重要通道,马来人是他们榨取财富的主要对象,而女性则是男性压迫的他者形象。借助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分析小说中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可以揭示父权制度对女性与自然的压迫以及二者对父权制度的坚决反抗。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渐凸显,对人们所生活和居住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解决生态危机、保护生态环境开始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在阿特伍德的小说创作中体现了生态主义这一重要主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主义文学批评的概念,并集中阐述了阿特伍德小说中生态主义主题的关注点,进而分析阿特伍德小说生态主义主题所讲述的内容,揭露阿特伍德在作品中所向读者传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从工具到艺术作品最终到凝聚天地神人四方为一体的“物”,在这样一个思想历程之中,海德格尔的思想走入了四方游戏的大道之境,是艺术指引着海德格尔,也是艺术使他摆脱了本质主义的思想方法。如果说是海德格尔为生态美学奠定了存在论根基的话,那么艺术就是这一根基的基石。在此我们把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性质上升为一种对待世界的方法,这就使得艺术作品与生态存在论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性质是通向生态存在论的现实道路,以对待艺术作品的方式对待自然与一切存在者,是建构理想生态关系的起点,艺术是生态论美学观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试论生态主义课程观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系统的阐述了生态主义课程思想发展历程,讨论了生态主义课程观的内涵及以其指导建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现实和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将生态主义课程整体性、开放性、丰富性、和谐性、发展性理念运用到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领域,以期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良性生态运行。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主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与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经济思潮,在凯恩斯主义失灵后,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借助新自由主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渗透,企图进一步控制发展中国家。新自由主义被介绍到中国以后,对我国的经济、政治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生态诗人斯奈德诗歌中包含有大量生态隐喻:植物,动物和地貌隐喻.这些隐喻的并置与相互交织,反映了人类与植物的链接,与动物的平等以及与自然地貌的共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这些隐喻所透视出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平等与联系,探索诗人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坚持生态整体主义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3.
伦理与经济是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两个话题,二者的关系也是经济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樊浩先生在其《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一书中指出了两者对立的一面,又论证了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樊浩先生的"生态合理性"描绘了伦理与经济和谐相生、内在统一的价值图景。可谓匠心独运,不囿俗套,令人耳目一新,回味良久。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研究者多认为唐代边塞诗以唐与边疆民族之间的军事斗争为题材,主要描写沙海雪山惊心动魄的战斗,揭示民族对立、将士悬殊等矛盾,反映慷慨从军、歼灭敌寇、保卫边疆的爱国精神,歌颂舍身为国、勇武敢战的英雄气概,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由此多肯定边塞诗歌颂了爱国主义,甚至有人认为是宣扬了黩武主义,进而把边塞诗歌说成是战争文学。笔者认为这类看法至少是不全面的,它容易使人误以为唐代各民族之间充满征战过伐。实际上,唐代各民族之间经常和睦相处。边塞诗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映各民族和睦融洽的关系。这方面的诗篇长期被人们忽视,研究甚少,本文对此初步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生态美学将重建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平衡互动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思考的核心,它的兴起是一场深刻的"美学革命"。走向生态美育由此成为生态美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美育以生态审美观建构为核心,它可以实现生态美学多重话语资源的平等对话、沟通互补,最终达到融通化合。生态审美观建构应基于现代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中心论价值理念,体现多元互补原则,融通化合多重生态智慧,并要注意纠正生态主义的极端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的“自在自为之有”和“纯有”这两个概念,是潜在地包含着能够体现现实各种关系的“关系实体”概念,其逻辑的展开,表现了它们所隐含的具体生动的辩证法思想。不过,黑格尔的所谓“由客观逻辑到主观逻辑的辩证逻辑”,只是从抽象思维的绝对观念到具体的对象意识和观念、最后再回到抽象思维的绝对观念;与其相应,他所坚持的哲学思想方法及其异化观也不过是“从思维的抽象到思维的具体、再到思维的抽象”这样一种纯主观逻辑方法,由以决定着他的辩证法只能是抽象思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广松涉认为在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的关系主义逻辑和异化观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正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物象化思想所要批判地继承的东西。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绝不是只通过克服“主客”二元对立就可以实现,也不是用“关系本体论”的关系主义就可以表述清楚的。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或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有着根本的对立。广松涉在认识两者的关系时,既有重要的贡献,也有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城市生态"是两个异质性的范畴,应该区别对待;合理的"生态城市"在外部应该使城市和农村之间有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体系,在内部使能源利用高效低污,资源使用环保清洁,市民生活安宁舒畅,以及城市绿化等要素的有机统一。但在城乡二元对立的状况下,中国所提倡的"生态城市"忽视了农村生态平衡,导致"生态城市"发展直接变成"城市生态"建设,在城市内部伴随着资源浪费、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严重问题,把深层的"生态城市"变成表象的"城市生态",在标准不健全的掩盖下,使得农村与城市之间生成的"物质变换裂缝"终究不能填补。而这些问题的厘清和批判,对于"生态城市"本真意义上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发展史上 ,影响最深的有三大教学理论 ,即结构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认知主义。社会认知主义理论正确地阐明了语言教学、媒体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对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是网络化英语教学的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库尔特·冯内古特秉承着生态责任感在小说的书写过程中注入了生态关怀,给予读者生态预警。本文通过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冯内古特的作品《冠军午餐》和《猫的摇篮》中的后现代生态思想,促使读者深入剖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手段的异化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意在唤起读者的生态意识,审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行为以及科技手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家族主义民俗是中华民俗的基本构成元素.它成为社会文化遗产,承载着家族成员上代与下代之间产生相生、共存的关系.文章分析了广西柳江县里雍乡黄氏家族的作社、婚嫁、丧葬等民俗事项,并对家族主义民俗作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