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使用的声传播演示仪22007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声传播演示仪22007的说明书介绍说:"演示真空不能传声时,当用抽气机对传播筒进行抽气后,喇叭发出的声音明显减小,如果能将传播筒内抽至完全真空,则受声器就收不到声音了,从而证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个推理存在以下错误:首先,即使将传播筒内抽至完全真空,如果受声器收不到声音,在证明真空不能传声的同时,是不是也应同时证明支撑发声体、  相似文献   

2.
重点解读一、基本知识概述1.光的传播跟声音的传播不一样.声音只能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而光既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并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0×108m/s,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真空中小.例如,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略比真空中小,可近似等于真空中的速度;在水中的  相似文献   

3.
“真空中不能传声”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节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尚无现成的仪器来演示验证。教师讲起来空洞,学生听起来抽象。为此,笔者设计制作了一种“真空不传声实验演示仪”。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仪器制作 取一支一次性大号医用注射器,先在其活塞上用胶固定一只小喇叭(废旧BP机或手机中的),从中接出引线用胶封严后与接头A相连,然后在注射器管底开个小槽孔将极驻式话筒安在槽孔中同样用胶封严,接出引线与接头B相连,装置如图1所示。2 使用方法 实验前,准备好两台语音座C,D,将插头A插入其中C座耳…  相似文献   

4.
每次做“真空不能传声”这个实验时,笔者就要为在实验室拿笨重的抽气机,体积较大的真空罩,抽气时手被累酸了、软了而烦恼。为此,笔者自制了一个简易真空不传声演示器,取材方便,做实验时省时、省力,教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编进了“声学”内容。其中有“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该实验仪造价比较高,而且,供不应求。为授课需要,我自制了一台“真空不能传声”实验器。其外形与产品相似,实验效果一样,操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把下口抽气改为上口抽气。  相似文献   

6.
初级中学《物理》教科书(人教版).在第一册“声现象”一章中有“真空不能传声”的小实验.我们在教学中利用保温瓶和蜂鸣器进行改进,简便易行、省时,效果也好,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总存在固体传声这一不足之处。通过对实验器材进行改进,基于Arduino微处理器的程序自动控制使声源在真空罩中悬浮,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应用音乐芯片,对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玻璃钟罩和抽气机的用处似乎只有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发现利用玻璃钟罩和抽气机还可以很好地完成以下物理实验,且达到了预期效果。一、用来观察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降低实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演示液体沸点随气压降低  相似文献   

10.
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光的传播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我们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与方向,实际上光线只是一个假想的模型,并不存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光从一种均匀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相似文献   

11.
内容梳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  相似文献   

12.
用高压锅做“真空铃”实验远安县教研室庄友宝(444200)演示真空不能传声时,教材和教师用书分别介绍了两种方法:前者的小实验栏目中是利用烧瓶来做此实验的,但烧瓶的瓶口小,制作小铃麻烦且铃声小,对比不明显。后者是利用真空玻璃罩,这样直观性强,效果好,可...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里的真空不能传声实验存在一些不足:抽气泵噪音大、笨重,操作不方便;抽气盘的密封效果不好;不能快速而连续地演示实验,所用时间过长。为此,笔者做了如下改进。一、实验器材两个最大的相同拔罐器罐体、抽气枪、小音箱或手机、包装用的可折叠泡沫塑料、凡士林油。  相似文献   

14.
骨干教师不是在"真空"里成长起来的,自然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免会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渗透.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举例如下: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王维 为什么没有见到人,能听到人的声音呢?原来是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涉及物理知识气体传声. 2.犬吠水声中,挑花带露浓.--<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前句诗水传来狗的叫声.涉及物理知识是液体传声.后句诗中"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共编入了29个课后“小实验”,教学中充分重视小实验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第一,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小实验都是紧扣课文内容的,所以做好课后小实验能把课堂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例如:“真空不能传声”,这一原理较为抽象,在开展课后小实验时,学生们亲自感受到“烧瓶内的空气稀薄时,听到的铃响声比空气充足时小得多”,就很容易推想出“真空不能传声”的道理来。再如分子很小,很难想象出它们的运动情况,做…  相似文献   

17.
沈孝兵 《物理教师》2006,27(11):1-31
大气压强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有趣的小实验,如覆杯实验、瓶子吞蛋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教材新增加的易拉罐被压瘪的实验,这些实验都简单易做,这些实验都说明了处在空气中的物体受到大气压的作用.笔者用演示真空中不能传声的玻璃罩做了几个有趣的大气压实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  相似文献   

18.
备忘清单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 3.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相似文献   

19.
伽利略是托里拆利的导师,一生有诸多发明和发现,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认为水泵之所以能够抽水,是因为如果水不跟着活塞升起来,就会形成真空,而自然是不允许真空存在的,因此水就被抽吸上来.这实质上是沿袭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厌恶真空"的错误观念.按照这种说法,水泵能够把水抽到任意高度,实验情况却并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20.
为了演示好真空不传声的实验,课前我做了多次尝试,结果均不理想。第一次因为玻璃钟罩容积大,学校又没有抽气机,用两用抽气筒抽气费时费力,并且玻璃钟罩密封不易,闹钟通过固体传声又影响实验效果。后来我参考《实验仪器》杂志上的改进方法,将玻璃钟罩改为小罐头瓶,闹钟改为蜂鸣器,但又因为音源声音本来就不大,一盖上盖子声音就听不见了,效果也不好。针对以上设计的不足之处,我进行了认真改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