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媒都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广播是声音艺术、听觉艺术,其优势之一在于以声取胜,以声感人。带音响的报道即录音报道,才具有广播的特色。广播新闻只有充分发挥声音的特色和优势,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无线电波的转瞬即逝,是广播这一舆论工具与生俱来的弱点。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听众收听广播,也是一种独特的信息输入形式。读报:“正襟危坐”; 看电视:“目不斜视”, 进电影院:是花钱买来的机会,不敢“懈怠”; 上大课:纪律约束,必须专心致志……听广播却不然。大都是边听边干杂活,边听边聊天,甚至边走路边听,思想不那么集中,可以处  相似文献   

3.
广播借助于声音向广大听众传播科技知识。声音一听而过,而且没有画面,不见图表,这同影视报刊比较的确是个弱点。但是,声音也有声音的优势。中国有句成语叫“绘声绘色”,形容语言表达的逼真。可见,声音有自己的独特的表现力。它可以使躺在纸上的死的文字,变成立体的活的声音形象,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感官。声音还可以表现画面难以表现的意境和事件。做为一个科普广播工作者,不可无视广播工具的弱点,但是更应该看到声音的优势,全面发挥声音的优势。广播中的声音有三种,一是有声语言,二是音乐,三是音响。这就是所谓的“广播三要素”。科普广播应该是科学知识同声音艺  相似文献   

4.
广播的特点和优势,是一代又一代广播人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老话题。经过十几年的广播改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对它有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必要。广播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不同于报纸和电视之处在于它以电波为载体,仅仅依靠声音进行传播,既不象报纸那样主要依靠文字,还辅以图片;又不象电视既有声音又有图象,而且主要是依靠图象。广播只依靠声音诉诸听觉,供受众收听。也许有人认为,这是过时的看法,现代广播正在向多媒体方向发展,新型的数码广播可以有文字和图形,受众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看,可以查阅。这话没错,广播这一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孙鉴清 《视听界》2007,(6):86-86
不少农民反映,现在电视上市场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不少,但他们整天闯码头、跑街头、转田头,很少有空闲坐下来看电视,而广播不受地域、时间、文化的限制,可以边干活边听,边吃饭边听,边走路边听。对此,农村广播可从加强听众的参与性人手,让广播在农村更有人缘。  相似文献   

6.
读报:“正襟危坐”;看电视:“目不斜视“;上大课:纪律约束,必须专心致志。……听广播却不然。大都是边听边干杂活,边听边聊天,甚至边走路边听,思想不那么集中,处于一种漫不经心和一心二用的状态。听者的漫不经心,加上电波的转瞬即逝,使广播传递的信息,渗漏甚多,损耗甚大。  相似文献   

7.
广播是以声音为表现形式的媒介,在话语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兴起.广播的话语优势似乎不再存在,广播的声音也好像越来越弱了。因此,不少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广播话语权的份量究竟有多重?是否应该放弃话语权而更多地倾向于“娱情”方面的报道?下面我们结合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新开办的一档新闻专题类节目《今日关注》的运作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闻快餐:广播新闻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伊 《新闻界》2003,(6):41-41
从事广播新闻工作多年,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广播新闻要出彩,就必须发挥声音的优势”,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特色≠优势,我们说广播是声音媒介,是区别文字和画面而言的。但是声音并不是广播所独有的,电视也有声音,电视的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比广播更形象、更生动。因此,说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并不准确,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呢?在十三年的广播新闻编采实践中,笔者以为,“告知性”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新闻快餐”——强调的是它的收听便利性、伴随性、相对容量大的特点,用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中国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是读着报纸长大的,60—70年代的人是听着广播长大的,80~90年代的人是看着电视长大的,21世纪的人则要在互联网上边读报纸、边听广播、边看电视度过他们的一生了。  相似文献   

10.
传播科技是指支持传播活动进行、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科学技术.①传播科技的进步促进新闻报道的变革,对新闻报道的报道方式、写作手法、传播者与受传者的关系产生影响. 现代以来传播科技的发展与新闻报道的变革 1.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以声音和图像为主.广播和电视报道使新闻报道的符号由文字转变为声音和图像.广播中不仅有人的语言,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给受众身临其境的感觉,电视的画面形象生动,给受众带来直观的现场感.随着有线电视和卫星的广泛应用,电视逐渐成为人们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而广播向“专门化”和“本土化”发展,面向特定的群体发展新闻广播、音乐广播等.以文字为依托的传统报业也在新闻报道声音化、图像化中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发展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广播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拥有着自身的收听市场和收听群体.但是,广播是以"说--听"为传播接受形式的线形传播,转瞬即逝的声音也制约着受众的收听.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媒体是广播、电视、平面以及互联网之间的融合,而广播是依赖于声音,作用于人听觉的媒体。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它有着独特的优势,内容广泛、功能多样、传播迅速,而且影响力极强,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可以随时接收信息。而因其只涉及声音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送时效快,很容易笼络忠实听众,每档栏目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支持,而当下最为流行的就属网络广播了。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河南濮阳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本着"新闻立台,评论强台"宗旨,充分发挥广播评论的短、快优势,更好地彰显广播媒体的思想性、权威性,增强了新闻广播宣传的舆论力量。广播宣传是靠声音传达思想的,广播声音一瞬即逝,听众来不及仔细琢磨,因此,广播评论在文风、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何写好符合广播特点要求的评论,也就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读报:“正襟危坐”;看电视:“目不斜视“;上大课:纪律约束,必须专心致志。……听广播却不然。大都是边听边干杂活,边听边聊天,甚至边走路边听,思想不那么集中,处于一种漫不经心和一心二用的状态。听者的漫不经心,加上电波的转瞬即逝,使广播传递的信息,渗漏甚多,损耗甚大。有鉴于此,播音开始,设开始曲,用特定的、较长的(几十秒至二三分钟)信号,呼唤  相似文献   

15.
电波与声音是广播传播的主要方式。在大众传播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广播仍然能够和报纸、电视一起分庭抗礼、稳步发展,不能不说和其独特传播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广播杂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品种。广播杂谈,与报刊上见到的杂文有什么区别呢? 广播杂谈的第一个特点是:说理要具体实在,不可抽象笼统。报刊杂文是用眼睛来看的,第一遍看不懂还可以看第二遍,而且可以边看边思考。广播杂谈则不同,它是用耳朵来听的,声音瞬间即逝,根本不容听众边听边思考。如果一篇广播杂谈,尽是抽象的逻辑推理,很有可能还没有听懂,文章已经广播完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是我国传媒空前繁荣的时代,有线电视网络已经普及到中小城市。省级电视(甚至部分省会城市电视)节目大都通过卫星传输辐射全国;电脑网络在国内迅猛发展;报业集团初露锋芒,因此有必要在现代传播条件下重新审视广播的优势和劣势,在新的激烈竞争中,扬长避短,促其发展。广播是运用电传输的声音符号表达内容。受传播特性制约,广播有特有的优势和劣势。从传统意义上讲,新闻界的一些权威人士认为,广播的主要优势是传播迅速,传播面广,感染力强等;劣势是转瞬即逝,顺序播放,线性收听。这种对广播的认识形成于电视和电脑网络还没…  相似文献   

18.
黄成 《新闻记者》2002,(11):16-17
澄清一个误解———“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广播界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 :“声音是广播的特色 ,要发挥声音的优势” ,这是需要澄清的一种误解。特色≠优势 ,我们说广播是声音媒介 ,是区别于文字和画面而言的。声音并不是广播所独有的 ,电视也有声音。声音只是一种传输的物理特性 ,我们同样可以说 ,声音是电视的(或电影 )的特色之一。因此 ,说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并不准确 ,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才是广播的特色呢 ?笔者认为 ,“宜听性”才是广播的特色。所谓“宜听性”是指广播节目必须具备适宜听众听觉的特点 ,适宜听众收听的状态。简单…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广播只能听,不用看,这是它与电视、网络、报刊的最大区别,因此,也是它的最大特点。笔曾反复将广播与电视进行比较,看看听电视的效果究竟如何。比较的结果说明。电视因为有画面的优势。只是听电视不足以全面把握其信息,而且.就目前各电视台的情况而言,音响效果不如广播悦耳。但是。在现代大众传播发展史上,虽然广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篇章。可是。电视崛起后,广播的地位明显下降。不过,在中国。近年随着汽车进入城市的千家万户,广播的发展又出现了良好的势头。  相似文献   

20.
作好广播广告,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广播形象化声音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借鉴电视、报纸等媒体广告的特长,作到优势互补。这就需要广告人在制作广播广告时,学会用“声音来思考”而这种思考的目的就在于为广播广告“造景”。 广播广告是否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能否赢得听众的好感,关键在于所“造”的景景致如何。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这充分说明听觉感受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广播广告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