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以说教师的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2.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业道德素养、行为作风、性格、习惯等对学生都有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改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师者,范也。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早有古训: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则行。班主任要想管理学生必先管理好自己,要以身作则,令学生信服。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对此深有体会。老师的举手投足,衣着谈吐,对学生的习惯和行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甚至是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曾经有老师说过,看学生的气质就能猜出是谁当班主任,这句话一点不假。因为学  相似文献   

4.
一 (一)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 西汉的杨雄说过:“师者,人之模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方面,既是教书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经师,又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导师。教师自身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做人的模样,是知识与美德相结合的以身示范者。纵观人类教育史,古今中外,为人师表一直做为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为人们所赞颂,并为历代教育家发扬光九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最早将为人师表作为教师道德要求的人。他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大力倡…  相似文献   

5.
常卫东 《宁夏教育》2010,(7):125-125
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真、善、美的化身,人类文明火种的传播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莘莘学子们人生旅途的指路明灯和导师。人们常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行为示范”形容教师,其中的“身正”即意味着具有高尚的德行,一身正气,这是为师的首要素质。从育人的角度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身教重于言传。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相似文献   

6.
赖秋兰 《教师》2012,(10):102-102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情动人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善于塑造自身的形象。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形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形象对他人的影响力是不同的。教师形象,指其德、  相似文献   

7.
武宁 《辅导员》2011,(9):68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话精辟地概括了教师身教的重要意义,也强调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有了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才能去教书育人。一、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以过硬的素质培养人作为合格的人民教师,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不断为自己充电,扎实深厚的理论业务知识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还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职业是最崇高的职业.因为教师生产的产品是世间最高级的产品--人才,教育的过程是对受教育者的灵魂施加影响的过程.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呢?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告诉我们: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们经常说:“教师为人师表。”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仿的表率。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被后世誉为“万世之师”的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揭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孔子的一生是“以身立教”的一生,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陶行知说过:“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由于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不少教师放松了个人修养,学生又怎么会尊重他们呢?这样一来,也就谈不上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了。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言之于教师的功用恰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美的言语,是教师专业的智慧,高超的能力,高深的修养和高尚情怀的体现。这种美的语言必然会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影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周易》“艮”卦卦辞为 :“艮其背 ,不获其身 ,行其庭 ,不见其人 ,无咎。”《彖传》、《说卦传》、《杂卦传》皆曰 :“艮 ,止也”。王弼注“艮其背”为“目注视之义。艮亦为还视之义 ,引申为注视之义。本卦艮字皆当训顾 ,其训止者 ,当谓目有所止耳。获疑借为护 ,同声系 ,古通用 ,艮其背不获其身 ,犹云顾其背不护其身 ,顾其小才忘大者 ,身之将亡 ,背何能有 ,故曰艮其背不获其身 ,行其庭不见其人”。以上诸说 ,释“艮”为“止” ,无义理可寻。高亨在比较“艮”的《说文》篆书和甲骨文、金文形体以后 ,认为“艮”即“见”字的反书 ,当从 ,然而…  相似文献   

12.
1、树立正气,讲求原则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校之长,一定要在广大教师之间树立正气,办事公道,讲究原则。凡事要从学校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是围着个人名利得失打转。如果校长品行不好、办事不公,即使本事再大也会失去感召力,要以身正求公正、以公正换人心。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个别校长在具体办事时,违背原则,办事偏离正确轨道。个别校长哥们义气浓,善于拉帮结派,认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管理到位。  相似文献   

13.
正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道德经》第七章,有这样一段话:"是故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因此圣人把自己摆在后面,结果自己反而会占先;危险时把自己置之度外,结果反而能保全自己。不正因为他不自私吗?所以反倒成就了他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项羽不死于乌江考》等文九点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项羽乌江自刎,《史记》《汉书》写得非常清楚。近年有人说“项羽不死于乌江”,而是“身死东城”。殊不知秦汉时期乌江属于东城,“身死东城”与“乌江自刎”是一回事。其说以《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为代表,故我们与其商榷,考论是非。  相似文献   

15.
爱生感悟     
袁钦吉 《中国教师》2008,(16):38-39
<正>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结合十几年的从教经历,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一、教师应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动感召学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凡事给学生做出榜样。记得2005级新生刚入学的时候,班级纪律很差,迟到、说话、打闹、随便进出教室等违纪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  相似文献   

16.
钟丽 《河北教育》2011,(5):25-25
端正自我树正气 “居人上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自己首先应该做到,这一点往往被很多校长忽略。教师时时刻刻都会注意校长的一言一行,校长只有自己做好榜样,在批评他人的时候,才能够底气十足。因此,校长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并进行自我反省,不断克服缺点,加强品德修养,做到律己服人,身正带人。  相似文献   

17.
王建芳 《文教资料》2011,(22):132-133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而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里的"身"不仅指教师以身作则,而且包括追求至善的人格。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高尚的人格形象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先生",更重要的任务是"育人"。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实践中我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以达到数学教学和德育建设的有机结合.如何在初中数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呢?下面就谈淡我自己的主要做法及肤浅体会:一、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古人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育过程既是晓  相似文献   

19.
孔子从事教育40年,以“六艺”为教材,把“德行”列为四科之首,体现了他全面发展、德育首位的教育主张。由此出发,他全面阐发了为师之道,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教师素质观。一、修己正身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他还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指出:“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可见,要使学生身正行直,教师自己先要正身,身正行直是教师的首要条件。教师只有以身立教,率身…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备高深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还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更要懂得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认真钻研,注意从各个方面来充实修养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