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老师:我家孩子今年刚刚13岁,可我们感觉他越来越对我们封闭心灵,凡事都喜欢记日记,日记也不让我们看。为此还经常弄得很不高兴。您说我们该怎么办?该怎样看待孩子的日记?苏长风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南通市一家长来信说: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他越来越不喜欢学习,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常找借口不上学,成绩直线下降。真不知该怎么办?答:孩子有问题,我们通常会看得很清楚。现在我们来看看自己有没有以下问题。1.是否经常拿学习来惩罚孩子?“写错一个字罚写一页”“做错一题罚做十题”……这会使孩子觉得“学习”不是好事情。  相似文献   

3.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到我工作单位附近的幼儿园去玩,常常看到接送孩子的年轻父母训斥孩子:“哎呀!你怎么这么笨!人家××就比你聪明!”或者是:“谁打你了?人家为什么不打别的小朋友而打你呢?肯定是你不好!”……每当此时,我就仿佛看到了自己不愿回忆的童年生活。 我的父母是严于律己的人,对我们姐弟五人的管教也十分严格。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  相似文献   

4.
李红艳 《家长》2010,(8):52-52
我们常说的“乖孩子”,是指那些老实、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由于听家长和老师管教,所以往往招人喜欢,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在表扬孩子时,都喜欢说“真是个乖孩子”。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孩子太乖了并不好。孩子太乖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浙江海盐读者刘青我们一家三口逛商店,女儿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想买,我说:“不行,你的玩具够多了。”她爸爸却说:“她喜欢就给她买吧。”这样的管教矛盾,我家常发生。我想,对女儿的管教,我们夫妇俩总是不能一致,对孩子的发展肯定不好,我该怎样做呢?类似的情景在许多家庭中随处可见,为了孩子的一件小事,父母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这种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使孩子无所适从、患得患失、爱钻空子。本期,杭州全能亲子学校的父母亲们,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难题解析     
编辑同志: 我有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女儿,这孩子小时候特别听话,是个人见人夸的乖乖女,可是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发现她变了,对大人的话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言听计从了。本来我家离学校特别近,为了方便对她教育,我们。直让她走读(她班里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寄宿),可现在她却闹着要去寄宿,我们不同意,她就在家里处处和我们顶牛,我们说什么她都要和我们争论一番。给她买回的衣服她说不喜欢,说什么也不肯穿;节假曰让她和我们一起去走亲访友她不肯去,宁愿自己一个人闷在家里看书、看电视;还经常把自己的小屋反锁上不让我们进去,说不能随便侵犯她的隐私……弄得我和她父亲都头疼不已,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了?是不是人们常说的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我们该怎么办才好呢?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朋友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每天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疯”。我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因为我们是朋友。在与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时,我便对他们说:“我们做朋友,好吗?”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我又补充说:“你们在和我说话时,可以称呼‘你’,不必叫我邱老师,可以吗?”孩子们笑了。果然,他们常常会主动地与我交谈:“你昨天在干什么?”“你喜欢看动画片吗?”“给你玩我的玩具”……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称呼,这是我和他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都说两三岁的孩子很难管教,你是否也遇到了这样的麻烦呢?其实,如何管好孩子,每一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好方法。而我们想指出的是,有11种不甚妥当的方法,是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常常步入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肖梅 《家庭教育》2001,(12):20-21
四川威远李桦读者来信说:“我儿子越来越不听管教,总是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无论我说什么,他都好像没听见一样无动于衷。常常是我火冒三丈,他依然故我。我怎样才能让儿子听管教?”不听管教,把大人的话当耳旁风,是常见的家教问题。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怎样才能让孩子听从父母的管教,本期由来自上虞和杭州的父母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见到老师一声"小组交流",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嚷嚷开了,四人小组好像每个人都在张嘴,可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一到汇报的时候,站起来发言的孩子不紧不慢地说着,多数孩子却依然做着自己的事情.当老师问到有没有不同看法时,后面的孩子又重复着前面孩子的答案……于是,我们就开始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连起码的尊重都不会?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难道全是他们的责任吗?就只有学生应该懂得倾听吗?我们是否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耐心倾听的姿态?  相似文献   

11.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也没词了。这些父母也很着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孩子深入讨论呢?怎样让我们的亲子沟通更有趣呢?在下列方面好好体悟摸索,相信你们与孩子的心灵会越来越近,“越说越投机”不是什么难事。体会家庭游戏的魅力家庭游戏是使家庭成员达成美好沟通的桥梁。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  相似文献   

12.
成长·痛     
新的学期又跟春天一起在不经意间悄悄来临,草长,莺飞,日暖,叶绿……成长与改变总是在不经意间进行,但是我们是否应该有意思考,我们真的成长了吗?从一般的心理来讲,幼稚的人总向往成熟,而沧桑者都要回归童真。但我们这些正在成长中,不大不小的人似乎无法归属于哪一类,因为很多人都喜欢这么写:我是一个XX的孩子。XX可以是:明媚,忧伤,单纯,任性,不愿长大……不想长大的人似乎都有这样的逻辑:孩子意味着单纯,天真,自由……而成长为大人则意味着被世俗所污染,被看见或看不见的规矩所束缚,必须伪装才能面对世界……而作为一个孩子的好处是显而易…  相似文献   

13.
经常看到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做一些“定格的事”:看到孩子成绩太差,就干脆不让孩子上学;看到孩子不服管教,就任其发展……也经常听到一些气急败坏的教师对着屡教不改的学生说一些“定格的话”:你是“出窑的砖——定型了”,再费力教育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你就是出苦力的“料”,再学习也不会改变;你没有什么希望啦,扫大街都不够格……可是,许多事实证明类似的育人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育人的键盘上没有设置“定格键”。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孩子,胖叔叔注意他已经很久了。他常常忧郁地坐在窗前,独自发呆。同学们在一起聚会的时候,他总是充满渴望地坐过去,甚至经常掏钱买单。但是,同学们却很少理他。今天,他又忧郁地坐在了窗前。(胖叔叔)嗨,小胖,怎么啦?怎么老是一个人啊?(小胖)他们都不理我……为什么?他们都不喜欢我……你挺好的啊,他们不可能讨厌你吧?可是,他们不喜欢我,他们喜欢郝佳。郝佳?是你们班上的班长吧?是的。老师喜欢郝佳,同学们都喜欢郝佳。他们就不喜欢我了。可是,同学们喜欢郝佳,并不等于不喜欢你呀。我想……同学们都不喜欢我……噢。那我问你,同学们为什…  相似文献   

15.
您的孩子能够表里如一吗?您的孩子在学校、在家里表现一致吗?父母不在家时,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和生活自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有不少父母却是忧心忡忡地说:“唉,让人担心呐,我那孩子经常是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为什么父母不在跟前孩子就要耍花招?甚至包括在学校表现较好、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也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从家教咨询中的大量个案来分析,孩子出现两面行为,有以下主要原因:①对孩子要求过高,难于兑  相似文献   

16.
我们班的问题女孩"牛牛"作为老师,经常会在孩子们中做横向比较,谁自理能力强、谁听课认真、谁不挑食……什么都做得好的孩子,老师当然喜欢;什么都做得不好的孩子,作为老师是否一样喜欢呢?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叫牛牛,从来幼儿园开始就不爱说话、动作慢,吃饭总是最后一个上桌,吃饭时候桌子上、地上、衣服上、椅子上也全是饭粒儿,喝水也总是洒水,经常拉裤子,中午也不睡觉……没有什么事情做得好,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也很无奈。  相似文献   

17.
经常看到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做一些“定格的事”:看到孩子成绩太差,就干脆不让上学;看到孩子不服管教,就任由其发展……也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着屡教不改的学生说一些“定格的话”:你是“出窑的砖——定型了”,再费力教育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你就是出苦力的“料”,再学习也不会改变;你没有什么希望啦,扫大街都不够格……可是,许多事实证明类似的育人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育人的键盘没有设置“定格键”。每个人身上没有永远被定格的“缺陷”和“天分”,因为在不同的“人生网络”里或者生活“频道”上,原本看来是“缺陷”或者是…  相似文献   

18.
<正>我做了20多年班主任,虽无倦怠,但感慨还是有的。看到了这个话题,就想到了两句话。一句是同事之间闲谈时常发之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越来越不好教了)!"一句是我面对学生时经常说的:"想当年,我的学生如何如何……"我想很多老师都说过类似的话,其出发点好像都是为当下的孩子树立榜样,提出要求。可这感慨的背后会是什么呢?学生听了这样的话会怎么想呢?这样的话经常在学生耳边响起又会产生什  相似文献   

19.
李昭晖 《教书育人》2012,(31):70-71
"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推我"……在学校,这种打闹声音我们会经常听到,教师该如何应对呢?不责备?孩子会打得更厉害;真要责备?好像也没多大的事。其实,这和学生的年龄及生活环境有关,学生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再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子,家长深怕孩子受到欺负,总是跟孩子说"你去打,打伤了爸爸帮忙看"之类的话,使得孩子产生了喜欢攻击别人的想法。具有关资料显示,70%的少年犯在学生时期存在攻击性行为,所以,矫正  相似文献   

20.
斑斑 《小学生时代》2008,(11):16-20
《小王子》一书中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换个角度,所有的孩子在成为大人之前,都曾经这样疑惑过:大人是什么人?为什么大人和孩子不一样?长大了,我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像爸爸,还是像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