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失血及液体复苏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兔急性失血及液体复苏后平均动脉血压(MAP)、血细胞比积(Hct)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18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三组,经颈总动脉放血(放血量为全血量的1/4)复制家兔急性失血模型,将放出的血液加等倍林格氏液(1∶1复苏组)、2倍林格氏液(1∶2复苏组)、3倍林格氏液(1∶3复苏组)进行液体复苏,每组6只,观察家兔急性失血前、失血后、液体复苏后即刻以及30min的MAP 检测家兔急性失血时、失血后20min、液体复苏后30min的Hct以及全血粘度变化 液体复苏后30min,观察重要器官系数变化。结果:急性失血家兔经回输血液及不同量林格氏液复苏后,MAP基本恢复正常,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液体复苏后30min各组间肾、心、肺、肝系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 急性失血后20min各组家兔Hct显著低于放血时,复苏30min后Hct略升高但仍低于放血时(P〈0.01) 急性失血后20min各组家兔、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均显著下降(P〈0.01-0.05),经液体复苏后逐渐回升至放血时,三组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失血可引起血液稀释,表现为Hct及全血粘度下降 经输血及不同容量液体复苏有利于恢复血容量及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对患者全麻诱导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F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R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率(HR)、无创血压(SBP、DBP和M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记录入室后(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1min(T2)和5min(T3)时患者的HR、SBP、MBP、DBP数值。结果:两组患者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诱导前后自身比较,在插管后1min时,F组患者的HR、SBP、MBP、DBP各数值均显著上升,同时R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R组患者T1、T2、L时的HR、SBP、MBP、DBP均显著低于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芬太尼,瑞芬太尼可显著抑制患者全麻诱导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芬太尼、罗比卡因配伍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ASAI-Ⅱ级择期直肠癌切除术患者60例,按术后硬膜外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级(观察组)术后硬膜外用药为2ml/h微量止痛泵加入0.2%罗比卡因100ml、芬太尼0.2mg,Ⅱ组(对照组)术后硬膜外用药为2ml/h微量止痛泵中入0.25%布比卡因100ml、芬太尼0.2m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ale),BCS(bruggrmann comfort scale)舒适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B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均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芬太尼、罗比卡因配伍硬膜持续应用可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光棒或光索(light wand,LW)气管内插管术是国内近年引进应用的新麻醉技术,该器材成本较低,技术易掌握,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除常规用于全麻气管内插管外[1],也可以用于困难气道与高风险气道处理。近期我们采用光棒引导术进行双腔支气管置管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手术麻醉需采用双腔支气管置管术的全麻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8~77岁。经CT、胃镜与病理检查确诊为食道癌6例,肺癌3例,纵隔肿瘤1例。ASAⅡ~Ⅲ、非过度肥胖、无严重张口困难、无颈前部特殊疾患。患者术前常规用药,入室后监测BP、HR、ECG、SpO2,开放外周静脉输液通道。将左侧型双腔管支气管(日本产Phycon I.D 4.9 mm OD 10.5/14.3mm)左侧管尾部接头与光棒(美国Surch-Lite,AaronMed ical光棒)插管固定器去除,充分涂抹润滑剂,将光棒置入双腔管支气管左侧管内,按照普通光棒引导插管塑型备用。采用静脉快诱导法,阿曲库铵静注后3 m in时行气管插管,按照普通光棒引导插管方法将双腔管支气管导管送入气道。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送入过程中,先向左侧旋转超过90&#176;,然后再回到90&#17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追踪法(TT)测定左室壁收缩期位移,以此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左室收缩功能.方法:获取标准心尖位左室长轴切面、两腔切面及四腔切面,应用TT技术对20例妊娠高血压病子痫前期孕妇和21例正常对照妊娠妇女心脏不同节段的位移曲线,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E/A比值、肺静脉心房收缩期反向血流充盈峰(AR),肱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对所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左室前壁、前间隔、后间隔各位点的收缩期位移低于对照组(P〈0.01);左室侧壁、下壁、后壁各位点收缩期位移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追踪法可无创、敏感、客观地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1%利多卡因与1%普鲁卡因在会阴侧切术中的麻醉效果,探寻更适合会阴侧切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经阴道侧切分娩的病例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用1%利多卡因做侧切麻醉,对照组用1%普鲁卡因做侧切麻醉。术后由产妇填写疼痛自评量表,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比较两组侧切口之外的裂伤程度。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 伤口裂伤率低于对照组(P〈0.01) 两组伤口愈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侧切麻醉中用1%利多卡因能有效地减轻产妇的疼痛,减少产妇阴道壁及会阴体组织的损伤,增加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舒适度,对产妇产后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低渗温热化疗后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食管癌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实验组48例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给予低渗温热化疗后植入缓释氟尿嘧啶(中人氟安);对照组42例,仅单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毒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x^2=0.66,P〉0.05)。实验组术后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比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x^2=0.41,P〉0.05;x^2=0.14,P〉0.05);肝肾功能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x^2=0.03,P〉0.05;x^2=0.01,P〉0.05)。结论:食管癌术中低渗温热化疗后植入中人氟安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持续静脉滴注与常规静脉滴注对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外科收治中晚期肝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mg每日1次常规静脉滴注;对照组20例,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接输液泵,经肘正中静脉滴注20mg/24小时.两组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两组之间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之间近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肝区胀痛、腹水、黄疸)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改变复方苦参注射液的用药模式,可减轻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0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放疗同步联合PC(PTX+PDD)方案化疗:患者于前三周期给予PC方案化疗,从第四周期开始实施同步放化疗,放化疗结束后再巩固2-4周期.其余20例患者接受放疗序贯化疗(序贯组):应用PC方案化疗3周期,再行放疗,放疗后巩固化疗4周期.结果:同步组和序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和80.0%,同步组疗效优于序贯组(P=0.035);两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疗同步化疗较序贯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用量的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足月子宫下段剖宫产孕妇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刻子宫肌注缩宫素10 U,同时将10 U的缩宫素加入250 m L 0.9%氯化钠液体中静滴。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注缩宫素20 U,同时将20 U的缩宫素加入250 m L 0.9%氯化钠液体中静脉滴入。观察组用药后5 min、15 min血压、心率等波动情况及术后24 h的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用药后血压心率波动水平及术后24 h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后立即给予小剂量子宫肌注缩宫素,然后小剂量静滴缩宫素维持宫缩。血流动力学稳定,产后出血无明显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少,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对吗啡镇痛引起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选择子宫切除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手术结束前观察组一次性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 mg+地塞米松10mg+0.9%生理盐水6 mL.对照组吗啡2 mg+0.9%生理盐水至6 mL.记录24 h内病人的镇痛效果和PONV的发生率.结果表明,术后24 h内PONV总发生率:观察组9.2%,对照组为42%.(P〈0.01).可见,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抑制手术后吗啡镇痛引起的PONV.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方式选择及处理。方法:选择40例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A组n=20)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n=20)。术中监测MAP、HR、SpO2气道压(Paw)和PETCO2、血糖(GLu)、血浆皮质醇(Cor),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Paw、PETCO2均升高,A组患者术中MAP、HR、GLu和Cor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优于A组。结论:对于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方式以选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甘露醇静滴对高热患儿退热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将住院的285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134例)和对照组(15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甘露醇静滴,降温效果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31.34%,对照组显效率21.19%,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治疗组总有效率76.87%,对照组59.60%,优于对照组(P〈O.005)。结论:其方法简单、有效、安全。可快速退热,缩短热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消除血红蛋白和胆红素两种因素对碱性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的负干扰。方法:用苦味酸速率法测定未溶血、人为溶血、人为溶血后加0.88mol/L H2O2 37℃水浴20min、人为溶血后加0.88mol/L H2O2 37℃水浴30min、未溶血加0.88mol/L H2O2 37℃水浴20min五种处理的血液样品中肌酐值。结果:其他四组与第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三组与第二组、第五组测定结果有差别(P〈0.01或P〈0.05),而第三组与第四组的测定结果则无差别(P〉0.05)。结论:用0.88mol/L H2O2处理溶血样品后,再进行肌酐测定。可消除血红蛋白和胆红素对肌酐测定的影响,使测定结果更真实。  相似文献   

15.
16.
研究小鼠禁食不同时间及注射胰岛素导致小鼠休克时血糖的变化,并观察酸性生理盐水稀释胰岛素对低血糖休克出现时间及血糖值有无影响.结果表明,小鼠分别禁食12﹑18﹑22﹑24h时的血糖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各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但各组下降后的血糖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或是否用酸性生理盐水稀释胰岛素,注射后出现休克的时间及休克时各组小鼠血糖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顺铂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顺铂辅助化疗联合放射治疗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同期对比分析经放疗加顺铂化疗(放化组)60例和单纯放疗(单放组)60例Ⅲ期子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和并发症。结果:5年生存率放化组63.33%,单放组43.33%(P〈0.05)。局部控制率放化组80%,单放组60%(P〈0.05)。远处转移率放化组43.33%,单放组41.66%(P〉0.05)。放射性直肠炎:放化组13.33%,单放组10.00%(P〉0.05)。放射性膀胱炎放化组8.33%,单放组10.00%(P〉0.05)。无因治疗而引起的死亡发生。结论:放射治疗联合顺铂化疗能提高Ⅲ期子宫颈癌患者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未改善远处转移率,副作用能耐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耐力训练大鼠肾动脉的零应力状态下的张开角、形态学的变化研究,探讨耐力训练对肾动脉的张开角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力训练组大鼠肾动脉张开角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P〉0.05);血管中膜、内膜厚度变化不显著(P〈0.05);中膜面积显著减小(P〉0.05),血管内径显著减小(P〉0.001);而中膜/内径无显著变化(P〈0.05)。因此,长期耐力训练后,肾动脉的生物力学特性和形态学结构出现了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陈雷 《课外阅读》2011,(10):35-35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再生障碍贫血骨髓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2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患者的遗传不稳定和IST近期治疗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不同组患者遗传不稳定性与IST治疗反应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R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高FIB(纤维蛋白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双盲给药。治疗组: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舒血宁针20ml静脉点滴,每天一次,持续10天;同时用低分子肝素钙针4100u腹部皮下注射,每天两次,持续10天;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 l静脉点滴,每天一次,持续10天。治疗前后进行CSS、B I评分及FIB测定并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SS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14、d28、d90两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d28及d90的B I,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间血浆FI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3、d7、d14治疗组血浆FIB含量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d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7.743,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伴有血浆FIB含量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伴有血浆FIB含量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