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清代地方档案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它们不仅为学界研究增添了新史料,扩大了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视野,还促进了清代地方档案研究由王朝中央向地方史的转变。本文首先阐述了清代地方档案的概念、整理现状;其次,对当前清代地方档案的研究成果进行主题分析,主要涉及清代地方档案与政治史、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环境史、文化史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遭遇的困境与出路,以期进一步促进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与研究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档案著录是档案整理与研究的重要内容。既往对于清代档案著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案卷级著录,而对文件级著录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著录为例,详细论述清代地方档案文件级著录的标准及实践中的著录项目、管理、流程与审查等,以弥补档案文件级著录研究之不足,并为清代档案及其它档案的文件级著录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地方档案馆由于自身研究力量较弱,档案内容比较繁杂,难以高效进行档案整理与研究,故与各类科研人员尤其是高校科研人员开展合作,渐为档案整理与研究的新路径。本文拟以馆校合作下的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以下简称《南部档案》)的整理与研究为例,就档案数量丰富的地方档案馆(主要指市县级档案馆)与高校之间合作进行档案整理与研究加以探讨,以进一步推动档案整理与研究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2022年,清代档案的整理与研究成果丰硕,随着档案馆馆藏与私人所藏档案的整理工作的开展和不断深入,清代档案相关研究也逐渐向纵深处发展探索。本文旨在整合并分析2022年度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方面的成果,为清代档案未来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型清史编纂工程启动后,经过专家调研、论证,初步确定全国需要整理的清代档案约700-800万件,其中包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代中央档案550余万件,地方档案馆及博物馆、图书馆、科研机构保存的清代档案100-200余万件,此外,还要从中国台湾地区及国外搜购若干珍贵的清代档案文献。在这次大型清史的编纂中,国家将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清代历史档案进行大规模整理,建国以来,开展如此规模的历史档案的整理和搜购工作还是少见的,必将进一步推动历史档案工作,特别是清代历史档  相似文献   

6.
赵彦昌  姜珊 《档案学研究》2022,36(5):142-148
清代档案为清史研究提供了最原始的基本史料,清代司法档案的整理促使法律史研究的“问题”导向更为微观、具体,并引入多元的研究方法。同时,法律史研究中对诉讼文书展开研究也为后续清代司法档案的整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围绕“档案中的虚构”等问题的讨论也使清代司法档案的价值得到更深层面的理解,并进一步促进对清代司法档案的更为全面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清代政府档案的价值认知与整理方法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自清代至当代官员、文人、史学家、档案学家的观点和行动,分析自古代到近代对文书档案价值定位的变化,以及民国到当代档案整理方法变迁背后的影响因素,认为今天清代档案整理研究可以通过挖掘清代公牍知识资源、结合古文书学视角再出发.  相似文献   

8.
清代档案整理工作与现代化技术应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以东 《历史档案》2001,(1):122-125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档案整理工作中的普及应用,我馆档案整理工作已逐步建立起较为规范的工作程序与工作方法。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加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本文拟就此展开议论,以期唤起同仁的重视,共同搞好清代档案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茜 《档案管理》2021,(1):127-128
本文通过对地方档案和地方文献关系的分析,总结出地方档案在地方文献整理发掘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理挖掘地方档案的价值、档案人员参与地方文献整理、利用档案整理方法发掘地方文献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清代《南部县档案》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整且时间跨度最长的县级衙门档案。因其史料价值高,地方特色浓,已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该档案可谓是清代地方社会风土民情的“活化石”,其中有很多具有地方色彩且令人费解的用词、用语,比如“滥佃”、“估撇”、“打烂条”等等,给查阅者带来不小的困难。我们在整理南部县档案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赵彦昌  姜珊 《档案学研究》2020,34(3):144-150
《黑图档》是近年来东北地区清代档案编纂的代表性成果,记录了清代盛京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的情况,为研究清代东北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以《黑图档·嘉庆朝》为基本研究史料,深入探讨清嘉庆朝盛京保存的各部门档案的管理工作以及检查、保护等问题,以期为清代地方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取辽宁省档案馆藏《黑图档》作为研究的依据,深入剖析其中盛京内务府档案房与其他部门的往来公文及存查档,进一步分析清代地方档案馆的工作内容。通过梳理档案可以发现,档案房的具体职责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抄写、保管、汇总、印务及移交等文档工作。  相似文献   

13.
陈倩 《兰台世界》2020,(4):156-160
档案资料是盐业史研究的重要参考物,也是厘清盐业史相关问题的重要佐证物。在食盐专卖的古代中国社会,私盐处于地下交易状态,大多官方史料对事件本身记载有限,重点从宏观层面讲述贩私的原因以及惩治贩私行为的国家与地方法规等,而档案资料则详细记录了贩私案件本身,是十分有价值的研究对象。《清代巴县衙门档案》作为我国清代档案中价值珍贵的县衙门档案,保存了大量盐业记录,其中包括诸多有关私盐的记录。通过梳理这些档案,可以在总结清代巴县私盐特点的同时窥见四川私盐问题并佐证相关史料。此外,《清代巴县衙门档案》还有研究盐商缉私、丁宝桢改革盐务、贩私惯犯等问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何蕾 《档案学研究》2020,34(6):139-141
青海省档案馆现存的清代及民国档案,因年代久远破损严重,需大量修复。论文就青海馆藏清代、民国档案在修裱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即档案脆化的修补、托裱、废边处理、原材料是否替换等问题,分析了修复情况及其原则。  相似文献   

15.
杨光 《档案学研究》2021,35(6):143-148
诏敕文书专藏之室是我国古代官方和民间档案保管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E考据”的方法,在搜剔爬梳古今文献的基础上,以敕体的源流演变为主线,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考证了以“敕书”名室者在古代的存续脉络。敕书之室滥觞于唐代,是散见于内地县治和边疆寺宇的个别现象。至北宋时,宋初的建法立制改革推动了编敕制度的兴起,敕书库和敕书楼相继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地方官署档案保管场所,为地方性的专门编敕服务。南宋时,官府内部的机构改革使得敕书楼逐渐被架阁库所取代,敕书楼由官方转向民间。至明清时,敕体不再是法规形式,敕书之室的建筑主体由北宋单一的地方政府演化为官方和民间并存并逐渐以民间为主的结构。由于明代饥岁灾荒频繁而实行劝分政策和旌表制度,导致因赐敕旌义而特建楼、阁专藏的现象尤为频繁。  相似文献   

16.
赵彦昌  姜珊 《山西档案》2020,(1):165-172
《黑图档嘉庆朝》内记载了嘉庆年间盛京地区发生的多次土地纠纷,记载了土地纠纷的类型、案件的审理过程以及纠纷的解决结果。通过对《黑图档嘉庆朝》内土地纠纷相关档案的归纳,分析当时独特的土地纠纷处理过程,以期补充清代地方纠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茉 《档案学研究》2022,36(5):89-93
依托于融媒体发展的历史档案文化传播是实现传统文化记忆延伸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某篇清代玉牒相关的热门微博为研究对象,对其评论文本的主题与内涵进行数据分析,从深化历史档案内容内涵与拓展传播渠道两个方面提出在融媒体视域下历史档案文化传播的路径建议,探索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档案文化传播新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杨宾《柳边纪略》对"档案"一词的解释,在档案学界流传甚广.本文以清代笔记为载体,以纵线时间轴为线索,梳理对"档子""档案""档册"三词的运用与解读.并对《柳边纪略》中对"档案"一词的错误解读进行分析与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