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晋南北朝是我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时期,士大夫在中间扮演了关键角色,而州镇刺史作为士大夫的代表人物,他们与佛教之间的关系值得予以研究。奉佛州镇刺史对辖区内佛教发展起到直接推动作用,这可以从他们所具有的权力优势、个人强烈的宗教热情以及担负的文化主导角色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永嘉丧乱,儒士持续南迁.东晋前期,儒士籍贯以黄淮地区和江东地区为最多,至后期则北方籍贯者遥遥领先,籍贯在江东地区的儒士人数减少.在东晋政治高层中,北方南迁大族明显压倒江东大族,从而在政治上处于优势.南朝之初,继续了东晋的政治格局和文化格局.但由于中央政权南迁已久,不免走上本土化的道路.这表现为南人地位的提高,北方大族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作用日渐衰退.宋齐梁陈四代,儒士籍贯江南者所占比例不断增长.由南朝儒士籍贯随着时间延续而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江南政治势力的消长和儒学在当地的传播.儒学在南方地区的传播,促进了本土学术文化的发展,激发了南方土著力量的觉醒和壮大,并使之走上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在庾信后期的诗文创作中不自觉的流露出一种对南朝文化的反思,有对南方的价值追求、文化信仰的依恋、疑虑与不解。这种文化反思是庾信后期诗文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接受北朝价值趋向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儒学精神文化长期非理性缺失,造成了严重的道德危机。要弘扬传统文化,重构以儒学精神为主体的人文素质体系,必须复兴儒学,恢复儒学教育传统;回归原典,提倡通读儒学原典;经世致用,弘扬儒学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5.
宗族文化是家族精神的彰显者和连接者,同一宗族的人不光有血缘关系,同时具有“神源”关系.鲁迅作为士大夫家族的长房长孙,士大夫文化背景对其文化品性和审美取向具有深远影响.士大夫宗族文化对鲁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士大夫精神的追求、宗族核心价值的传播,即藏书文化和宗族文化等几个方面.通过对鲁迅身世文化背景的挖掘,我们看到传统士大夫文化精神和人格理念对鲁迅文化品格和文字生涯的潜在影响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隐士文化是知识分子作为士大夫的一个阶层,其内圣外王人生哲学在政治与文化的紧张中一种动态的显南,也是知识分子在处理自我人格冲突时的一种文化取向。唐代政治上约束了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年的分裂割据,旧有社会阶层被打破,知识分子纷纷以不同方式走上仕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汉魏之际士大夫的精神历程为考察对象,认为东汉的瓦解迫使士大夫节义观发生变化,汉魏嬗代进一步摧毁了他们“国身通一”的精神世界,曹魏士大夫以开辟形上空间为精神出路,为魏晋南北朝士大夫重建了不同于东汉的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8.
兰亭雅集是东晋王羲之组织的著名宴饮诗会。这一文坛盛会之所以出现在东晋,与士人心态密切相关:东晋偏安一隅,士大夫不缨事务,追求闲适悠游的生活状态;东晋门阀士族兴起,玄言山水成为士大夫普遍的生活方式。受东晋时风影响,兰亭雅集诗作形成了寄怀山水、倾悟玄理的独特艺术风格,丰富了文人宴饮雅集的风貌,为后代宴集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9.
东晋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其特点是家族的长辈广泛参与对子弟的教育 ;幼儿教育和妇女教育都受到足够的重视 ;教育方式多样 ,既有言传、身教 ,又有用文字著作进行教育等形式 ;教育内容广泛 ,包括学术文化、科技艺术、实用知识、道德门风等方面。当时的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素质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北交流的日益广泛,由南入北士人的增多,以及北朝统治者在文化策略上的选择,使得北朝后期的文学经历了对南朝文学短暂的逆动之后,走上了吸取和借鉴南朝文学的道路,并为隋唐文学的南北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唐宋士大夫与西南、岭南地区的移风易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西南地区由于经历魏晋南北朝二次“蛮夷化过程”,文明程度出现逆转退化,山南、剑南儒学教育文化落后,民间流行多神崇拜,湘西南与岭南人口买卖现象严重;宋代云南、四川原始巫文化仍然甚为盛行,杂祠淫祀现象严重,为全国典型的淫祠区。西南地区地方官员尤其是流贬士大夫执着于以破除迷信、引导文明生活方式的移风易俗活动,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治理效果,也典型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处江湖之远”而自觉践履儒家“以夏化夷”、“有教无类”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2.
江南田庄和田庄经济问题,始终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时期的各类史料可以证实田庄经济在江西的存在与发展,其特征与其他地区田庄经济自给自足、封闭性的共性外,还有强烈军事性与宗族性相结合,发展极不平衡,受到周边地区辐射影响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具体论述了流亡北朝的江南士人在南朝文化北传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而南方文化的北传 ,不仅推动了北朝汉化过程 ,而且对消弥南北地域隔阂和对立 ,促成新一轮南北统一都产生了显著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各具特色,都具有主导地位。等到唐朝时很明显南朝文化占据上风,但北朝文化也被继承其中较好的融合在一起,而最初的融合发展就体现在文学的融合发展中。南北朝时期上层文人乐府诗的创作也进入了自西汉后又一个高潮,但北朝的文豪数量不如南朝,南朝的永明体诗人、宫体诗诗人、皇室文学家都创作乐府诗,但题材风格偏重艳丽绮靡。而南朝乐府民歌却风格多样,也有不少佳作,同时南朝的乐府民歌开始体现出南北文化融合的痕迹,这给唐代以后的文化融合带来很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孔子创立儒学以来,无论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朝,还是玄风蔚然的魏晋,乃至三教合流的隋唐,新儒学兴起的宋元,其入世经世的思想一直都是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齐家治国、兼济天下更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主导。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以其深邃的思维和洞察能力,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文化"就是人类"生活的样法",而"生活"乃"事的相续"、"生命的绵延",按照"意欲"指向的不同,把世界文化分为中、西、印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梁漱溟用佛学唯识学的哲学思想来会通儒家传统的中庸思想,开创了现代新儒学,提出复兴传统儒学,维护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和自尊精神,引发了沸沸扬扬的复兴儒学、复兴孔孟之道的热潮.对中国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以其深邃的思维和洞察能力,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文化”就是人类“生活的样法”.而“生活”乃“事的相续”、“生命的绵延”,按照“意欲”指向的不同,把世界文化分为中、西、印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梁漱溟用佛学唯识学的哲学思想来会通儒家传统的中庸思想,开创了现代新儒学,提出复兴传统儒学,维护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和自尊精神,引发了沸沸扬扬的复兴儒学、复兴孔孟之道的热潮,对中国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常说来,中国古代文学的作家集团是以士大夫为主体的,间杂以帝王将相、普通士人,由此构成作家队伍的多元化,并形成文学作品的多样化,例如建安文学。这样做的结果文学具有并保持了积极的精神、气象。东晋南朝文学则不然,它是典型的士大夫文学。士大夫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其文学的帮闲性、虚饰性、浮诞性,乃至堕落性。它一味追求辞藻、技巧,表现士大夫生活的情调,满足统治者狭隘的生活情趣,粉饰充满危机的社会.最终堕落到亡国之音,成为士人文学的末落。东晋南朝文学之所以如此,首先在于它由士大夫所组成的作家队伍。如同东晋南朝门阀世族掌握统…  相似文献   

19.
韩愈素以儒学传人自居。他的执着的儒学精神集中体现在他对传统的儒家礼乐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无论他居朝还是在野,主敬明德,以孝悌为本,严守礼仪,以礼治国是他一以贯之的礼治思想。刺潮八月,礼治精神尤显。不但劝帝封禅、置办乡校体现出其治国以礼、整饬朝纲之本怀,其祭神、祭鳄都彰显出寓儒家礼乐精神于民俗文化之中,借以敦亲睦俗之目的。他是真正的儒家礼乐文化的呵护者。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礼仪特别发达的时期。南朝作为当时中华文化的主要保留地,继承了大量的礼文化,与此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重建了传统礼仪制度。藉田礼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礼仪,本文试图通过深入分析,弄清楚南朝藉田礼制的建设情况,明晰其历史地位与影响,进而对于文化建设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