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获得超精密工作台系统特性,针对双闭式气体静压导轨超精密工作台的振动特性展开研究。建立了工作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推导了系统振动微分方程。通过实验得出了在实际工况中较为准确的线性弹簧刚度,用线性弹簧模拟气体静压腔,简化了系统动力学模型。最终根据系统振动微分方程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求解和分析,得到了仿真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通过振动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度。气体静压系统的隔振效果在于高频范围,其模态特性符合超精密工作台系统的结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分析动力学为基础,讨论3自由度系统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微振动.用矩阵进行坐标变换,使系统变为3个去耦的单自由度振动问题.应用矩阵方法进行计算,随着系统自由度数的增加,计算工作量很大,为此必须借助计算机进行计算,得出系统的简正频率、简正坐标及耦和振动曲线图.利用矩阵进行坐标变换使系统去耦,它为研究多自由度的受迫振动提供了有效而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个特殊耦合振子的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一维弹簧振子的基础上,对耦合振子的纵向运动一种比较简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适用于求解一般二自由度振动系统简正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双弹簧振子系统自由振动的动力学方程,求出了解析解;并对一种特殊参数的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作出其运动曲线及相图,具体地研究了系统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5.
针对单自由度线性振动阻尼系统的求解提出了一种变换方法.运用矩阵分析的理论,通过引入矩阵函数变换,对多自由度阻尼振动系统的求解也建立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不同悬架的性能特点,分别建立了被动悬架、主动悬架的车身与车轮两自由度振动模型,基于Matlab软件用白噪声法模拟了路面不平度随机输入,在此基础上,对被动悬架与主动悬架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主动悬架能更好地衰减振动,因此具有更佳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双自由度并联模型对静态人体的竖向人致振动问题进行有限元分析.在一阶对称振型中,弹簧质量模型的周期随着刚度K1和K2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总大于附加质量模型的周期;同时又随着质量m1和m2的减小而逐渐减小,但也总大于空桥模型的周期;且由于人体与桥梁跨中运动方向相同,因此人体刚度的存在降低了弹簧质量模型的刚度.在二阶对称振型中,刚度K2和质量m2的变化导致了某些振型的出现和消失.进而可以得出结论:附加质量模型相比弹簧质量模型而言,在结构设计方面将偏于不安全;此外,双自由度并联模型中的质量刚度比值较小的自由度对结构振动将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质心运动与相对运动建立耦合弹簧振子的动力学方程,通过特征根方程求解,确定系统固有频率,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二自由度的中厚板轧机非线性垂直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控制模型,并用Matlab对其进行了参数计算和仿真分析,得到了其相图和时程位移曲线,获得了一种求解中厚板轧机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简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汽车理论中尚无整车质量分配系数研究的缺憾,考虑垂向和侧向路面激励的复合影响,以14个自由度整车传统物理模型为背景,对簧载质量进行空间动力学分析,借助4个轮系方位与簧载质量质心处的运动学关系,研究车体垂直、侧向、俯仰角、侧倾角和横摆角这五种运动,进而推导得到整车悬架与4个1/4悬架系统间的动力耦合定量关系,发展与完善汽车质量分配系数理论,并为今后汽车悬架系统振动控制、转向与操纵系统平稳性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前空气弹簧已广泛应用于车辆悬架系统中。车辆动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悬架参教的匹配。悬架参教的精确性将直接影响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基于热力学理论和气体状态方程式,建立了带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的统一力学模型,对其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出了其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的理论值,求出了空气弹簧的自振频率和粘滞阻尼系数。为设计制造空气弹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A rectangular thin plate vibration model subjected to inplane stochastic excitation is simplified to a quasinonintegrable Hamiltonian system with two degrees of freedom. Subsequently a one-dimensional Ito?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the system is obtained by applying the stochastic averaging method for quasi-nonintegrable Hamiltonian systems. The conditional reliability function and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density are both gained by solving the backward Kolmogorov equation numerically. Finally, a stochastic optimal control model is proposed and solv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四辊轧机工作机座垂直振动的二自由度集中质量模型,使用Matlab软件计算了动力学模型的等效质量和等效刚度参数以及系统的无阻尼振动固有频率。通过轧制过程现场振动测试信号的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从汽车的制动稳定性出发,在14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和G.Gim轮胎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集成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系统的集成控制系统,并制定了3个子系统协调控制规则。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研究提高了汽车制动效能和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It is crucial to conduct a study of vehicle ride comfort using a suitable physical model, and a precise and effective problem-solving method is necessary to describe possible engineering problems to obtain the best analysis of vehicle vibration based on the numerical model. This study establishes different types of vehicle model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freedom (DOFs) that use different types of numerical methods. It is shown that results calculated using the Hamming and Runge-Kutta methods are nearly the same when the system has a small number of DOFs. However, when the number is larger, the Hamming method is more stable than other methods. The Hamming method is multi-step, with four orders of precis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solve the vehicle vibration problem. Orthogonal experiments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re introduced to analyze and optimize the vibration of the vehicle, and the effects of the parameters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investigated. The solution F 1 (vertical acceleration root mean square of the vehicle) reduces by 0.0352 m/s2, which is an improvement of 7.22%, and the solution F 2 (dynamic load coefficient of the tire) reduces by 0.0225, which is an improvement of 6.82% after optimization. The study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analysis of vehicle ride comfort.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和防抱死制动系统在转弯制动工况中的相互干扰问题,建立7自由度整车模型和EPS多体动力学模型,设计了EPS和ABS两个子控制器以及具有上层协调控制功能的协调控制系统,采用PID控制方式,在Matlab/Simulink系统中,对EPS和ABS的单独控制和协调控制分别仿真,然后采用硬件在环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协调控制后,汽车在转弯制动工况下的综合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一种高速列车-轨道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并明确列车-轨道耦合模型与单节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在高速列车-车九道耦合动力学性能分析中的差异。创新要点:建立一种高速列车-轨道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列车的纵向动力学行为以及车间连接装置对列车中不同车辆动态响应的影响,并基本明确完善的列车-轨道耦合模型在高速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性能分析中的重要性。重要结论:单节车辆-轨道耦合模型会过高地估计高速列车在运营过程中的振动响应和动力学性能指标,而完善的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则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对称双弹簧振子横向振动的复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ATLAB数值求解对称双弹簧振子横向振动的微分方程,程序设计为对任意选取的系统参数和初始条件,均可绘制出振动曲线和相图.数值实验表明:对称双弹簧振子的横向运动是周期振动,振动特性随初始条件发生改变;当振幅远大于弹簧原长时,横向振动趋于简谐振动,并与纵向振动有相同的周期;当振幅远小于弹簧原长时,横向振动趋于立方非线性振动,其振动周期与振幅成反比.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做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分别运用子系统模型框图、状态空间模型框图与MATLAB Fcn函数模型框图三种方法,对车辆模型进行不同车速工况下的仿真分析,通过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响应曲线图分析出汽车操纵稳定性变化趋势,验证了三种方法的可行性,并对三种方法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