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我国共进行了四次语文课程改革,相应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也进行了改革、重编。在这些中学语文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中,鲁迅作品仍保持着主导者的地位,但它所占的比重在不同的阶段都有所变化,并呈现出逐步缩小的趋势。中学语文教材通过对鲁迅作品的选编与解释,建构起多元化的鲁迅形象。与"十七年""文革"期间的鲁迅形象相比,这一时期的鲁迅形象更突出鲁迅孤独、人间的一面,政治功用色彩逐渐淡化。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他的作品被选入语文教材最多,但在对其作品的接受这个问题上却呈现出两方面的情况:一方面因选入教材篇章多,扩大了鲁迅的读者群,使得一代又一代人了解鲁迅及其创作;另一方面,也因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得对鲁迅作品的讲解停留在程式化状态,缺少对鲁迅精神深层次的探究,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鲁迅及其作品.所以,从接受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的选编与接受进行研究,对探讨鲁迅及其作品的影响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明军 《现代语文》2005,(9):100-101
在当下我国通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中入选作品篇目最多的作家,其作品作为精读、精讲篇目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的.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里选入10篇鲁迅作品,其中散文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五猖会>;散文诗2篇:<雪>、<风筝>;小说3篇:<社戏>、<故乡>、<孔乙己>.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里选入6篇,其中散文3篇:<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呐喊>自序>;小说3篇:<药>、<祝福>、<阿Q正传>.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所占的比例是否太大,另当别论,但从选入的篇目质量和数量上看,都可见鲁迅作品的重要性.本文拟以鲁迅小说作品为例,略谈一下有关教学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的作品是新中国成立后各个版本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深入研究鲁迅作品对搞好语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初中语文入选的鲁迅作品中,探析鲁迅先生遣词用词上的精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悟作品.  相似文献   

5.
鲁迅作品自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以来,关于鲁迅作品教什么、如何教的争论在教育界便从未停止。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通过科学安排鲁迅作品分布,更新教材编排体例,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了可探索的鲁迅作品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其中争议之一就是关于鲁迅作品该不该选和怎么教的问题。教师觉得鲁迅作品难教,学生的感受就是鲁迅的作品难学,体会不到鲁迅作品的美。专家们开始考虑在中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中减少其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们再也看不到鲁迅作品的价值和魅力。近几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惧怕鲁迅作品教学问题,似乎是阻碍提高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接受鲁迅作品,关键还在老师身上,老师要把学生引入崇高的美的意境,使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魅力,这样才不惧怕学习鲁迅作品。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鲁迅小说及金庸小说的特点,指出金庸小说进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优势,认为中学阶段只是学生走向鲁迅的初级阶段,并不宜学习鲁迅内涵较深刻的作品。所以那些晦涩难懂的部分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而被金庸作品所取代,符合语文教育的宗旨和规律,体现出当今中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看待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8.
语言文字规范是语文教科书的基本要求。为了适合教学的需要,编者在编选时,对作品进行适当加工,这是编写语文教科书的惯例。当然,这也有例外。比如,对毛泽东和鲁迅的作品,编者是无权修改的。鲁迅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为现代文学创造了独具魅力的白话语言。鲁迅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内容,鲁迅作品在新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选文倾向上有所改变及篇目上有所调整两个方面,但选编的数量并未减少。用今天的语言规范标准来看,鲁迅作品中确实也有某些不规范现象,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不能要求鲁迅写作时必须遵守今天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否则,将会犯以今律古的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向学生指明这一点,并且要讲清这是特定时期的语言现象,不必在这些方面学习和模仿。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是传播鲁迅作品、发扬鲁迅精神的重要媒介。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鲁迅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时期。鲁迅作品是中学生了解鲁迅的重要渠道。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让学生汲取鲁迅作品营养的重大使命。通过对统编初中、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选编情况梳理和分析,从鲁迅作品教学价值和教材选文标准,这两方面来分析中学语文新教材处理鲁迅作品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对鲁迅作品的施教思考,以期为一线语文教育者提供教学参考之资。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品在历来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到底应该占多大的比重?哪些作品应该进入中学语文教材?面对这些问题,人们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在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之后,各种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也纷纷面世.新教材与过去大家熟悉的传统教材相比,在鲁迅作品选编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闹得沸沸扬扬的鲁迅文章淡出教材的传闻已尘埃落定,鲁迅作品并未大撤退。包括鲁迅作品在内的经典篇目到底在哪里?笔者逐一查阅了各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的必修课文目录,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经典篇目依然安在。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邓国伟认为,语文不但要给人提供知识,还要给人向上的精神、人生的方向,培养自由活泼的精神和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都被列入语文教材之中,初中语文教材也是如此。鲁迅作品一般都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由于鲁迅作品较难理解,学生对其学习常常提不起兴趣,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升上去。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深入浅出"的教学观点,并选取教学案例对其观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作品在近半个世纪一直被初中语文教材收录。鲁迅作品在文学界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作品能够从根本升华其阅读的能力。然而,学生对于鲁迅的作品总是抱以情绪,抵触阅读学习等,认为鲁迅的文章枯燥、无味,不容易理解,从而使得鲁迅作品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对此,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将难点作为突破点,作为整合解读鲁迅作品的新途径,进而引导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内涵,升华语文阅读。  相似文献   

14.
因为不同版本的中学新课程教材中鲁迅作品入选篇数的增减,鲁迅作品教学的讨论近来在语文教育界再次成为热点,进而引起主流大众媒体的关注。本期刊发一组文章,探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对待鲁迅作品教学、鲁迅作品教学方法应该如何创新等,见仁见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语文教科书结下不解之缘.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的文学创作才两三年,鲁迅的作品就开始被编入国文和国语类课本,一直魅力不衰,在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也倍受青睐,不管是哪个版本,鲁迅的作品入选率都是遥遥领先,例如,粤教版的必修课中,选用鲁迅作品共三篇:<药><阿Q正传>和<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为中国文学历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所倡导的文学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很多作品也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在中学生人格完善与精神塑造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要求中学教育工作者要立足鲁迅作品本身,挖掘其中蕴藏的教育价值,同时结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带领作用,帮助中学生认识和感受到鲁迅作品的精华和思想内涵,在收获文化知识的同时,思想与品德也能够得到完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17.
鲁迅已经成为雅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在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一种有关鲁迅作品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致力于鲁迅研究和中学语文教育界的互融互通。2009年有关鲁迅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关于"当代中学生和鲁迅"的状况调查;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讨论;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关于大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本文注重述中有评,评述结合,既为读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也在评述中显示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李燕花 《学苑教育》2012,(21):77-77
鲁迅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堪称经典,能让读者回味无穷、百读不厌,经得起时间考验。鲁迅作品教学价值十分丰富,学习鲁迅作品,有利于中学生阅读、反思,有利于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艺术品味的培养。但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提起鲁迅作品的解读和教学,大家普遍的认识就是,鲁迅的作品难教、难学。当前有几句流传很广...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数量有所减少,选编作品具有了新的特点,这些变化反映了新的语文教育理念。随着新课程的推进,鲁迅作品教学应该予以相应的变化:教学目标与重点应该重视"问题意识"、"生命关怀"、"情感体验",追求鲁迅作品文化价值意义;教学范式应克服传统的政治公式化教学,要重视体验与感悟;学习评价应层次化、意义化。新课程背景下"活化""人化"鲁迅作品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人格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鲁迅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最革命、最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鲁迅作品具有深刻思想性,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无可厚非。随着鲁迅作品在中学课本中有所删减,而《拿来主义》依旧入选在高中人教版必修四中,可见"拿来主义"厚重的现实意义。目前,有一些语文教师单纯解读文本,而忽略对鲁迅的全面解读及作者与读者的心理对话。对于目前《拿来主义》的教学现状,本人经过一些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设计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