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2017年05月25日,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中国批准设立了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相似文献   

2.
国际科技奖是面向全球设立的经常性的科学技术奖,没有国家、种族、性别、肤色的限制。美国是科技强国,也是设立国际科技奖最多的国家。多年来,美国设立的国际科技奖不仅激励了全球的科学精英,而且对优化奖励体系的社会分层,提升国际影响力,促进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中国的科技活动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国际化进程之中,但科技奖励体系并未与国际接轨,国际科技奖的设置就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采用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中美科技奖励体系中国际奖设置情况的比较,剖析我国科技奖励体系存在的欠缺,并提出改进建议。文章对完善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家科技奖是显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之一,也是衡量我国科研机构创新水平和重大成果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科技奖的发起者和推荐项目重要来源,应在这一重要平台上有一定的显示度。为此应高度重视推荐国家科技奖工作,把抓好创新成果产出与推荐国家科技奖工作结合起来,使创新工程中涌现的重大成果在国家层面得到显示,提高重大创新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借鉴国内外科技奖励的成功经验,文章从奖励体系设置、奖励运行实施两方面阐述了国外科技奖励制度有关情况,从国家科技奖、省部级科技奖和社会力量设奖三方面介绍了我国"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科技奖励制度有关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新形势下我军科技奖励的改革工作提出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奖的设立及其获得的成功,为国际科技奖的运行树立了光辉的典范。20世纪以来,综合性国际科技奖发展迅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一些国际性组织争相设立国际科技奖,扩大学术影响力,但国家之间设立国际科技奖差距明显,分布不平衡。与此同时,一些国际科技奖在奖励对象、奖项管理、奖项设置、评审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为我国设立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奖及其运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1月)以发布时间为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规定》,以加强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以下简称"国家科技奖")评审活动的监督检查,规范评审过程中有关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证评审活动公平、公正、廉洁高效、依法进行。该规定适用于国家科技奖评审活动的组织者及其工作人员、评审专家、提名者及其工作人员和评审对象及其所属工作人员。(来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公布。"在评奖过程中,专家评审的难度越来越大。有时,很难取舍。"在谈到对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感受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胡晓军这样说,"这表  相似文献   

8.
人物名片     
<正>2005年第八届浙江省青年科技奖、2006年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浙江省特级专家、中组部首批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高效健康海水养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曾任宁波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海藻生物化学、生理生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十一五”期间高校获国家科技奖的统计情况,分析了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的特点,阐述了新时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对高校科研工作以及科研管理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月14日,灯火辉煌的人民大会堂,一位神采奕奕的90岁老人,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从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证书,他就是我国高温合金材料的奠基人、在材料科学领域贡献卓著的战略科学家师昌绪院士.  相似文献   

11.
资讯     
国家科技奖向工人农民倾斜[本刊讯]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各奖项于2月27日在北京揭晓。一般说来,能获得国家科技奖的,不是著名专家,就是专职科技人员。但本年度的获奖名单上,2名普通工人和1名农民却榜上有名,摘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3  相似文献   

12.
1.袁隆平学术思想的意义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农学家,誉称"杂交水稻之父".他带领一班人,培育籼型三系杂交稻,较常规稻一般增产20%左右,又相继培育出两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1976-1998年,全国推广应用2.2亿公顷,增产稻谷3亿吨.目前已在美国、越南、缅甸、印度等多个国家引种推广,为解决我国和世界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他荣获我国第一个科技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和九次国际大奖.根据由国家国资局授权的湖南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认定: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品牌价值为1008.9亿元.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无形资产评估价值额最大的一宗项目.  相似文献   

13.
"爆炸",这个听起来威力无边的词,让人很难与这位笑容可掬的88岁老人联系在一起. 他是著名力学家、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郑哲敏院士.2013年1月18日,他登上了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 "做国家需要的事情"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是郑哲敏工作了近60年的地方.他在接受采访时穿着寻常衣服,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在,笑容中透着亲切和孩童般的天真,很容易让人忘记他是中国力学界德高望重的泰斗.  相似文献   

14.
谷超豪孙家栋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右)、孙家栋(左)颁奖。  相似文献   

15.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4):F0002-F0002
<正>来兴平(1971.2.4-),男,宁夏平罗人,博士(后),教授,博导。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日本九州大学访问学者,煤炭工业采矿安全领域技术专家,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西安科技大学安全技术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与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围岩灾变预测与控制"方向带头人;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共青团陕西省省委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和三秦人才津  相似文献   

16.
"世界著名数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谷超豪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24日01时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2012年6月25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了这一消息。谷超豪逝世的消息传开后,迅速引起上万次转发。谷超豪的离去,是中国数学界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国际数学界的重大惋惜。谷超豪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新闻     
<正>中国科协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2010年,中国科协在各全国学会和各省区市科协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向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推荐了6个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非科普类项目和6个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普类项目,其中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  相似文献   

18.
《内江科技》2013,(8):96+128
<正>内江市农科院参加完成的"小麦-簇毛麦远缘新种质创制及应用"项目喜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2000年国家科技奖颁发以来,内江地区获得的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奖。该成果项目由南京农业大学陈佩度教授主持,全国15家单位60余研究人员,历时三十多年共同完成。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为成果第二完成单位,该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黄辉跃研究员为成  相似文献   

19.
王沛芳     
正王沛芳,河海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  相似文献   

20.
廖湘科,1963年出生,湖南涟源人。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88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项目总指挥、常务副总设计师,"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项目总指挥、总设计师,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院长。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奖等多项奖励,2004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10年12月,廖湘科被授予少将军衔。2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