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分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为我国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网络调查、邮件咨询、文本分析等方法,对其数字人文服务目标、岗位设置、服务实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特点。[结果/结论] 数字人文服务是图书馆服务新的增长点,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实践探索需要找准定位、明确建设目标,扩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学习、设立相关职位,深化联系、开展多元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以人文学者为研究对象,划分其数字能力域类别,构建人文学者用于学术研究的数字能力框架,用以探究当前我国人文学者的数字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过程]按文史哲、语言、法律;艺术、音乐、传媒;图书馆学、档案学、博物馆学;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4大学科分类对国内203名相关人文学者开展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因子分析、T检验、单因素ANOVA分析。[结果/结论]为提高人文学者的数字能力,从人文学者开展学术研究的一般过程:前期基本信息能力、中期数字技术运用能力、末期交流共享能力三方面提出建议,为今后人文学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学术活动、图书馆相应学科服务能力的升级、数字人文平台推动人文研究的发展等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国大学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课程教育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卫红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2):139-145
[目的/意义] 随着数字人文在全球的兴起,大学图书馆也能为其发展发挥作用,旨为我国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过程] 基于美国大学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课程教育的成功案例,从参与教育的网站、场所、馆员、方式、项目发布、维护和资源推介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结果/结论] 美国大学图书馆提供专门的教育空间,并拥有实力雄厚的数字人文馆员,主要是通过多维的合作模式参与教育,并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进行数字人文教育及教育项目的发布与维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分析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特征,总结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概况,获取对我国数字人文的建设性意见。[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项目概况并梳理其发展阶段和各阶段代表性项目,按照研究方法和方向的不同进行分类,同时根据项目成果和影响力建立分析评价体系来获取有价值的特征,并据此讨论为丰富我国数字人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的诸多意见。[结果/结论] 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整体阶段特征明显、意义显著,本文总结出其项目的社会服务、图书馆深度参与、创新合作共享等特征,针对我国数字人文提出加大投入、释放图书馆潜力和形成特色的主要意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分析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特征,总结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概况,获取对我国数字人文的建设性意见。[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项目概况并梳理其发展阶段和各阶段代表性项目,按照研究方法和方向的不同进行分类,同时根据项目成果和影响力建立分析评价体系来获取有价值的特征,并据此讨论为丰富我国数字人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的诸多意见。[结果/结论] 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整体阶段特征明显、意义显著,本文总结出其项目的社会服务、图书馆深度参与、创新合作共享等特征,针对我国数字人文提出加大投入、释放图书馆潜力和形成特色的主要意见。  相似文献   

6.
美国高校数字人文研究项目研究内容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分析美国高校数字人文项目的实践热点,为我国机构开展数字人文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网络调查法调查美国高校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展情况,使用共词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相关高校数字人文实践的热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结果/结论]美国高校数字人文项目存在4个核心主题,在研究方法上利用多种数字技术,其项目实践对我国机构开展同类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部分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支持考察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研究美国部分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支持现状,为国内大学图书馆开展数字学术支持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对美国14所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支持情况进行考察,分析数字学术的概念、数字学术支持机构设置、数字学术支持的内容与形式等。[结果/结论] 美国大学图书馆在明确数字学术概念基础上,设立数字学术支持机构,以数字资源建设、数字项目建设及研究、数据策展、数字出版、数字人文项目研究等为数字学术支持核心内容,提供形式多样的数字学术支持。我国大学图书馆应设立数字学术支持机构,重视数字学术支持团队建设,重视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建设,创新以数字学术为核心的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8.
袁一帆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3):108-117
[目的/意义] 通过对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现状的调研,为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管理发展提供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发展建议。[方法/过程] 采取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以32所国外高校数字人文课程为样本,从其所属部门、课程设置、教育对象、课程内容、教育形式、培养目标等情况分析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现状,并归纳出其特色。[结果/结论] 借鉴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的经验,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应该立足本土、树立技术思维和人文理念的教学观念,数字人文教育跨界融合,优化数字人文课程体系,强化以课程教学和项目实践为主的多种灵活教学形式互补,重视数字人文个性化能力、项目实践等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期促进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字人文的发展与实践为人文学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机遇。图书馆可以为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但我国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的实践仍有提升空间。文章选择QS排名前10的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数字人文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调研其数字人文技术的利用、数字人文项目的设立以及跨学科合作、数字研究中心与奖学金的设立、利用数字人文进行馆藏展览与服务情况等,发现其具有技术运用全面、专题资源库丰富、学科交流密切、项目开展多元化和研究中心广泛成立的特点,能为我国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数据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之一,图书馆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不但能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拓展图书馆人文数据服务,可极大地促进数字人文科学的发展,也是图书馆知识型专业服务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提供更高层次领域的服务。[方法/过程]分析数字人文研究中的人文数据特点及人文学者研究对人文数据的需求,认为图书馆需从人文数据的完整性、可计算性、可用性及重用性、可发现以及获得性等角度出发进行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结果/结论]要克服人文数据碎片化带来的零散、不系统的弊病,必须采用数据复原与重构的方式恢复或重建人文数据所蕴含的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数据化、数据融合、数据关联及发布等手段,最终实现知识单元的精细粒度化、知识组织的语义化、知识呈现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基于用户个人的研究兴趣和需求方向,探索实现数字人文信息精准推送的实现路径,以优化我国数字人文平台的功能。[方法/过程] 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平台为例,探索知识图谱、用户画像以及热点推送三种服务方式在人文学科领域的应用,以提升现代图书馆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结果/结论] 研究显示,将高效的人工智能推荐算法与数字人文服务相结合,能够为用户提供各种精准优质的推介服务,将高价值信息精准地推送到用户面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对上海图书馆举办的2020年数字人文年会会议征集的51个汉语语境下数字人文项目进行分析,总结汉语世界关于中华文化主题的数字人文项目概况,为国内数字人文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对51个数字人文项目进行分类研究,根据项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设施类型和项目成果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与讨论以获取有价值的特征。就"数字人文与人文学科""技术手段与方法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模式与问题解决"四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结论] 51个项目的总结显示出五大特点:在历史学、文学领域蓬勃发展,机器学习与数字人文深度结合,数字资源建设至关重要,综合性数字人文平台的时代已经到来,跨学科、跨机构、跨国家的合作性项目开始显现。本文也针对当前数字人文项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促进机构间合作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大数据交叉思维和人文素养培养,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继续提升学科服务能力和基础资源建设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从人文学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文学者如何看待数字人文,他们又如何被数字人文的浪潮所影响。通过对人文学者数字学术认知与数字学术需求的考察,为数字人文服务和系统设计奠定基础。[方法/过程]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4个领域展开比较研究,并以访谈素材进行饱和度检验,构建起"认知-预判-担忧-需求与应对"的质性主线。[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不同领域人文学者对数字学术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但对其影响的预判也存在共性之处,他们普遍认同数字化对人文的研究素材、研究方法、知识传播和研究问题都会产生一定影响;面对数字化浪潮,人文学者的担忧主要包括对数字学术研究深度的担忧、对学科主体地位的担忧和对技术环境下学术伦理问题的担忧;最后,人文学者在自身能力提升、数据、技术、科研评价体系方面存在许多需求,其中对"基础设施"和"数字项目"的需求最为迫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构建面向数字人文的开放数据生态系统,可为开放科学、多学科合作、数据驱动时代的数字人文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方法/过程] 在分析数字人文开放数据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对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生态系统构成要素进行分析,进而建构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生态系统的模型框架。[结果/结论] 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生态系统包括数据人、数据资源、数据环境3个核心构成要素,在内循环和外循环逻辑下,涉及统筹协调机制、协同合作机制、质量控制机制等内容。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聚力突破,从"数据供给"层面为人文研究范式转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本文通过对2019年国际数字图书馆联合会议(Joint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brary,JCDL)的录用论文进行整体回顾,梳理了本届年会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学科发展动态,以助国内图情领域学者更好地了解本届年会成果,把握国际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进行研究。[结论/发现]本届年会更加关注数字图书馆如何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数字人文馆藏资源的利用等实现信息服务深度融合;数字图书馆如何通过海量大数据挖掘与利用、用户行为分析提升其服务水平;如何通过对学术文本资源深入挖掘,实现信息计量学在学术评审、学术评价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创新/价值]本文揭示了国际数字图书馆领域的最新发展态势,展望了未来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学术前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