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发展权问题初论——从《发展权利宣言》谈发展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权是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新的法律概念,由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正式确认。发展权不仅仅是一项人权,而且是一项集体人权,是民族自决权的必然延伸,其核心是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要真正实现自己的发展权,必须坚持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通过平等参与国际决策,建立起国际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2.
国际教育援助是国际间援助方对受援方在教育领域所提供的贷款、无偿赠款及专业技术资源的一种援助形式。根据其资金来源,国际教育援助可划分为多边教育援助、双边教育援助和非政府组织教育援助。国际教育援助改善了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条件,促进了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对世界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际教育援助也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更加重视援助的效果、援助的协调和援助的软件建设,更多地采取部门援助、计划援助,更加强调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开展国际教育援助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政策和有效的行动措施。文章介绍了日本开展国际教育援助的执行机构及其政策举措、主要领域、典型项目和主要特点,以为我国国际教育开展援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际教育援助是日本软实力战略的重要实施手段。"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前,日本的国际教育援助旨在加强与亚洲受害国的教育文化交流,改变"侵略国"、"经济动物"等负面的国家形象;90年代之后,日本的国际教育援助服务于政治大国战略。在非洲,日本通过举办非洲发展国际会议,输出了新的援助理念,国际教育援助为其联合国外交做出了贡献。在亚洲,日本为扩大其政治影响力,选择了蒙古、越南、泰国等"战略性国家"进行援助。教育援助因其直接与受援国人民的福祉相关,在为日本与这些"战略性国家"建立良好关系,提高日本软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作为法治社会的一项人权保障制度,已经在世界各国宪法和国际公约中加以确立.刑事法律援助对象是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规定在一系列国际文件中.目前,我国已建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但援助的对象范围较窄.在我国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过程中,扩大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对象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全球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援助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样重要的是,用于教育的援助必须要促成伙伴国家或政府的积极改革行动,才能实现教育援助的可持续发展,而能力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先决条件。东南非洲教育质量监测联盟正是在国际教育援助下成长起来的重要的国际组织,分析其发展经验,对能力建设视野下的国际教育援助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同时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控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援助是日本对非援助政策的主体内容之一,透析日本举办的历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可发现,日本从早期的对非专项援助到建立体系化的援助机制,援助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逐渐涵盖了正规教育的各个阶段.日本打着"非洲主事"和"国际伙伴关系"为原则的口号,实则将教育援助融入外交经济战略,从对非教育援助参与者演变为自主领衔的角色.日本通过教育援助输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对非洲进行全领域、全方位的渗透,提升了其在非洲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国际教育援助的对象群体往往是经济上处于弱势的贫困群体。因此援助规划是否能够直接作用于受助对象,满足贫困群体的实际需求是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关心的焦点问题。基础教育援助作为国际教育援助的一部分,是其他层次、类型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基础教育不仅被纳入到发展援助的整体战略框架之中,而且援助界通过建立相关协调机制来共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教育发展。较之传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实用主义援助倾向,基础教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领域,其原因在于基础教育援助与教育扶贫的人文理性认识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国际援助是20世纪国家间外交活动的一项创造,也是提高国家国际影响力的手段。随着中国公司海外投资的增加,一个集投资、援助和贸易为一体的国际援助中国模式也在被创造。中国公司在刚果金的相关项目昭示了一个二十一世纪"中国成长"背景下的新模式,其最大的突破与进步是市场援助模式出现,这种援助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将企业投资与海外援助捆绑,打破了国家援助模式脱离市场的怪圈,并能够将中国企业的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紧密关联。该模式与传统的西方国际援助模式在理念和操作上均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0.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分析西方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文化关系的一种基本范式.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帝国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中已有诸多表征,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理论模式、研究取向、研究成果、国际教育援助与交流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来讲,需要积极且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帝国主义影响.  相似文献   

11.
《Higher Education Policy》1997,10(2):137-143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in the process of restructuring their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o meet their nation's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ir educational budget is not unlimited, working with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has become one of the attractive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education and to make it relevant to meet their nation's educational deman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dentifies some key issues which have prevented the Vietnames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from serving effectively its country's open-door policy and provide necessary recommendations to help Vietnam overcome its short-comings and weaknesses. The issues identified together with recommend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may help some educational policy maker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select their fields of assistance or cooperation as well as to establish their long term educational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Vietnam.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育援助的输出国,英国致力于帮扶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改善落后的教育现状,在基础设施建设、物资供应、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目前,英国的教育援助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五年规划期,援助的方向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加大了对女童教育的资助力度,提升了教育援助经费的成效,强化了援助合作的管理方式.本研究从英国教育援助的发展入手,分析了教育援助的成效与问题,并从援助质量、国际合作、政策调整和女童教育等方面,总结了英国教育援助的发展趋势和动向.  相似文献   

13.
受到外交战略和现实需求的影响,多年来澳大利亚一直为印尼提供各方面的援助。2014年澳大利亚发布印尼学童创新项目,力求通过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教育支持、促进全纳教育的发展,达到提高印尼基础教育质量的目的。该项目设置了灵活递进的多项目标,实施了契合本地情况且随时改进调整的各项举措,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吸纳广泛的合作伙伴,援助效果十分明显。印尼学童创新项目教育援助经验在于:立足受援国实际,以增强援助的有效性;发挥受援国的主体作用,从援助国单向主导转向双向合作;鼓励多方参与,扩大援助主体,以提高援助能力。  相似文献   

14.
儿童贫困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日本自2013年起先后制定了《儿童贫困对策推进法》与《儿童贫困对策大纲》,建立了以教育为先、四位一体的综合政策体系,旨在通过教育赋能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政策重点在于扩大学前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机会,采用服务支持与现金支持结合的形式,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政策资源.纵向完善了贯穿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gnitude of British bi-lateral support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develops an analysis of recent patterns of disbursement.1 Educational assistance was given to 111 countries between 1989 and 1991. Sub-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received more than other regions and most of the disbursement for education that was classified by sector was directed towards higher education. Amongst major recipient countries more educational assistance per capita tends to be given to countries with relatively greater Gross National Products per Capita and Human Development Indices, smaller populations, higher Gross Enrolment Ratios and smaller gender disparities in enrolments at primary level, and those which spend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GNP on education. The paper explores possible reasons for what is observed and the tensions between over-arching assistance policy and actual disbursement patterns. Concluding remarks draw together some of the main observations and suggest issues for further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16.
邬大光  林莉 《教育研究》2005,26(6):48-53,67
教育是一种交流活动,教育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学是实现教育交流最有效的机构之一。教育服务作为现代教育交流的一种概念和形式,正在赋予原初意义上的教育交流新的内涵,而高等教育层面上的教育交流,正在催生着教育属性的变化,或者说是教育交流在本质上的一种异化。历史上,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影响因素和根本动力, 经历了由文化力量为主到政治力量为主,再到经济力量为主的转变,而每次转变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教会大学,集中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外教育交流背后的利益冲突与政治反抗;当代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舞台上,经济因素日益成为重要方面,其中,教育服务是一种具体的表现方式,但却是一种教育异化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我国快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教育新理念,也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化解大学生就业困难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主动进行的实践探索。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动力因素、政府推动方面的主导因素、高校自身发展方面的关键因素和学生成才就业方面的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ssistance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student experience i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Program,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Chinese foreign aid. Grounded in Pascarella’s (1985) model of the impact of college on students, the study investigates participants’ level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higher education experience in China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role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in promoting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a and the scholarship students’ home countrie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participants are generally satisfied with their experiences in China and are positive about the impact of the program in building friendships with their home countries.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in terms of China’s emerging prominence as a provider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with emphasis on the special challenges of designing distance learning technologies (DLT)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Asia. A commentary on the current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DLT designers is provided, based on the authors’ recent study tour of distance education (DE) initiatives in 11 Asian countries: Bhutan, Cambodia, Hong Kong, India, Indonesia, Laos, Mongolia, Pakistan, the Philippines, Thailand and Vietnam. The authors compare these initiatives with others they observed in their previous visits to DE institutions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China and Japan. The prospects for collaboration among DLT projects and research initiativ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emergence of a ‘Pandora’s box’ of educational possibilities is described—innovative, economical, and occasionally troubling in the challenges it provides to accepted DE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