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鲁迅是语言艺术大师,模糊语言是其独特语言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鲁迅使用模糊语言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子比比皆是。本文从象征模糊、通感模糊、谐音模糊、反义模糊、语义模糊、标点模糊六方面对鲁迅作品的模糊语言进行例解。  相似文献   

2.
引入了模糊袋自动机和模糊袋语言的概念,给出了模糊袋自动机的状态转换图,讨论了模糊袋语言重复序列在状态转换图的结构特征,给出了Chomsky文法模糊语言与模糊袋语言的关系.指出了模糊正规语言类、模糊袋语言类、模糊上下文有关语言类之间的包含关系,及模糊袋语言类与模糊上下文无关语言类交叉关系.  相似文献   

3.
自然语言中存在着模糊现象,模糊语言的语言特性主要表现在普遍性、相对性、多维性、依赖性四方面。语言的模糊实际上是语言的语用变异,语境是理解模糊语言的重要因素,它对模糊语言具有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是人类语言交际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模糊修辞是有效地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从语用角度对模糊语言和模糊修辞进行探讨。主要分析了模糊语言学的基本特征、产生原因、语用功能以及模糊修辞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5.
语言模糊性与模糊语言、模糊与歧义、模糊语言与模糊言语它们之间有联系亦有区别,这些基本理论的研究是模糊修辞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的根本特征是语义的弹张性与内容的联想性。模糊语言的运用原则、修辞效果、审美特征等都是围绕着这一特征进行的。语言交际目的的准确性原则是使用模糊语言的必要条件。联想是模糊语言的修辞灵魂,含蓄是模糊语言的审美至境。  相似文献   

7.
关于模糊语言有这样的解释:第一,认为模糊语言,作为一种弹性语言,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特性语言。与精确语言相比,模糊语言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第二,模糊语是建立在模糊与清晰相对立的基础上的。即语义的表达不分明、不清晰的语言便是模糊语言。以上两种解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模糊语言的语义不确定,内涵丰富,有较大的概括性。这种语言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由都有运用。模糊语言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  相似文献   

8.
模糊语言和语言的模糊性是模糊理论引起语言学领域而得出的认知结果。从主体、客体和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法律语言存在着模糊性特征。模糊语言在法律语体中大量使用,对法律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法律语言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准确语言和模糊语言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模糊语言出现的特定的题旨情境。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和语言的模糊性是模糊理论引进语言学领域而得出的认知结果。从主体、客体和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法律语言存在着模糊性特征。模糊语言在法律语体中大量使用,对法律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法律语言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准确语言和模糊语言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模糊语言出现的特定的题旨情境。  相似文献   

10.
郑红 《考试周刊》2011,(54):34-35
模糊语言是一种有效的表意手段。随着模糊语言学这门年轻学科的迅速崛起,有关语言模糊理论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对交际中的模糊语言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文章详细分析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认为合理使用模糊语言可以使语言表达更贴切、得体,从而取得很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聋生自然手语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从聋生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的关系入手,从与《中国手语》不同的自然手语、聋生自创的《中国手语》中没有的自然手语及表示短语和句子的自然手语等方面,通过对一些常用词语及短语、句子的比较与分析,初步探究学生自然手语的特点和规律,并由此得到一些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自然语言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机器自然语言理解的本质是在形式化的自然语言基础上,用形式化的逻辑工具和形式化的知识去输入文本进行释义和推理。如何提高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的情报检索语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报检索语言分为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两类,它们各有各长,互为补充。本文论述了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的优势和弱点,阐释了情报检索语言的发展趋势:人工语言向自然语言方向发展;人工语言实现分类主题一体化;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当前自然语言处理发展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当前自然语言处理发展的4个特点:基于句法—语义规则的理性主义方法受到质疑,随着语料库建设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崛起,大规模真实文本的处理成为自然语言处理的主要战略目标;自然语言处理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自动学习的方法来获取语言知识;统计数学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自然语言处理中越来越重视词汇的作用,出现了强烈的“词汇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现代逻辑作为分析自然语言的工具,认为自然语言的缺陷有:(1)表达式的层次结构不够清晰;(2)个体化认知模式体现不够明确;(3)量词管辖的范围不太确切;(4)句子成分的语序不固定;(5)语形和语义不对应。从自然语言的视角衡量逻辑语言,其不足有:(1)初始词项的种类不够多样;(2)量词的种类比较贫乏;(3)存在量词的辖域在公式系列中不能动态的延伸;(4)由于语境的缺失而使语言传达信息的效率不高。自然语言和逻辑语言到底是什么关系?若持偏激态度,各自都觉得对方不如己。视二者为一种互补关系,这种态度是可取的。于是。现代逻辑延伸到自然语言领域就有两大类工作可做:扬逻辑之长避自然语言之短,用严格精确的逻辑工具化解自然语言的缺陷问题:取自然语言之优补逻辑之拙.增加新的逻辑手段发展其理论。  相似文献   

16.
国内朝鲜语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在介绍自然语言处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对朝鲜语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希望为今后朝鲜语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于出生在聋人父母家庭里的聋儿来说,跟他们的父母习得手语就如同健听儿跟他们的健听父母习得口语一样自然而轻松。那么作为一种以完全不同的形式——通过视觉手势而非听说形式来表现的语言,自然手语的习得与有声语言的习得又有何异同呢?文章以英语和美国手语为例对有声语言习得和聋人手语习得过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文章还探讨了自然手语习得研究对聋儿早期语言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逻辑的形式化是对自然语言推理的程式化、模式化、符号化 ,其实质是精确化、抽象化。抽象化到一定界限 ,它会脱离自然语言实际。实质蕴涵怪论、道义逻辑中的罗斯悖论以及认知逻辑中的厄勒克特拉悖论 ,都是抽象化、形式化的结果。要消除这些悖论 ,摆脱形式化的困境 ,就要由抽象回到具体 ,回归自然语言 ,研究自然语言概念、命题及推理的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手语语言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反思传统聋教育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聋校语文教学法———通过手语和汉语互译训练,帮助中高年级聋生提高汉语书面语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本课程的核心理念为:聋童的第一语言是自然手语,聋校语文教学应当从二语习得理论中借鉴方法;明确聋童的汉语学习实质上是从自然手语到书面汉语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严格区分自然手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中,是语言自身所固存的属性。文章分析了模糊语言在文学、广告、法律、政治外交、商务、新闻等方面的应用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