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构建多学科集成与交叉的培养环境与机制,培养未来能够解决综合性重大科技和社会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对国内外有关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的已有成果进行综述,在总结与分析现有成果的同时,指出了对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认为构建多学科集成与交叉的培养环境与机制,培养未来能够解决综合性重大科技和社会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介绍了美国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的情况,重点分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与科研训练一体化项目,并给出了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多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围绕“双一流”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践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依托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通过构建交叉学科协同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建立交叉学科导师组联合培养方式、构建多维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以及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机制,在保持和发扬传统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的同时,积极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完善,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该文结合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理论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提出"夯实专业基础、突出创新实践、注重学科交叉"的培养理念,通过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工科研究生挖掘工程问题的理论根源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已成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为营造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的环境,必须搭建适合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的软硬件平台,加强学科群和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本文从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课程模式、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仿生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制度与激励机制探索等四个方面,开展了仿生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探索研究,以冀在产生一批学科交叉研究成果的同时,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武汉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服务需求、特色发展和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搭建“由虚到实”的发展支撑平台、建立“学科特区”人才汇聚制度、构建内外结合的科研协同创新机制、实行团队式研究生培养和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等发展路径,形成了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学科交叉建设模式。该学科发展实践表明,坚持服务需求是实施学科交叉的根本方向,秉承特色发展是实施学科交叉的价值取向,选择适切载体是实施学科交叉的关键支撑,创新体制机制是实施学科交叉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近1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跨越式的发展阶段,研究生招生数量成倍增加,因此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摆在所有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烟台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方向和物流与供应链方向的互融型研究生培养为例,研究和探讨交叉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通过不同学科的有机组合,构建新型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基础理论扎实、适应性和动手能力强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已经成为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发展的基础,因此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能力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研究生培养出发,讨论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培养方法,并根据自身的研究课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本文的成果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学科交叉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交叉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和途径,通过学科交叉培养本科创新人才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基本共识。而如何跳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突破学科壁垒,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针对专业间的学科交叉构建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大学科平台上实施“双向能动式”教学法,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建立跨学科、跨专业本科生创新团队,探索跨学科教育模式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学科交叉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书院制能够营造学科交叉的软硬“双环境”。研究以S大学财经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书院制作为学科交叉培养的准自然实验,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学科交叉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及其机制,运用PSM方法解决选择性偏误造成的内生性问题,发现:学科交叉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业表现和英语能力,以及更扎实的学科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成为具有更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研究为高校新一轮教育改革和学科交叉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启发:抓牢学科交叉培养支点,撬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协调双院培养体系,优化学科交叉软硬“双环境”;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夯实拔尖创新能力根基。  相似文献   

11.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已成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借鉴发达国家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当前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Effective collaboration betwee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and social workers is now considered critical to providing children with adequate psycho-social supports and services in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In order for this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to be more effective, opportunities for each discipline to learn about each other's knowledge, skills,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need to occur well before these professionals enter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This pilot study engaged 2nd-year, preservice, graduat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social work students in an inter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collaborative activity as part of their graduate coursework. Following this training and activity, 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social work graduate student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uni-professional focus groups as a way to explore their experiences. Findings suggest that although there is general agreement among graduate students that interdisciplinary train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during coursework provide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collaboration, there are several challenges. These challenges include a lack of clarity around professional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differences in understandings of children's behavior, and a perception that there will be little opportunity for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for strengthen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programs as a way to improve collaborative teaming and increas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retention.  相似文献   

13.
A critical review of research to date suggests a nee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student research capacit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graduate students. Six members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student colloquium at the Centre for Youth and Society (Victoria, Canada) offer their perspective. Our research involved four phases, each illustrating the processes that refin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onent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graduate student research capacity. First, we engaged in several round-table discussions and created a conceptual map depicting components that were meaningful in developing our research capacity. Second, we examined previous work on graduate student research capacity development and compared this data to the conceptual map. Third, we conducted a thematic analysis of secondary data of graduated students with similar interdisciplinary training and involvement in the Centre. Finally, the data analysis was used to refine the conceptual map that may benefit educators and future graduate student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students themselves, we discuss those components perceived as best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student research capacity an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context and writ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4.
吕涛 《教育教学论坛》2020,(20):120-121
剖析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的科学与现实意义,并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和物理学研究生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两者交叉培养的条件、必要性、可行性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医学模式中的高层次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和发展医学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医学研究生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医学事业发展。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侧重点在于学术理论、实验研究和科研能力训练。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在课程、培养平台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当前学术型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改革形势,滨州医学院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采用科研驱动式培养模式,将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在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推行模块式课程体系与科研化教学模式;组建跨学科导师团队;建立多元化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将参与科研训练与传授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参与系统化、规范化培养模式,使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对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培养的特色进行了总结和介绍,按照“如何做研究-研究选题-研究方法-成果展示”四个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提高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引入《Transportation Seminar》、学科交叉培养、出国交流、课程设置和面对面讨论5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讨论,以期为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学术报告具有时效性、持续性、规划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学术报告可以拓宽研究生的视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树立跨学科交流提高的思想,对研究生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持续的学术报告制度可以浓厚学术氛围,将研究生求知欲望与有效的资源供给结合起来,达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综合性工科院校地质专业,通常教师数量较少,办学规模不大,实践平台等综合力量都难以与地质院校相媲美。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综合性工科大学的综合优势,将地质类研究生培养成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又具有学科渗透、方向交融、产学研结合这种社会亟须的复合型人才是更好的选择。本文就合肥工业大学地质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践进行了总结,包括加强研究生的基础教育,进行学科交叉和方向融合,打破二级学科界限进行专业学位课程建设,建立研究生野外实践创新基地等。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战略意识突出,教育政策法规及时跟进,广泛实行弹性学制;英国的研究生教育采取自由多样的授课模式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重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借鉴英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经验,我国高校应牢固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切实推行并推广弹性学制;可尝试推进培养模式和授课模式的灵活多样化,整合跨学科、相关学科和新兴学科课程。另外,我国香港地区的研究生教育也有以下经验值得大陆借鉴:一是树立国际化的培养思想与教育理念;二是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国际化水准;三是推行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与学科创新;四是设立与国际接轨的配套设施以及研究生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