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硕士研究生学制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硕士研究生学制具有如下特点:学制普遍较短,一般不超过两年;学制有弹性;学制分类,不同学位类别学制也不同。我国应推进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缩短学制;保证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实行弹性学制;发展职业型硕士,以一年学制为宜。  相似文献   

2.
认为弹性学制是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提出应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在理念上,要明确弹性学制的真正内涵和要求,以进行学制弹性为发端的系统化改革;在实践上,要处理好弹性学制的实施与政府、高校、专业、导师和学生五方面的关系,从而构建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综合平台.  相似文献   

3.
欧美国家的硕士生学制现状对我国硕士生学制的改革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高校的硕士生学制朝两年制的方向调整,这种调整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我校在学习国内外学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学科特色,于2002年全面实行硕士生以两年为主的弹性学制.本文主要从科学修订培养方案、强化过程管理等方面对阐述我校以往培养模式的改革,以适应新学制与新形势的要求,从而充分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理念、政策执行和管理服务与研究生多元需求滞后、错位的原因。介绍了中山大学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做法与经验,认为高校管理部门应当树立“多元需求-多样服务”理念,制定符合校情实际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建立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常态发展机制,做好为每一位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服务的制度、资源、信息准备。  相似文献   

5.
英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长期发展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在培养模式、培养规模、培养结构、基本学制、"产学研"的无缝对接和研究生教育开放化与国际化等诸多方面,创造了独具一格的特点。为此,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出加强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调控研究生的整体规模;调控研究生硕博比例,促进学科均衡发展;强化市场需求导向,培养专业硕士人才;强化校企联合,促成"学产研"良性循环;实施全方位开放式交流,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与对人才的需求,认为在此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应着力于开拓文化教育交流平台;树立全球意识,培养国际化人才;推进协同创新,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竞争力,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资源共享是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当前,有关观念影响了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积极开展,而现有的组织体系造成了不同学科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割,强化了学科壁垒的形成.因此,为推进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必须树立大学科意识,以资源共享为契机,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实现资源配置方式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并正确处理好资源共享中不同学科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8.
课程体系对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起着极为重要作用,文章主要通过分析美英日德研究生教育,总结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如:重视基础课程建设,课程多样化、国际化,以及课程设置和授课的灵活性等。通过分析得出研究生教育中课程建设的几点启示:增设足够数量和高质量跨学科课程;推行和完善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课程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课程的国际化;课程设置应适应弹性化发展需要;倡导互动的课外学习等。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介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进行工程类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改革实践的整体情况与方法。以土木工程学科为例,从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制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构建跨学科研究生知识结构等方面总结具有专业特色的跨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可为改进跨学科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水平、提高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宁波大学化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及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和经验基础上,对我校化学类研究生教育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如下建议:(1)建立适度的奖惩机制,激发研究生投入科研工作的热情;(2)加强与外界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3)实行灵活柔性的研究生课程及学制体系。  相似文献   

11.
国际学生已经成为美国高校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学生在生源地、学历层次、科类及就读院校的分布上呈现出诸多显著特征,如主要来自亚洲及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学历结构主要集中于研究生层次,科类分布集中于经济管理及工程领域,主要就读于研究型大学。总体来看,国际学生的分布不仅表征了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水平与层次,而且对我国高校进行国际学生管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辽宁17所具有博士授权资格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国际化办学水平总体上呈标准正态分布,一些院校办学理念与具体教学工作的融入程度存在差异、师资结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教学与科研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国际化办学经费保障不足。进一步提升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应以高校重点学科、科技平台为依托,吸引、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加强与国际一流院校合作,全面提升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着力打造国际高等教育交流中心和留学服务中心;健全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保障机制,推动高等教育跨境性活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海生 《高校教育管理》2020,14(2):37-43,96
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是占领未来科技和人才竞争制高点、加快建成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自主创新“高地”的必然之路。人工智能人才市场需求较大,但高校人工智能发展还面临着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刚刚起步,高校人工智能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高校应加快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形成人才培养新目标;推进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形成人工智能专业新结构;坚持分类分层培养,构筑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多类型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对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特征作了分析,对西方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合关系进行了历史考察,着重对我国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重理轻文"现象及其根源作了探析,对于高校构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组建体育俱乐部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也要跟上教学体制改革的步伐,组建高校体育俱乐部,既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现实依据。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与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法,对成都市普通高校组建体育俱乐部对体育教育改革的作用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组建高校体育俱乐部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有促进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任睿文  徐涵 《成人教育》2022,43(2):88-93
国际化是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加坡始终把国际化作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引导思想,通过教育主体的双向国际流动、课程内容和设置国际化、将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本土化、聘用外籍教师和教师海外培训、与国际企业保持双向合作、开展跨国培训项目等策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模式。借鉴新加坡经验,我国可以通过国家层面健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相关政策法规、落实各地区发展自主权、兼顾全日制留学生和外籍员工在职培训、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述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即坚持重点建设与带动整体发展的道路,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高等教育要坚持国际标准,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渠道。目前,柔性管理方式已成为教务管理发展的特色与趋势。运用柔性化管理流程和柔性化服务改进高校教务管理方式,可从去程序化、多渠道教务工作培训、科学化的组织激励和服务式文化等四个方面,提升高校的教务管理运行效能,促进人才培养,建立健全高质量的教务管理体制,共同实现高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9.
面对学科间交叉融合日益密切的时代特征,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分析了特色行业大学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实意义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业特色大学着力推进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举措:以优势学科为主体,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促进形成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与行业结合紧密和特色学科的优...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加深的背景下,培养符合时代背景、具备创新合作意识的复合型国际人才,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教育目标和重要战略方向.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为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国际化教育观念薄弱、国际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