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学时代》2010,(10):12-17
我们是“明星”,无数人为了一睹我们的“英姿”,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我们是“精灵”,敢于勇闯“地狱谷”;我们是“贵族”,拥有全球唯一一处专用的温泉;我们也是“幸运儿”,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中。  相似文献   

2.
《好同学》2002,(12)
只要是你心底里流露出的、感动你的一切文字——只要情真意切。所有“我”的故事,“我”的理想追求,“我”的智慧情趣, “我”的成长经历,“我”的个性展现,“我”的本真状态……所有“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独特人生,“我们”的时空天地, “我们”的隐私秘密,“我们”的恩爱情怀,“我们”的丑行劣迹……作品要求通过一个故事、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个片断、一个经历、一个偶然,一个……引发出人性的思考和心灵的顿悟。  相似文献   

3.
天一亮,垃圾桶妈妈就再三吩咐她的孩子们——垃圾:“孩子们,听话,千万别乱跑!”“不,妈妈,在家里闷得慌。我们要旅行!”“我们要玩耍!”“我们要过快乐的生活!”“我们渴望阳光的抚摸!”“我们要  相似文献   

4.
“199”一个耐人寻味的数字,我情有独钟!“199”我们的勇敢坚强要久久,“199”我们的拼搏进取要久久,“199”我们的团结互助要久久,“199”我们的友谊要久久,  相似文献   

5.
我们是一叶一叶扁舟,骄傲而又自信地行驶在人生浩瀚的大海里。临行前母亲们为我们准备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于是我们快乐地出发了。我们懂得这是我们行驶天涯、独闯社会的资本,我们权衡着,却又在一个挫折的关口,我们把“诚信”丢掉了! 我们的船失重了,因为我们的人生模糊了。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新时代我们都有着十分温馨的“家”,也许在与别人交谈时,除了介绍我们自己。我们也常会谈及我们的“家庭”情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论有关“介绍”、表示“位置”及说明“家庭”情况的一些常用句型吧!  相似文献   

7.
沈德馨 《新读写》2023,(11):18-19
<正>这里不一样,我们认可“战争”,我们崇尚“和平”,我们因“战争”而“和平”,我们因“和平”而“战争”。欢迎来到九一班。九一班,可不是什么“就一般”。我们是老师在办公室里口口相传的优秀班集体,是入学考就极其突出的“精英”。不过,说起自己,我思来想去也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混进来的,生活在“精英堆”里也太不容易了些。  相似文献   

8.
此“充电班”非彼充电班,这都是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占用我们的周末,请老师为我们补习奥数和英语的“充电班”。补习是苦闷的,但是,我们却能苦中作乐,因为我们补习班有几个有趣的同学。偷懒的“邋遢大王”一次上英语补习课,M s.周给我们听写英语单词,我们补习班的“邋遢大王”卓娃儿不会写,他便“滔滔不绝”地在英语本上写着“单词略”、“音标略”、“词性略”、“意思略”。听写完了,M s.周让我们“欣赏”一下卓娃儿的“杰作”,全体同学大笑不已。而这时,“哮喘病大王”阳光更厉害,不但“呜哈哈哈……呜哈哈哈……”笑得喘不过气来,而且还“…  相似文献   

9.
郭铁成 《学习之友》2011,(11):23-24
“民主”并不是“好”或“坏”、“有用”或“没用”的问题,它是我们生命的一种渴望,一种需求。正如吃喝拉撒睡,正如人的“七情六欲”,你说它们“好”还是“坏”,“有用”还是“没用”?我们需要它们,是我们的生命离不开它们,一旦离开,生命就要受到致命的阻遏。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不是我们的生命需要它,它就是再“好”、再“有用”也与我们不相干。  相似文献   

10.
再如教学“热爱”,可抓住这个“关健词”结合句子连续提问:“谁热爱谁?”(我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和‘爱’有什么不同?‘我们热爱共产党’和‘我们爱共产党’有什么不一样?”(“热爱”是非常的爱,“爱”是平常的爱;“我们热爱共产党”是说我们非常爱共产党)“我们为什么非常爱共产党呢?”(共产党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我们在党的怀抱里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1.
我们“家”有62个孩子,还有一位幽默的“家长”,那就是我们的“贺老爸”,其实,他是我们班的班主任贺老师。我们的“贺老爸”有一张变化万千的脸。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是像“摄像头”一样拍下我们上课时的种种行为。为了能更好地“监管”我们,除了眼睛外,“老爸”还找来了得力助手耳朵、鼻子、嘴, 当然还少不了架在鼻子上的那副眼镜。我总怀疑那眼镜被做了手脚,如果不是,那为什么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能被“摄像头”拍进去呢?我们的“老爸”很幽默,有时上上课,“全家人”都会情不自禁  相似文献   

12.
龚萍 《四川教育》2010,(9):25-26
我们已经熟悉了“用教材教”的行语。当我们以“不需要教”的视角而“教”时,我们该“怎样用教材”,又“教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提升导语】从小学到中学,我们接触的文字够多的了,可是我们储备的语言质量并未达到理想的高度,相反,更多的时候,觉得我们的话语已经深陷一种共性泥淖而难以自拔。当我们握笔沉思时,奔涌在脑海的尽是“我们”或“他我”的言语,属于“我”的语言已经少得可怜。“我”的词语已经被纳入一个同一的轨辙中,“我”的“自个儿”话语正在被一点点消解。“我”长期被“我们”奴役,变得快不会说话了。而且可怕的是,“我”的思想也被同化了,“我”的思考功能正因“我们”这些强势话语的霸占已经不大会思考出“自个儿”的东西了。我们只会复述、复制“…  相似文献   

14.
老人说我们是“幸运的一代”,老师说我们是“跨世纪的”,同学说“毕业等于失业”,父母说“今后要看你自己了”,媒体说“入世了,机会是你们的”,面临毕业,面对仍然陌生的社会,我们只对自己说“很快,我们就要来了……”  相似文献   

15.
投桃报李     
<正>感恩自古就存在于我们的血脉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感谢朋友的相知之恩;“曾为大梁客,不忘信陵恩”,我们感激贵人的知遇之恩……此外,我们常说的“投桃报李”“结草衔环”都是讲感恩的,而且我们认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然而我们的“师傅”刘克老师不但把我们“领进”教育的大门,而且对我们实行“扶着走一程,放手阔步行”等一系列带动青年教师的措施。刚刚步入教育者行列的我们对于“教师”一词的真正含义,理解得很肤浅。为此刘克老师给我们讲述她的“师傅”——杨金凤老师是怎样为人师表的。望着她那执著的面容、自信的神情,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教育的伟大,教师的光荣。现在我们终于体会到了,那时刘克老师是“牵”着我们的“手”,使我们跨入了教育的殿堂。立志于教育事业是我们的愿望,但仅有远大志向是不够的。千里…  相似文献   

17.
再次翻开我们的儿童歌曲刊物,又遇到了“旧时相知”,伴着我们一起长大的“歌曲物象”又一次“昨日重现”了,那熟悉的“春天”、“阳光”、“花园”、“草地”、“小鸟”……世界何其单纯美好!这种美好伴我们从童年走到青年,至今回想起来,仍是绚丽一片,但如果只是这些,总是这些,难免要引起“审美的疲倦”了。一味的单纯、美好,久了也便成了空泛、单调,缺少实际内容,缺乏新意,我们认为他们这个年龄应该是单纯、美好。“简单”而“规矩”,NO!我们错了,确切地说,我们只能给自己打个半对号“()”。那是当年的我们由于“信息量”的不足而导致的相…  相似文献   

18.
1,上海卷 “他们时代”来临的标志 世界是由“我们”、“他们”组成的,“我们”、“他们”原本是互相依存着的,当人们意识到“他们”时也便意识到了“我们”,反过来,当人们意识到“我们”时也便意识到了“他们”。只是在过去。很多人,特别是优越感特强的都市人(尤其是都市中的80后、90后),往往一切都从“我们”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并竭力表达自己的欲望、激情和见解,而仅仅把“他们”当作衬托自己优越感的外围人或看客,  相似文献   

19.
我在自己的一部著作的后记中有一句话:“感谢我的祖国。”编辑说:“这句话要改一改。”“为什么?”他答:“怎么是你的祖国,不也是我的祖国吗?”我跟编辑开玩笑:“那就改成‘你和我的祖国’吧。”“那也不行。”“怎么改呢?”“改成‘我们的祖国’”。真是有点让人啼笑皆非。其实,用“我们”代替“我”也不是没有问题的。这个“我们”总不能包括日本人吧,这个“我们”大约是指全体中国人,但是,大约还要去掉那几个汉奸吧,你愿意同那些背叛祖国的人一起说“我们的祖国”吗?所以,“我们的祖国”还得改为“我们全体热爱祖国的人的祖国”才不会有…  相似文献   

20.
“不”     
文题设计:山东省莱西市孙受中学吴培光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我们选择说“不”的机会,实在比选择接受、赞赏的机会要多。顺境中,面对自满,我们应该说“不”;逆境中,面对气馁,我们应该说“不”;学习中我们应对散漫说“不”,生活中我们要对放纵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