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失乐园》是17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弥尔顿的伟大作品,这部作品被定义为宗教性的史诗,它以《圣经》作为基本的结构支撑,通过形象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深刻的哲理生动地描述了撒旦与亚当夏娃之间的报复行为,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和罪恶的来源。这部史诗不仅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艺术特色,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是资本主义革命主题的生动展现。透视弥尔顿的《失乐园》,其深刻的历史性和宗教性,为读者打开了另一扇天窗。  相似文献   

2.
丁燕 《文教资料》2005,(20):89-90
日本当代作家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通过一个看似平常的婚外情故事,探讨了现代社会人的生存与社会伦理道德之间存在着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小说的主人公通过性爱来寻求失落已久的生命价值,暴露出现代人在社会中的尴尬境遇。该往哪里去,路该怎么走,这是《失乐园》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1984》《蝇王》在描写人性恶的探索性实验中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层面的侧重,这说明两者对人性恶的描写是相互补充的。《蝇王》可以看作《1984》的前传,《1984》可以看作《蝇王》的幕后背景。将两者相互对照,可以互相补充人性探索中的盲点,使人们对人性阴暗面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相似文献   

4.
渡边淳一的《失乐园》自问世以来,有过多种多样甚至完全相反的解读方式,这源于作品本身存在的双重话语:道德话语、人性话语。其影响到小说的时序安排、叙事方式等。这两重话语往往相互交织、相互冲突,构成一种对话关系。各种声音杂然并存,使得《失乐园》获得了丰富的意义,成为震撼心灵的划时代杰作。  相似文献   

5.
佟郡 《现代企业教育》2009,(10):154-154
《浮士德》是一部熔铸了歌德毕生心血的巨著。蕴涵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生哲理。但很多解读作品的著作仍将浮士德形象聚焦到一点,将浮士德仅仅看作资产阶级的代表,“这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图式作用的结果”艺术是缘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因而它诉诸的就“不只是一个特定阶级的情感,而是超越特定阶级的普遍人性”。《浮士德》即是如此。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普遍人性的探询角度对《浮士德》中的“有限”与“无限”的生命张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约翰.弥尔顿于1667年创作出的《失乐园》可谓是文学史上屹立不倒的丰碑。然而,弥尔顿《失乐园》大篇幅地描写撒旦,其原因在于向读者阐明一个事实:撒旦是恶魔,撒旦是人类不幸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边城》的阅读过程体现为对一个不完整句子的追寻、建构与完成。《边城》不完整谓语结构的内部冲突揭橥了《边城》文本的深层意蕴,一种现代社会人性与道德理性对自然人性的压抑,以及由此形成的现代人类生存的永恒困境和现代人性交往的深刻紧张。  相似文献   

8.
《失乐园》:一部人类史诗和圣经史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乐园》的主题是人的堕落和神的拯救,这两条情节的主线和副线 相辅相成,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国内学界对《失乐园》主题的理解上存在着偏 差,这也影响了对作品中反面角色撒旦形象的正确评价,应该说人──亚当、夏娃 才是作品的主人公,他们的堕落代表了人类的堕落。由于清教徒弥尔顿力图从人 类的角度来写这部史诗,主题的崇高也带来艺术风格上的崇高。此外,《失乐园》 还以圣经作为它的基本构架,除了它浓缩了整部圣经的历史外,它所表达的各种 观念也均以圣经为依据,在具体细节的安排上也多引用圣经内容。这些说明《失 乐园》除了是一部人类史诗外,还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圣经史诗。  相似文献   

9.
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被视为英国诗歌史上的最宏伟的史诗性作品。新古典主义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对这部作品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从而开创了《失乐园》的评论历程。德莱顿,着眼于《失乐园》与古希腊罗马史诗相比较,认为弥尔顿兼有荷马和维吉尔两人的优点;艾迪生就《失乐园》中的人物刻画、史诗的主题性质、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他也指出了史诗中的不足;新古典主义批评的集大成者约翰逊全面肯定了史诗的道德意义及崇高的风格,但他认为弥尔顿的词汇乖癖、笨拙。这个时期的《失乐园》评论都是以新古典主义理论为根据的。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和王跃文是湘西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他们的小说《边城》和《漫水》,分别是现代乡土小说和当代乡土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边城》和《漫水》同以地域命名,同以诗意的语言进行表述,通过书写小人物的命运来展现一方山水的风土人情。在写法上,王跃文继承了沈从文"乐园——失乐园——重建乐园"的桃源模式,以及"诗意追求——人性书写——重筑民族品格"的叙事策略,又在写作立场、写作视域、情感态度上有新的超越。考虑到这两篇小说的特点,以比较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表述,更能见出现代乡土小说与当代乡土小说从主题到写法上的联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失乐园》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弥尔顿的最伟大诗作。它的题材取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但并不是对这一经典的简单描摹和扩写,而是在英国清教影响下进行的阐释,充分体现出英国清教的教义和信条。  相似文献   

12.
从叙述学的角度出发,撒旦的“人物视角”可以用来分析和考察《失乐园》中上帝的形象。对上帝的“能”,撒旦经历了一个从藐视到抵触到最终承认的过程;而对于上帝的“善”,撒旦对圣父的善痛快承认,但他拒绝承认和接受圣子之善。撒旦所感知的上帝形象与史诗中旁观叙述者所感知的上帝形象大为不同,这种不同正是《失乐园》中叙述艺术精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失乐园>这一部杰作,反映了诗人在当时大革命时代背景下不屈的革命斗志以及他如何由一名清教诗人转变为一名民主革命诗人.  相似文献   

14.
《失乐园》与《西游记》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文学名著,虽然产生的时间与国度不同,但是由于作者都想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主人公的特征展现出自身内心的反叛意识,所以让这两位不同的主人公显示出了相似的一幕。文章着重指出了这两位主人公反叛权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英国作家艾丽丝·默多克在其小说<独角兽>的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神话元素,她是用原型说话的艺术家.她在其文本中构建出"失乐园"、"替罪羊"、"死亡--再生"、"情爱复仇"、"出埃及"、"启示录"等众多神话原型,把我们个人的命运转变为全人类的命运,从而牵动了读者的集体无意识,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使小说具有了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在整个基督教文化中夏娃被视为"原罪"的根源,她的图像是基督教推行禁欲修行过程中用以惩戒与救赎最有力的工具,本文通过分析米开朗基罗《原罪与失乐园》中的夏娃形象,试图解读图像背后隐藏着的性别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的主题,学术界历来争议颇多。本文认为小说的总体框架呼应了弥尔顿的史诗《失乐园》,可以理解为重述的“失乐园”故事。玛丽·雪莱借用有关“堕落”的神话结构,表达了她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看法,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她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是以中年人的性爱为主题的恋爱伦理小说,男女主人公以死亡为代价换取爱情的永恒。小说中作者运用日本传统的唯美写作手法,并以唯美的死亡为结局。文章探索渡边淳一在《失乐园》中自然意象与死亡意象的运用及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