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这个话题,有同行可能会误解这个题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还有诱惑吗?即使有“诱”,也不可能有“惑”。也许有的同行还会说,新闻就得“诱”,才能吸引人们读下去,以达到报道事实,让事实推动更多事实发生的目的。这都不错,但不是本文的真意。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新闻策划,是一个让新闻界的有识之士们褒贬不一的词,有的认为"新闻策划是提高新闻质量的法宝",有的说,"新闻岂能策划?"认为新闻不能策划、不该策划的人强调,事实第一,报道第二,新闻只能客观地发生,不能主观地策划。这种观点初听有理,其实不然。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新闻怎么理解。目前国内新闻界一致采用的是陆定一同志给新闻作的定义,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按着这个定义,新闻策划这个词就站得住。也就是说,我们策划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不是去策划新闻  相似文献   

3.
选角度,本是新闻写作的"老生常谈".正因为是老话题,才有必要"常谈",才更显得重要.缘由在于:现实生活千差万别,决定了新闻事实千姿百态,报道角度也必然千变万化.但是,不管怎么"变",总有规律可循.拙文想探讨巧选角度能出新的"门道".  相似文献   

4.
过去只说"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其实我们知道,生活中的事实无数,99.9%不可能成为新闻,新闻应该是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叙述。没有新闻价值,即使写上"本报讯"也无人认可是新闻。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新近发生、刚刚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所谓"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听众或者观众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那么,怎样用事实说话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新闻用事实说话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6.
孙伶俐 《现代传播》2007,(6):146-148
新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观念的革新.随着通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新闻事业的深化改革,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从单纯的主持人播报新闻到主持人电话连线记者现场播报,从新闻录播到直播,甚至将新闻的定义改写,从大家熟知的陆定一关于新闻的定义--"新闻即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变成"新闻即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第一原则是真实,新闻记者应该遵循的第一职业准则是客观公正.无论对所报道的对象有着怎样的偏见,也无论对采访的新闻有怎样的想法,都必须以不偏不倚的态度,深入细致的采访,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如果为了政治偏见,就不惜有选择地曲解新闻,甚至导演新闻,势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既露出狐狸尾巴,又失去公众信任,那才是真正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8.
"影视报道"定义于电影电视的新闻片、专题片、纪录片的基本传播功能,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或"历史事件的报道",核心功能是告知事实的"报道".针对"影视报道"百年来饱受事实失实的"假面"困扰,本文在能指、所指语言结构和"媒介事件"原理语境下,拟从"影视报道‘假面'困扰源自语言能指、所指结构原理的失衡"、"影视报道‘假面'的本质是演绎‘媒介事件'"、"‘大摄影'技术语境下影视报道的‘假面'消遁与真实回归"、"‘伪记录'演绎‘艺术记录'的有限空间"四方面探寻影视报道守真品格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所谓"新闻语言",就是运用最鲜明、最生动、最准确的文字.报道最丰富的新闻内容.顾名思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语言是音义统一的全民交际工具.新闻语言具有表达事实传播信息客观、确切、简洁和通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曾长期负责党的宣传文教工作的陆定一同志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笔者认为,这个"事实",可能是一件事情,也可能是一个问题,还可能是一种现象。这个"问题"存在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经过记者报道就成了新闻,如民生方面的问题经过报道就是民生新闻的一种。但笔者言及的这种民生问题新闻报道,有别于过去人们思想观念中的批评、揭短和曝光  相似文献   

11.
搞新闻工作的人,一切要从事实出发,"所见"是第一位的,"所状"是第二位的.先有事实发生后有状况描写.但是"状"有实"状"与虚"状"之分.所谓实状,是实打实的描摹事实,而所谓虚状,则是采用分析综合的手段,进行联想,既通常人们所说的合理想像.虚状描写的作用是更好地再现新闻,表达新闻事实所蕴含的道理,表述记者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12.
可读性,是新闻的"题中应有之义",新闻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天生"应该具有可读性.新闻的本质属性包括:它是事实,不是杜撰的空穴来风;它是新近发生的、人们关注的重要事实,并非所有的事实"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基于此,我们的纸质媒体上刊登这样的事实,读者自然应当喜闻乐见.在当前新闻媒介竞争激烈,受众的新闻选择也更加广泛的背景下,增强新闻可读性是媒介的力量之源,更是媒介核心竞争力的集中彰显.  相似文献   

13.
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这种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的电视报道方式,因其充分发挥了电视的现场感和面对面传播的优势而备受欢迎.而镜前表现如何也成为美国衡量电视记者的第一标准.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里的"报道"二字,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报道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选择的反映.只有经过"报道",即经过记者头脑的选择、加工、制作,事实才能成为"新闻".第二,有了对事实的采访,有了选择、加工和制作,还要经过记者编辑用文字、语言或图像表现出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广泛传播.第一层意思,揭示了新闻工作者在反映事实的时候,立场、世界观是何等的重要.第二层意思,则说明新闻工作者不但要有正确的立场和世界观,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语言和图像的表达力.  相似文献   

15.
把新闻写短,这是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的一贯主张. 所谓"现场短新闻",应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凝练,短小的现场立体报道".它既具有"现场"的条件,又具有"短"的特点,具有"新闻"的共同要素.  相似文献   

16.
秦学军 《今传媒》2007,(9):49-50
关于"纸馅包子"的报道播出之后,其影响之所以如此巨大,以至于能够引发社会广泛而强烈的关注,"各媒体纷纷转载",细细地加以分析,按照新闻学中有关新闻价值理论,其所谓"事实"除了虚假之外,也的确符合了新闻价值要素的多个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法制新闻,笼统地讲就是涉及法律实施过程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在地市级党报版面上,法制新闻属于社会新闻,见报率较高,几乎是社会新闻版面上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8.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英文中为: "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reporter",直译过来就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 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说法,记者抓新闻,脑要往高处想,脚要往低处走.这个观点是值得认真琢磨的.我们现在有些记者,是"脑往高处想"而"脚不往低处走",除了跑机关,跑部门,开新闻发布会,用材料写稿子,几乎眼里没有"活"的新闻.一旦你告诉他某某报登了一条什么新鲜事的报道,问他为什么没有抓到,他会回答:"这是个小事情,不值得我们大报来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一、"媒介失语"的界定 所谓"媒体失语",就是大众传媒在面对一些新闻事实、尤其是在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中时,迫于政治、经济或者某种社会舆论的原因,对新闻事实不予报道,评论或报道不及时.这一现象是当今媒介公信力缺失的重要表现.任何社会治理和决策都需要关于社会的充分的信息,而信息首要的是及时、然后是全面和准确.在现代社会,社会治理和决策所需的信息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政府内部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一是以发布新闻为专业的现代传媒.这二者均有社会公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