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猜对了吗》是大象版《科学》三下第一单元《猜猜猜》的第二课。这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大胆的猜想开始的。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猜想是否正确,依据有无道理,就要用各种方法加以验证。而本课主要是对“火烧三种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燃着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通过交流,在这一活动中有什么收获,了解假设与事实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李瑞芹 《科学课》2010,(2):38-39
教学分析 《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旨在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一活动的导入,引起学生对餐桌上常见到的食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筛选,来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3.
教学分析 《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旨在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一活动的导入,引起学生对餐桌上常见到的食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筛选,来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4.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教材十二册中的一节内容,属于规律性质教学范畴,是培养学生“猜想——验证”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有效载体。学好这节知识,既对学生以后了解比例、判断两个比或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意义重大;而且更有利于学生体验、参与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研究方法,提高数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学习的内容上,《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课标》明确要求把“动手实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目标上,《课标》不仅规定了知识性目标,而且明确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以及伴随过程性目标的情感目标.基于《课标》的上述要求,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等方面的要求合理设计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途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本文结合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对数学实验的实践与思考,试对课堂教学中“数学实验”的基本类型作一些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来自《春风拂面》一课,本课由四部分组成:回顾与提问——组织学生通过“找词语”的形式来描述不同类型的风,提出一些关于“风”的问题;猜想与计划——引导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并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事实与证据——搜集资料,了解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参加洛阳市教育局教研室举行的关于“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优质课比赛活动中,我对大象版《科学》教材中的有关“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共44节课进行了研读,感觉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与交流。比如:教师在备课时是否对教材体系进行认真研读?对“地球与宇宙”每个单元的二级目标是否认真学习、理解?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达成每课的二级目标?大象版《科学》教材中有关“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因此,对学生空间概念的认识和启蒙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能够通过假设、认识、实践、再学习,对空间概念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过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淑敏 《教师》2010,(16):33-33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课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7课的教学内容,是“有趣的变化”这一单元的首课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选择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物质现象来研究其变化规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9.
《地球真的不动吗》是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第六单元,是本册综合探究活动单元的最后一个单元。教材围绕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展开认识活动,分别承担了对原因、对结果等进行”猜想与假设”的二级目标的训练任务,力求达到“能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假设”的二级目标。本单元设计了两个活动标题,分别是《白天与黑夜》、《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教材引领学生通过这两个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教材解读 本课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科学过程与方法显性化的重要单元内容之一。原教材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解释与模型”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对“解释与模型”这一科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考虑到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教材叉进行了部分的调整。教学由以下环节组成:第一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事实,  相似文献   

11.
教科版《科学》三(下)第6单元第2课是《热胀冷缩》。教材第一课时设计的实验只是让学生探究液体受热体积增大.受冷体积缩小。若按照教材设计的实验开展教学,学生虽然了解了液体受热后体积增大、受冷后体积缩小这一科学现象,但也有许多学生普遍认为水受热后体积膨胀了。就是水多了,重量会增加;受冷后,体积缩小了,就是水少了,重量也会变轻。也就是说,通过围绕“热胀冷缩”这个“具体概念”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容易形成“热多冷少”和“热重冷轻”的模糊观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大胆地处理教材.对实验作了改进,把这节课定位成探究“液体受热或受冷时,体积变化.重量不变”的真正的“热胀冷缩”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你猜对了吗》是大象版《科学》三下第一单元《猜猜猜》的第二课。这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大胆的猜想开始的。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猜想是否正确,依据有无道理,就要用各种方法加以验证。而本课主要是对"火烧三种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燃着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谁的本领大》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电的本领》单元中的一课。在初教这一课时,基本的教学路数是:先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周围常见物体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并依此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想是否正确,最后提示导体和绝缘体概念,进行辨析应用。试教时,一堂课下来学生玩得热热闹闹,顺顺当当地获取了知识,  相似文献   

14.
郭京平 《科学课》2009,(3):36-38
“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会怎样?”是《神奇的指南针》单元中第2课《有趣的磁铁游戏》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猜想,接着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有目的地实验研究.验证猜想是否合理。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试验、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3章第3节是“摩擦力”,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所以本节课实际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静摩擦力大小且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新课改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的第五节教学内容,它的教学设置与统编教材不同,过去是验证性实验,新教材是探究它们特点,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本人大胆尝试课内课外结合的教学模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观察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把好“从问题到思考,从思考到猜想,从猜想到验证,从验证得出结论,从结论中学会应用”的科学探究主线,现将教学后的反思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7.
陈景生 《福建教育》2005,(7A):49-50
在一次全省的科学教学培训活动中,我代表厦门市在现场上了观摩课《鹌鹑蛋浮起来的秘密》(苏教版三下教材)。本节课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特点,受到与会老师的充分肯定。这节课教材意图是让学生探究“水中加盐加大水浮力”的问题。由于学生平时对于“盐水能使沉到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现象太熟悉了,学生求知欲不高,学生被迫接受的活动探究徒具形式。通过反思,我决定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突破口,改变原有教材的探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栾海军 《科学课》2009,(6):39-39
《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探究热传导的现象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按照课本顺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都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前几天听了一位教师的课,我发现本节课的“活动准备”这一环节值得商榷。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按照课本的顺序先让学生用手摸一个盛凉水的杯子,学生觉得很凉,  相似文献   

19.
李芹 《湖北教育》2005,(11):36-37
《可能性》是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不确定现象是本节课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湘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重点是训练学生依据一定的事实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第一课《我们在呼吸》主要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我们的呼吸器官”,认识呼吸器官的组成以及这些呼吸器官的协调作用,完成一呼一吸;活动二是“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认识呼吸有什么作用(比较吸进和呼出气体的不同);活动三是“一呼一吸活动”,认识呼吸是怎样形成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