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科学与理性如此强劲而张扬的今天,我们却在讨论神话,讨论那些如仙如梦的古老文本。  相似文献   

2.
杨毅 《初中生》2010,(1):42-43
几乎每天,科学家都会有新的发现。这些发现中的一部分会推翻旧的结论。流行文化总是伴随着一些“神话”或者半真半假的事,它们大部分对我们无害,但如果医生也相信这些,那可能就有点麻烦了。让我们看看那些“神话”吧。  相似文献   

3.
神话文本以"神奇"为核心,神话教学应依据学段目标,紧扣语文要素,引导学生一起经历神奇,感悟神韵,体味神思。进行神话类文体教学时,教师应前后勾连,把准神话要素生长基点;单元整合,领会神话单元编写意图;巧搭支架,挖掘神话文体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阅读和作文中我们比较忽视对于文本本身流动性和自由想象的分析.我们往往只关注和指导那些联想性的阅读,而这却进一步造成了我们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的缺失.因此,不是阅读毁坏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出现了问题--在阅读中,我们需要的是愉悦和审美.而自由精神正是其中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5.
洪水神话是世界上广泛流传的一个著名神话,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这个神话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从不同视角对洪水神话加以解读。如神学家对挪亚方舟文本的分解、文献学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本的清理、考古学家对洪水遗迹的探查、地质学家对洪水由来及规模的争论、故事学家对口头传说的研究、心理学家的惊世骇论,等等。由于中国目前已在40多个民族中发现了洪水神话的大量异文,西方学者的这些研究方法与成果将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6.
神话阅读教学应紧扣文本特性,依据学段目标要求,关注学生心灵需要,从神话所特有的文本叙事魅力和内蕴意义入手,顺应童心,引导学生一起经历神奇,感悟神韵,体味神思,享受“神”,内化“话”。  相似文献   

7.
《女娲补天》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所承载的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引领学生学习语言,让他们欣赏、喜爱并且传承神话呢?神话的文本价值取向在哪里?语文味怎么体现?两位教师的同课异教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第一,关注神话这一文体。  相似文献   

8.
彝族史诗《梅葛》、《查姆》是流传在云南省楚雄州彝族中的两部重要的史诗,本文以文本内容为依据,对《梅葛》、《查姆》创世神话的神灵系统、创世神话的文化符号体系、创世神话的历史文化意蕴、创世神话的展演语境等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这些神话要素的分析比较来探寻两部史诗创世神话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三点,也是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是神话传承中的文字化、文本化问题。当今人们将远古神话视为可供阅读的文本,只是强调一些神话原型仍在释放无意识的力量,这是神话的贬值。就神话形态而言,神话是一种综合的文化遗留物,它所蕴含的意义非常丰富。单就其所演述的方式来说,主要的形态是口头的、仪式的,以信仰的尊严来组织社会与文化生产,以禁忌的教化来传播神谕和神的言行,神话因此必然是神圣的。如果我们只停留于文本化的接受之中,神话的内在精神会丧失,神话的传承也会大受影响。可以说,神话资源转化从中所延续的,正是对简单的阅读神话文本的一种修正与补充。  相似文献   

10.
神话资源在当代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研究,许多国家和地区直接将神话资源转化成当代景观和文化标志物,从而形成了当代语境中神话资源转化的重要文化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家合作开发神话资源,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等社会文化关系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纵观神话的流变与承继,历史的沧桑之脉与时代的新兴动力互有消长,成为人类神话创造、延续的基本方式。然而,神话资源的当代转化却因相异的文化传统、复杂的转化动机而变得难以把握、众说不一。为此,我们组织“当代语境中的神话资源转化”笔谈,以武汉市大禹治水神话园为个案,邀请原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刘锡诚先生主持,同时约请国内神话学界部分学者就这一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讨论,促进学术研究对当代问题的及时关注与深度参与。我们将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讨论与实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类文本究竟应该如何解读?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它们的语文教学价值呢?我想厘清这个问题,执教者至少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理清神话和神话文本的概念;二是明确及落实神话文本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研读小学阶段的几篇神话文本,我认为小学神话文本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达成:复述课文,把握故事之情节;品读想象,感悟文本之神奇;分析人物,体认民族之精神;补充材料,感受母题之源头。如此,才可领略神话文本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洪水神话在中国许多民族中广为流传,它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类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需要更多地了解国际上对这个故事搜集和研究的情况,使我们的研究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考察洪水神话在国外的发现经过,以及地中海、印度、东南亚、美洲印地安入等不同洪水神话故事圈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可以发现,这些神话与中国的同类故事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对我们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类题材占有不小比例,其中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就是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专题编排教材的。这说明神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引发了我们对神话故事教学的思索:神话故事的文本特征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这种文本体系?顾名思义,与其他题材的文本相比较,神话最鲜明的文本特征就在一个"神"字上。对于小学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14.
当代神话学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全新的时代。18世纪以来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发掘与记录了鲜活的原始部族神话,从而开启了现代学科意义上的神话研究。神话独特的文化形态与丰富内涵,成为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普遍关注的基本对象。在近两百年来的学术史上,神话学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研究,几乎所有的学术流派与学科方法,都尝试过对神话的研究,神话也由此成就了一些经典的学术方法。正因为如此,神话学从来没有生长为一个独立的现代学科,其研究成果也难以被归纳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这既是其面对所有学科而声名显赫的战神阿喀琉斯,也是神话学学科发展内在矛盾的阿喀琉斯之踵,以至于今天,我们仍然没有清理出令学术界公认的神话定义。为了重新回到学科原点去观照神话学,八年来,本刊坚持不懈,致力于神话学专栏的创建,赢得了中外神话学家的一致好评。2014年,本刊与中国神话学会深度合作,特聘请中国神话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计划讲座教授叶舒宪先生,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长江大学楚天学者田兆元先生任栏目主持人,倡导还原神话的跨学科性与文化元典意义,反思与批判文学与文本范畴的神话论,期待更多的学者从文化与本文范畴去重新发现神话世界,立足于人类学视野与考古学材料,深入解读神话超越具体学科的独特内涵,跟随国际前沿趋势,走出文本中心的窠臼,走向多元对话和多学科对话的广阔空间,迎接中国神话学的全新时代。这将更有益于现代学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统编本教材明确呈现了单元语文要素,使得教师能够根据篇章页的要求准确把握单元语文教学目标。然而,一两句精练概括的语文要素在教学中更多的是一个个抽象概念,如何将单元语文要素概念分解,融入单元单篇文本教学中?单篇文本教学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递进地达成语文要素呢?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策略掌握呢?这些都是单元语文要素落地的难点。鉴于此,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神话”单元为例,  相似文献   

16.
在对原始民族文化或史诗、神话的解读中,我们可以清晰发现多元的、异质的因素是我们兴趣所在。而对其中生命的律动、情感的显达、文本的隐喻乃至民族精神的诉求都视而不见。在这些被遮蔽的存在和被隐藏的他者中,实有着难以言尽的情感和互文性的精神共通感。他者业已莅临,他会在自我抒写的同时予我们以无尽的思索。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化哲学家卡西尔在《语言与神话》中指出:语言与神话同属一母所生,原初的语言和神话一样,都是一种隐喻思维,都具有先于逻辑的以情感为基质的原初表现功能。然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在激情中深信不疑地看见了“夜和/失明的野蘑/还在那里摸索着/碑上的字迹”,教师却用冷静而平庸的口吻说这是“拟人”手法,把现实世界的生活规律和科学研究中的纯粹逻辑等抽象思维规律等同于文本自身的规律,而忽视了文本语言的原初诗性本质。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阅读是从数学文本中获取意义的积极的认知心理过程,字符编码、语言转译和综合理解是其核心要素,也是数学阅读理解的三种水平.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当前,数学阅读能力已日益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但是,笔者在农村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初中生大多数都没有数学阅读的习惯.农村学生代表着农村的希望,关注农村学生的学习,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  相似文献   

19.
"黄帝四面"神话究竟应该作何种解读?自古以来一直存在分歧。这固然与神话本身的多义性有关,同时也与人们对神话解读存在局限性有关。以往的解读者多着眼于具体的文化(历史)现象,而没有关注到背后一以贯之的东西,即某个能够给予这些文化(历史)现象以普遍性理论支持的哲学世界观或文化元观念。通过对古代神话文本与哲学文本的对比研究并结合对神话得以发生的经验原型的具体分析即可发现,"黄帝四面"其实是一个与古代天道模式有关的神话隐语,各种与"黄帝四面"神话有关的文化(历史)现象只不过是作为文化元观念的天道模式的具体表现而已。由此,这个古老的神话就获得了忠实于神话原意的解读;而且,由于引入了文化元观念这一概念,从而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古代神话、哲学以及文化之间一体性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神话类文本既具有神话的超验性、形象性以及崇高性等特质,又具有文学所特有的召唤性结构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神话类文本的特质展开教学,让学生复述、想象、思辨等。通过对神话类文本的教学,学生能领略到远古时代神话文本所独有的浪漫情怀和诗性气质,感悟远古文明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