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儿子今年10岁了,因为我和他爸爸都很忙,在家里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更谈不上什么沟通了,有时,我们回家他对我们像陌生人一样,或者说一些不中听的风凉话,他爸很生气,真想揍他一顿,但更多的时候,他用很刺激的语言去伤害孩子,并摆出很权威的家长气势,父子之间充满火药味。请问,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安徽芜湖李力家庭中,父母常常会有一些不经意的语言伤害到孩子的心灵,语言的伤害远远比身体的伤害来的大,这是一种隐性的伤害,孩子常常被伤害后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改变他的努力的目标。在这里我把父母们常会说的最伤孩子心的话罗列出来,以便父…  相似文献   

2.
父母怎样对孩子说话是一门艺术。大人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感受。有时候,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就忽视自己说话的方式。殊不知,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气头上的话,都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一个永久的伤疤,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发展。那么,父母应该掌握哪些对孩子说话的艺术呢?哪些话不该随便说出口呢?  相似文献   

3.
韩迎春 《教育导刊》2005,(11):52-53
经常看到一些年轻的父母当着自己怀中婴儿的面抱怨孩子这儿不如别人、那儿让自己担心,言辞间尽是失望与焦虑.父母的担心与期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抱怨与不满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在不经意的言行中传递给孩子一种"劣等感",这种劣等感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我意识,影响孩子今后良好个性的形成.[1]  相似文献   

4.
也许你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会解决问题并带有让孩子快乐的魔力。而哪些话应该是避免说出口的呢?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家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道:"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会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明明是出于关心,源自爱护,但说出的话却成了伤害孩子的利刃,给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实际上,再深的舐犊之情也需要正确表达才能被孩子所接受.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多一点理解少一...  相似文献   

6.
成长中的孩子难免会犯错误。批评,是家长们教育孩子时经常用的一种手段。但因家长们不能很好地使用这一手段,当孩子有过失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非打即骂,这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损伤,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因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起不到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芊芊 《家长》2014,(12):14-15
正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们不遗余力。但许多父母忘记了,自己不但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关系、家庭关系更是孩子认识社会,学习融入社会的第一课堂。那么,家长该给孩子树立哪些榜样呢?课程一:尊重他人。孩子不仅会留意你对配偶讲话的方式,更会留心你私下里如何评论自己的另一半。如果孩子听到妈妈对爸爸的牢骚或指责,这就给孩子传递了明确的信号:爸爸是个蠢人,而妈妈也不值得信任,如果我不在她身边,她是不是也会这样说我?因此,家长不经意的言辞,以及缺乏对配偶尊重  相似文献   

8.
你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别人请客,让父母把孩子也一同带去。有的父母生怕“吃亏”,一遍又一遍地对孩子说:“多吃点儿,不吃可白不吃,反正不是咱们掏钱。”这对于大人来说有时像句玩笑话,但对孩子这么说就很不合适,这会给他们造成一种印象,吃自己不花钱的东西就得多吃,否则就亏了。贪图小便宜的念头就会在不经意中产生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生是一些懵懂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他们注定在很多方面不像成年人想象的那么"聪明"。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们,要避免对孩子说"你真笨"这类话。因为这类话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一旦说出来,后果将比你想象的还要严重千百倍。一些家长总会在教师面前抱怨自己的教育水平低,不能给孩子提供必要的辅导,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希望了;有的家长只要发现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如别的孩子,哪怕只是一两次,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大问题了……你们可知道,在你否定他们的同时,将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  相似文献   

10.
夕子 《小读者》2012,(4):6-6
不少父母都希望能与孩子有很好的交流,但自己的肺腑之言孩子却常常感到不入耳。为此而烦恼的父母们不妨试着“心语巧说”,或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配班老师神情怪异地跑来告诉我,一位家长怒气冲冲地扬言要告我,我一下子被吓懵了。好不容易弄清了原委后却让人哭笑不得:原来他的孩子本来年年评上好孩子,上学期却没评上,他认定这是老师不公平,对他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后来在我的努力沟通下,此事慢慢平息,家长也逐渐由不理解转为信任。但这件事常常会引起我的思考:面对新世纪,父母究竟该给孩子什么,父母这样的疼爱究竟是一种“爱”还是一种“伤害”?我们都知道,未来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隐在规则和内部动力,孩子的成长不会是一帆风…  相似文献   

12.
快五岁的孩子总是念叨着“死亡”,这个问题始终在我心中盘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她这么担心父母死去?!孩子带着那么大的情绪问父母是否会死,不一定是知识的问题。我猜想,这位小姑娘一定知道人会死的。母亲做了很多努力,想把死亡的阴影从女儿幼小的心灵中抹掉,可是,她始终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理解孩子提出的问题。然而,孩子想问题的角度常常与成人不同,他们还不能用成人的语言充分表达自己。因此成人的回答往往说不到点上。不记得曾在哪里听到的故事,说一位母亲带着3岁的孩子逛商场,孩子总是嚷嚷着回家,说商场里不好玩。母亲自己正逛得兴致…  相似文献   

13.
碰到自己的孩子撒谎时,父母应扪心自问的第一件事,也许就是自己是否时常撒谎。成人有时为了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可能会说些无关紧要,或无伤大雅的谎话。但在孩子们看来,成人说这类话时,的确是在撒谎。  相似文献   

14.
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人们往往不愿、或不习惯把自己内心的意思直接说出来,常常是含蓄的委婉的转个弯儿说出来。还有一些话,甚至不是用语言“说”出来,而是用眼睛、脸部表情、身体动作“做”出来。即使做子女的(特别是较大的孩子或内向的孩子)对于自己的父母也常常如此。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仅要能够倾听子女“说”了什么,尤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有时会感到不解:为什么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却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为什么他们认为孩子还太小,而孩子们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这些父母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困惑:难道孩子们真的不需要我们“保护”吗?在我们眼里他们还没长大呢。父母对孩子具有一定的过度保护的趋同,常常是出于认为孩子没有能力做事情,害怕孩子受到伤害,认为孩子不够成熟等原因。可是,在很多情况下,  相似文献   

16.
任性,是当今中国“小皇帝”们的通病,究其原因,都是由父母们迁就、放纵所致。现在,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孩子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娇惯放纵。大家对下面这样的场景恐怕并不陌生:一对父母带着孩子逛商店,在琳琅满目的玩具柜前,孩子吵着要买,父母不答应,孩子就大发脾气,又哭又闹,甚至赖在地上不走。无奈,做父母的只好顺从。孩子拿着刚买的玩具,破涕为笑。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事事顺从,处处迁就,无原则的放任、姑息。孩子纯洁的心灵会产生一种信息反馈,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天下无己不能之事,只要一哭闹,父母就会心软、屈服,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他们便常常提出非分的要求。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一种优越  相似文献   

17.
报载哈尔滨市一小五年级学生赵非 ,性格内向 ,寡言少语。据说上幼儿园时 ,一次老师给她吃葡萄 ,她连声说 :“谢谢 !”老师有点不耐烦 ,说 :“总谢我干吗 ?”一句话使小赵非心灵受到了极大伤害 ,从此再不爱说话 ,有事写纸条和同学交流。同学逗她 ,她只抿嘴笑笑 ,不敢说话 ,一过就是七年 !  一句不经意的话使一个孩子变得沉默不语 ,这是那位幼儿教师万万没有料到的。赵非智力发育正常 ,情感丰富 ,语言器官无器质性变化 ,之所以“噤声不语”是心理障碍 ,是一种潜在的惧怕意识 ,怕自己说话老师厌烦。  一个美国孩子童年时极端害羞、怯懦而又…  相似文献   

18.
对孩子的语言伤害一向被人们所忽视。其实这种伤害比身体上的伤害更惨痛、更隐蔽、更具有破坏性。有的父母说,我也是在气头上才说的气话。可是,你一时的气话,也许成了孩子心中永远的疼痛。警惕挂在嘴边的伤害,做个理智的父母。1.你真笨/你真蠢/你真让人讨厌/你真没出息。后果:孩子的心里从此压了一块石头,也许一生都拿不走。忠告:为人父母者,如果有人这样说你,你会有何感觉?你又怎么忍心对自己的孩子说?换个角度想一想,也许你会更理智些。2.打死你/混蛋(各种骂人的话)。后果:降低了父母的威信,伤害了亲子关系。忠告:打骂孩子的父母是最无能…  相似文献   

19.
不倒的偶像     
许多家长都在寻找教子秘方,有什么灵丹妙药能让孩子成人,教子成材?其实最大的秘方只有四个字:以身作则。正如法官父亲张敏华所言:"天真无邪的孩子也许还不明是非,但是我们的言行会不经意地影响甚至改变孩子纯洁的心灵;孩子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常常窥视着我们的心灵。"家长曹剑萍也说:"在幼儿眼里,父母是世上最强有力的人,有着牢不可破的权威性。可以这样说:带孩子看10场儿童教育片,还不如大人的一次真实行为影响深刻。"也许你没有很多的时间教子,但只要你心正身正,以身作则,你就是在教育孩子,而且是不知不觉中最有魅力的教育。这一期"教子有方"栏目里的两篇短文,就是两位家长在这方面的深切体会,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0.
小事的魅力     
许多家长都在寻找教子秘方,有什么灵丹妙药能让孩子成人,教子成材?其实最大的秘方只有四个字:以身作则。正如法官父亲张敏华所言:“天真无邪的孩子也许还不明是非,但是我们的言行会不经意地影响甚至改变孩子纯洁的心灵;孩子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常常窥视着我们的心灵。”家长曹剑萍也说:“在幼儿眼里,父母是世上最强有力的人,有着牢不可破的权威性。可以这样说:带孩子看10场儿童教育片,还不如大人的一次真实行为影响深刻。”也许你没有很多的时间教子,但只要你心正身正,以身作则,你就是在教育孩子,而且是不知不觉中最有魅力的教育。这一期“教子有方”栏目里的两篇短文,就是两位家长在这方面的深切体会,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