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民族性”一直是音乐界所讨论的话题,我们不难发现,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各个时期的音乐创作都渗透着民族性在其中。19世纪民族乐派中的作曲家们虽然也受西方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影响,但他们更重视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是植根于本民族的民族性。当然,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曲家的作品中我们也能够找到民族特征的痕迹,但这种民族特征是不能与19世纪民族乐派作曲家们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反映出来的民族性相抗衡的。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音乐蓬勃发展,伴随浪漫主义音乐产生了一种以自己民族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为素材,以自己民族的民歌、民间音调、舞蹈为基础的音乐,这就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民族主义音乐.来自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和芬兰就掀起了一股强烈的民族主义音乐的高潮.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东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先后出现了一批作曲家,他们立志于发展本民族的音乐,在各自的创作中采用民族的题材和民族的形式,反映了民族的风情和民族的精神,这些作曲家被称为"民族主义作曲家或民族乐派作曲家",其音乐被称为"民族主义音乐"。在俄罗斯,由于俄罗斯音乐的先驱格林卡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俄罗斯音乐的黄金时代,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柴科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把俄罗斯民族音乐和西欧音乐技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具有俄罗斯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传世杰作.柴科夫斯基非常重视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民族性,作品洋溢着鲜明的民族情怀,他的创作代表了这一时期俄罗斯音乐作品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了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于 19世纪中叶 ,从英国产生以后 ,西方各国竞相效仿 ,先后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公务员制度 ,同时产生了四大共同特点 ,对各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是西方音乐繁荣发展的时期,产生了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经典作品。这一时期的西欧浪漫主义乐派蓬勃发展,作曲家们首创了多种音乐体裁,对西方音乐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同时期的东欧和北欧则出现了一批作曲家,致力于发展本民族的音乐,形成了民族乐派。文章对19世纪西方音乐两大流派进行比较,选取代表作曲家和作品详细剖析,展现其音乐审美理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肖节长 《高中生》2010,(2):42-43
民族意识,爱国团结 韩国人有很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非常关注本国本民族的存在和发展,异常关心甚至不惜牺牲自我地维护本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8.
自19世纪中叶始,在中西剧烈碰撞、全面冲突的时代背景下,国人通过对西方国家实力的认识、认可,对民族意识进行了新的体认,使近代民族意识走上了理性化发展的道路,指示了民族意识向理性化、现代化迈进的方向。民族的繁荣、强盛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振兴、弘扬,但振兴、弘扬民族精神离不开对民族意识的正确体认和把握,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都是历史与时代高度统一的产物。反观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来振兴、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期前后北欧各国先后发展的民众高等学校教育运动,是一场民族精神振兴的大众化教育运动。这场来自民间的自发教育力量,创立了社区精神塑造的新模式,也成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早期尝试,这对今天发展中国家的社区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 6 0、70年代 ,在晚清乡土社会民族自卫斗争的广泛兴起和蔓延中 ,以绅耆士子为代表的乡土社会民间知识精英从各方面向乡土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取向施加影响 ,从而在晚清乡土社会民族意识的觉醒中 ,发挥了双重作用。其一 ,他们催化和推动了乡土社会广大下层民众民族意识的复苏和觉醒 ;其二 ,他们又将这一走向觉醒的民族意识引导到了盲目排外的歧路上。晚清乡土社会民族自卫斗争因此长期未能步入近代新型民族主义的航道  相似文献   

11.
波兰伟大的音乐家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肖邦的音乐创作与19世纪上半叶波兰特定的历史社会境况和社会心理有着深刻的联系,他音乐的民族根源既深又广,因此他是位民族作曲家和民族艺术家;同时,他的一生几乎不离钢琴,创作的都是脍炙人口的钢琴作品,且旋律极富歌唱性和诗意,因此被称为"钢琴诗人"。  相似文献   

12.
斯特拉文斯基与勋伯格都是20世纪音乐家中巨匠级的人物,他们的音乐作品引领了20世纪音乐的潮流。和声风格的变革是近现代音乐区别于古典音乐的一个重要标志,文章分析了斯特拉文斯基与勋伯格在创作中和声风格的异同点,讨论了他们在音乐观念上的一些区别。  相似文献   

13.
徐辉 《文教资料》2006,(10):136-137
柴科夫斯基是俄国民族音乐家,“世界性”的作曲家。音乐是他生命和灵魂的支柱,作品是他精神、生活以及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他是一个民族艺术家,是最民族的“民族主义”者,他将民族主义深刻地渗透在他的作品中,使我们感受到音乐中的民族性因素——那就是在他音乐中的俄罗斯民族“魂”!同时,在音乐创作中,柴科夫斯基又是一个世界主义者。他被意大利歌剧、法国芭蕾舞、德国的交响乐和歌曲所吸引,把这些素材都吸收到他作为一个俄罗斯人而继承来的民间旋律中,并在这种混合物上打上了个性鲜明的印记。一、民族主义19世纪人们评价音乐家的标准已从…  相似文献   

14.
华侨华人音乐家不仅是连接中外文化的重要桥梁,更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特殊使者,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部分华侨华人音乐家积极投身于中华文化在海外的移植与传播,另一部分音乐家则传承中华文化,回到中国后为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闽籍华侨华人音乐家身上具有独特的跨国、跨民族、跨文化等特征,其音乐创作过程受到种族、环境和时代的影响。以罗浪、周淑安、殷承宗等三位闽籍华侨华人音乐家为例,通过民族音乐学中区域音乐研究方法,认为闽籍华侨音乐家的不少音乐作品有着中华文化烙印,其音乐创作与音乐作品所处社会时代、教育环境及种族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华文化在这些音乐家的个人成长与音乐创作的各个阶段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科学的发展与新时期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尤其是脑科学的发展,引起了众多教育家的关注,他们把实证和实验的方法移植到教学论研究中来,并力求从脑科学成果中为教学论寻找依据。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各国的神经生理学家、  相似文献   

16.
北欧音乐史上伟大的音乐家格里格以其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闻名于世,受世人尊敬。然而,他的创作灵感源何而起?他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作品?他在北欧乃至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如何?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世纪中叶,世界上就开始有了电子音乐,那是由电振荡产生的乐音。1904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电子音乐实验室。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计算机音乐家们逐渐能够用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输入通用计算机。80年代,计算机音乐才迅速发展起来。 计算机音乐的内容几乎渗透传统音乐所涉及的一切方面。它包括声音的数字合成,音乐的数字录音、声音的数字控制,乐器的数字接口、计算机作曲、记谱、读谱、机械手演奏、计算声学等14个方  相似文献   

18.
集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之大成于一身的柴科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把俄罗斯民族音乐和西欧音乐技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传世杰作。这里正是通过分析柴科夫斯基的歌剧、芭蕾舞以及交响乐的创作风格,进而探寻其音乐中绝妙的音乐表现手法,从而揭示出柴科夫斯基音乐世界中旋律与和声的外在美以及庄重悲痛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19.
民族音乐     
蒙蒙 《孩子天地》2013,(4):32-33
从19世纪开始,一些作曲家用音乐来歌颂祖国的成就和特色,如美丽的风光以及神话传说等。他们尝试使用本国民族音乐和舞蹈中的节奏和旋律来表达这些内容。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改革浪潮迭起,形成了一场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全方位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其实质是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和本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新教育体系。综观各国的最新动向,可以看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个特征:1、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价值。2、制订音乐课程标准。3、确立新的音乐课程目标。4、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5、不同音乐教学体系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