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类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与时俱进是江泽民关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它之所以历经百年还能焕发生机与活力。成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指导思想,就是因为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是一个崭新的哲学命题,它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漏和思维特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其内在要求。它一方面要求要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要求要以新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科学认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中 ,首先必须科学说明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决定的。邓小平理论的产生 ,体现了实践或实际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有机统一。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则是邓小平理论与时俱进的科学结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的理论品质。邓小平理论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伟大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又一次具体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翻开有关教育技术领域的理论刊物,一大批新的理论研究和新的实践成果呈现在眼前,有的是理论应用、回顾与展望,有的是谈教育技术的新定位等,不一而足。这些论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观念上的新思路、理论层面上的新突破、实践过程中的新举措、发展空间上的新局面,令人赏心悦目。这一切都得益于党的十六大确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所在。与时俱进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具…  相似文献   

6.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成功范例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是与时俱进的重要成果。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历史 ,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 ,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个重大发展 ,社会实践的每一个巨大进步 ,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社会实践没有止境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社会实践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条件 ,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1月,第一次使用"与时俱进"一词,随后并加写进了新的党章中.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与时俱进"的内涵和本质要求作了界定:"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是一切进步的事物和现象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它表现了事物和现象的生命力及其发展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而马克思主义正是具有与时俱进这一理论品质,始终严格的以客观实际为根据,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能够反映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立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论,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与时代发展、新的实际的结合,它是实践之树的奇葩,是进行实践探索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实践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个科学而完整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动体现,也是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结合.认真思考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有助于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以指导我们实践和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和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的源泉所在。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必须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树立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科学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中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实现与时俱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事求是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它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对前人马克思主义观的扬弃;它为我们党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提供了典范,指引我们党高擎理论创新的大旗、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实践价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时俱进在中国的最新运用和发展.它不仅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基本框架,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对世界各国政治文明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社会历史实际证明了的科学理论。这一点连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非马克思主义学者都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在于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创新的马克思主义。高校“两课”肩负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的使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两课”教育教学中“三进”,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需要,更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与创新有着共同的本质,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既是与时俱进的过程,更是开拓创新的过程.要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6.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诞生,它的创始人就赋予它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创新要求坚持与发展相统一;创新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着深厚的人学渊源,且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根据社会主义的最新发展与实践,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全面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开拓了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是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不断创新的努力凸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批判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它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每一次与时俱进,都是在重大历史关头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践问题而形成的.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也非自然而然地产生,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顺应时代的呼唤,并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需要形成的.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是时代的变化,二是实践的发展.顺应时代,应运丽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而持久生命力的原因之所在"[1]. 一、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源于实践、反映实践,为实践服务,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科学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不仅要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其民族化的形式,还要被各国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实现其大众化的目的.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充分发挥出强大的物质力量,更好地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地具有五大特征,即继承性、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它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及其理论成果上的内在一致性:它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明确提出了初级阶段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它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并坚持把它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引向新胜利;它的实践性来自于它雄厚的科学基础、变革社会的实际需要和人民群众实践的首创精神;它的开放性则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中国方向和时代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