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品银 《精武》2009,(6):12-17
李先生大作给我的启发是,用心练太极拳,使自己融入太极拳。把太极拳作为修养人格、改善身心、服务人类的一种手段和事业。你的拳就是你。每练一遍太极拳,都要敞开你的心扉。太极拳沁进你的心灵,通过你内心进入所有人的内心,让大爱和梦想以及快乐在心中升起、流淌。这才是太极拳无边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强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要义。新课程理念强调和倡导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知和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而且还要强化学生某一学科知识基础、情感态度、方法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简化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精华套路,以精练的内容、规范的动作、易学易练等特点已经成为目前学练人数最多的一种太极拳。简化太极拳不仅有着良好的健体强身功能,还具有很强的修身养性功能,而且学习起来非常容易,当前很多高中学校都将简化太极拳列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本文主要对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简化太极拳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当各式各样的竞技体育项目和各种昂贵的健身器材涌人中国时,一种以"易理"为指导的古老的运动形式——太极拳运动,也迅猛地发展起来,形成了"太极拳热"。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的"太极拳热"?对此人们有各式各样的解释。有的说是政府大力扶持的结果;有的说是太极拳精英们努力奋斗的结果;有的说因为太极拳给人们带来了健康快乐;也有的说此一时彼一时,各有所好,各从其志,等等。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论》告诉我们:打拳要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古谱还告诉我们要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说明气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虽然以上说的气不完全是呼吸的空气,但和呼吸却有紧密关系,因为呼为开、为发,吸为合、为蓄,呼吸是练气的重要手段。很多古书还介绍打太极拳时呼吸要深、长、细、匀,要用腹式呼吸,而且是逆腹式呼吸。我根据自己多年练拳的体会,特作浅见。  相似文献   

5.
21世纪都市太极拳发展与现代社会亚健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高速现代化发展直接导致了都市亚健康人群数量的增加。渴求身心共享,获得更好的身心,和谐健康是都市人们的健康理念。我国太极拳运动在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在新的社会时期和背景下,太极拳正朝向现代都市的休闲化特点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这门古老的武术,也逐渐从一种实战技能转化为健身、养生和心灵修炼的方法,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缓慢流畅、阴阳互补的动作蕴藏着道家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的深厚哲思,体现了天地人和的理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太极拳逐渐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尤其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人们更加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和谐,太极拳于现代社会的应用潜力也将得到释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塑造太极拳的文化品牌不仅是为了推广武术,还是为了推广一种文化、一种哲学,以及一种生活态度,使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太极文化的魅力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以推手而致用,此致用的核心即为“懂劲”。什么是“懂劲”?懂什么劲?怎样才能懂劲?这是学习太极拳的人都必须弄明白的重要问题。太极拳论中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由势熟而渐悟懂劲”。劲之阴阳,即刚柔也。劲之偏刚则易折;劲之偏柔,则无用,故必须相济。要懂之劲,即刚柔也。在太极拳推手中,不但要懂自己的劲在每一招势中、每一时刻、每一阶段的刚柔,而且更要懂人家之劲在每一招势中、每一时刻、每一阶段的刚柔。所谓“用”,即是遇刚则用柔,遇柔则要刚。即要知人,又要知己。这都要在“粘走”中求功夫,勿犯“丢顶”之毛病。什么为“粘”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下,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我们更有必要加强太极拳的传统文化特征与精神的表现。很显然,目前的太极拳竞赛模式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要改变审视的角度,要正确认识把握好太极拳的劲力特色,要指出目前人们对太极拳精神与意识的认识处于僵化。只有采取一种即兴发挥的套路比赛方式,摆脱目前固定的套路比赛形式,才适应时宜。这种即兴的表演其实正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境界。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悟性思维、直觉思维,也更突出了练太极拳对心灵的修炼。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爱萍 《体育科学》2003,23(6):20-20
1引论 太极拳--这项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在长期的实践中,向人们证实是一种良好的健身运动,并且又是一付防病、治病的运动处方;这是由于太极拳综合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民间和军队中的各家拳法,并吸取了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学说,这样,就使太极拳成了一种整体的、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在锻炼时,要求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结合,达到内、外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我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强大的健身功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健身活动.但是,当前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太极拳已经慢慢的被贴上了“老年人运动”的标签,这样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太极拳教学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太极拳教学,我们就必须要对当前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张峻峰 《精武》2007,(4):39-39
一提到太极拳,人们总是会讲到太极拳是中国的瑰宝,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怎样才能把太极拳理念运用到生活中呢?在下面的文章中本人将简要地谈谈自身的体会。就我个人的看法,练太极拳有这么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休闲是人类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是一种人的自然化,是对体育本质的一种回归。在这场努力向远离了的母体的复归中,它的人文内涵根基于东方传统文化之中的,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太极拳中也蕴含着休闲理念。文章通过对其休闲文化内涵的分析,阐述了太极拳休闲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木子 《中华武术》2007,(2):35-35
(一)胡有志《求解太极拳的相关项》一文,跳出太极圈,来看太极拳,把太极拳理解为"太极水功",使太极拳更通俗、易懂、好练。被誉为阳春白雪的太极拳,深受人们的青睐。太极拳是一种拳术,也是一种文化,它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武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清其发展脉络,把握其内涵,对于加深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精武》2009,(7):F0002-F0002,I0001,I0002
太极拳是一种哲学思想和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是一种启迪当代世界武术的武道理念。 太极拳家应是一种责任和精神的代表,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追求着、实践着太极功夫并用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谋取幸福。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运动有益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疾病、强筋壮骨,可以通经脏、调气血、平阴阳。但由于太极拳动作缓慢连贯,灵活多变,手脚的变化要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给学生造成一种繁琐复杂、难以记忆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学生对太极拳的学生兴趣。寻求一种怎样的教  相似文献   

16.
席朝杰 《武魂》2013,(7):7-7
当今社会是高度发展,激烈竞争的社会。激烈的竞争给人们带来高科技文明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问题。本文分析了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及独特的健身功效及其对人们身心健康的作用,体现太极拳运动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相关传统太极拳与文化学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和创新的理念的指导下,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基础都是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实现飞跃。传统太极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理论博大精深,主要源于古代哲学思想、传统养生学、中医学等其基础理论。传统太极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定慧等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传统太极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沉淀的反映,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一个缩影而其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阴阳对立统一,形神兼备,修身养性等众多思想也正是中国炎黄子孙所长期追求与寻找的传统文化思想。然而,传统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深受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练习太极拳,它已经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健身运动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是一种哲学思想和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是一种启迪当代世界武术的武道理念。太极拳家应是一种责任和精神的代表,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追求着、实践着太极功夫并用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谋取幸福。  相似文献   

19.
吕树发 《武当》2012,(8):18
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古老的"导引术"、"吐纳术"和"拳术"组成套路,融"练身、练气、练心(即脑)"为一体。属内外兼修,身心并练,体用兼备的健身功法。科学研究表明,它符合现代科学原理,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讲,学练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无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20.
话说太极腰     
宛生 《中华武术》2001,(4):34-35
太极拳特别注重腰部活动。经典著作中讲得很多,如“腰为主宰”“腰为驱使”“源动腰脊转股肱”“刻刻留心在腰间”等,都是说腰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性。但据观察,不少练拳者,特别是初学者对此还不够明确。有的立身不正,歪歪斜斜:有的不知松腰松胯:也有的只知旋臂而不知转腰,动作显得别扭、僵硬。分析原因,主要是对腰部活动在太极拳运动中的地位、作用和基本要领认识不清所致。正是:练拳不练腰,终生艺难高。笔者愿以自己的体会和浅识拙见,向拳友们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